分享

曹爽的无能和荒唐使司马懿顺利夺权 ——闲聊高平陵事变的前因后果之二

 新用户6303bXRU 2021-09-08

        公元239122日,农历正月初一,魏明帝曹睿去世,太子齐王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彰的孙子、曹操的曾孙)继位,改年号为正始,以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为辅佐大臣,共掌朝政。

        此时曹芳只是个八岁的孩子,朝政大权自然全部落入曹爽、司马懿两个辅政大臣之手。(曹芳的帝位后来被司马懿废了,仍为齐王,故无帝号,只称少帝)

        执政之初,曹爽像敬重自己父亲大司马曹真那样敬重司马懿,凡事都向司马懿请教,与司马懿商量。司马懿也以礼相待。两个辅政大臣和睦相处,朝局平稳,国家兴盛看来有望,但是这种其乐融融的景象只是昙花一现。

        曹爽很快就控制不住对权力的渴望,开始利用自己宗室的优势(司马懿是外姓外臣)和大将军的权势(高于司马懿的太尉)疯狂地攫取权力。

        首先是以弟弟们掌管皇家禁军、控制皇帝。曹爽有五个弟弟:曹羲、曹训、曹则、曹彦、曹皑。

        曹羲为中领军,曹训接替曹爽的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侍讲(类似于皇帝家教。此官职由此产生并流传后世)。

        其余两个弟弟以列侯身份侍从少帝,出入禁宮。也就是说,皇帝始终在曹爽兄弟们的监控之下。

        其次是以亲信占据行政中枢,把控朝政。何晏、邓飏、丁谧为尚书,把控朝廷行政权力。毕轨为司隶校尉,李胜为河南尹,控制京畿地区。

        要弄权,自然是用亲信,无可厚非,可曹爽任用的这几个人,几乎都是因作风浮华被魏明帝曹睿罢黜不用的。这也太奇葩了。

        任用先帝不用的人,是古代皇帝施恩图报的一个常见权术。有些帝王还专门在临死前罢免一些重臣,让继位的皇帝重新启用他们。既可以避免这些重臣倚老卖老欺负新君,又可以让新君施恩于这些重臣,获得他们的忠诚。

        除了曹爽和这些人私交很好的因素外,曹爽这样做也是笼络人心,施恩图报。一朝天子一朝臣嘛,谁都会重用自己人。古今中外,一概如此。

        既要用自己人,又要保证朝政的正常运行,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所用的人起码大部分是有节操、有能力,秉公执政。

        可曹爽用的那些人连这些起码的素质都没有,只知道争权夺利,假公济私,骄奢淫逸,搞得乌烟瘴气。

        以至民间都有歌谣说:“何、邓、丁,乱京城”,还有“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

        二狗指的是何晏、邓飏;一狗指的是丁谧。“崖柴”是形容狗呲牙要咬人的样子。“疽囊”本意是毒疮里毒液聚集的根部,引申为群恶聚集的地方。默,(一作黠)曹爽的小名。此话是说三狗都咬人,其中丁谧最凶,主要是凭借曹爽的宠信。

        这样做的后果是:一、引来朝中正直的官员的痛恨,不愿意与曹爽集团为伍;二、引来朝中受打击、遭挤压的官员的怨恨,不光不愿意与曹爽集团为伍,还要为敌;三、引来受到欺压的民众的愤恨。

        这是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时,朝野一片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这帮人进入了朝廷中枢,掌握了许多权力,但司马懿还在,他们也不敢太过独断专行。于是司马懿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必须拔除而后快。

        丁谧开始给曹爽出馊主意了。

        丁谧是丁斐的儿子(就是曹操西征马超在潼关过黄河时遇险救了曹操的丁斐。可参阅本号《从叱咤风云的英豪到卑微的告密者:英雄末路的马超》),魏明帝时曾任过度支郎中(财政部官员),度支尚书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

        丁谧让曹爽升司马懿为太傅,以此夺去司马懿的军权。曹爽让弟弟曹羲上表,提议升司马懿为太傅、大司马。

        太傅是人臣能够做到的最高级别的官员了,看上去是对司马懿的尊崇,实际上是架空司马懿,因这个职务基本上是个荣誉性的虚衔。

        廷议时众多朝臣认为以前两位大司马(曹休、曹真)都是累死在任上,不太吉利,只任太傅就行。然后以满宠为太尉接替司马懿。

        同时丁谧还告诉曹爽,不要什么事情都去和司马懿商议,自己拿主意就行。

        司马懿升为太傅,表面上看曹爽一伙的计谋得逞,实际上司马懿没有任何损失,白得了一个太傅。少帝曹芳诏书里明白无误地写着“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军权依然在手。

        加上接任太尉的满宠任职一年后去世,继任者是蒋济。而蒋济和司马懿是曹操任丞相时的东、西曹掾,关系源远流长,是司马懿集团的核心成员。

        司马懿并不是独自与曹爽集团对垒,仍然有一个集团,其势力足以抗衡曹爽集团。比如曹爽集团的何晏、邓飏、丁谧为尚书,但尚书令是司马孚;曹羲为中领军,司马师也是中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司马昭也是散骑常侍。

        曹爽集团的优势在于是宗亲,更加容易接近皇帝,关键时刻可以借皇帝之力。还有个优势就是掌握了洛阳和京畿地区的权力。

        劣势在于自己和手下这帮人不是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儿,就是夸夸其谈的浮华之人,不论是行军打仗还是行政管理都一窍不通。

        司马懿的优势在于是两朝托孤大臣,多年带兵征战,朝中及外地文武亲信较多。这些亲信不是久经沙场的将军,就是宦海沉浮的大臣,具有丰富的军事和行政经验及能力。

        因此,两个集团旗鼓相当,各有优劣。

        很快,曹爽集团的劣势和司马懿集团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公元2414月,孙权兵分四路,大举攻魏:东边两路,卫将军、大都督全琮攻淮南(今安徽寿县);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县北);西边两路,车骑将军朱然围襄樊;大将军诸葛瑾、骠骑将军步骘攻柤中(今湖北省南漳县)。

        魏国受到攻击的各地驻军奋力阻击,击退东边两路。西边则僵持不下,朱然围襄樊一个多月,魏国荆州刺史胡质带将军蒲忠死守不退。

        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曹爽集团一言不发一筹莫展,还是要靠司马懿。

        6月,司马懿率诸军南下解樊城、柤中之围。少帝曹芳亲自到津阳城门外送行。

        司马懿轻松击败朱然,诸葛瑾也不敢孤军作战,樊城、柤中之围得解。

        捷报传来,少帝曹芳亲派使者劳军,增加司马懿食邑,并封司马懿的子弟十一人为列侯。

        司马懿则大举屯田,兴修水利、粮仓。淮河以北到处是粮仓,从寿阳(今安徽省寿县)到洛阳,民屯、军屯的田地连成一片。

        对比曹爽集团损公肥私的行为,司马懿这些利国利民的行为,会得到多少人的拥护啊?

        眼看司马懿又立军功,子弟封侯,曹爽集团躁动不安了,也要让曹爽立军功,与司马懿抗衡。

        司马懿打败吴国,曹爽就去打(蜀)汉。

        公元2443月,曹爽到达长安,集结士兵六七万人,(一说十多万人)与征西将军夏侯玄率军从骆谷口进入汉中,发动征讨(蜀)汉大战。

        有趣的是,司马昭被临时任命为征蜀将军,作为夏侯玄的副将随军而行,估计是司马懿派司马昭来观战的。

        曹爽选择从骆谷道进攻汉中,是因为这条道路最短,但是曹爽没考虑到此道中间绝水地段比褒斜道还长,山高路险,通行十分困难。辅佐后勤运输的关中民夫和雍、凉二州的氐、羌民夫深受其害,“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

        前锋受阻,后勤艰难,魏军处于极端不利的境况之中。参军杨伟建议曹爽赶紧撤兵。无奈之下,曹爽极不情愿地下令撤军。

        正所谓来时容易去时难。(蜀)汉镇守汉中的镇北大将军王平(就是马谡失街亭时的副将。姜维这时也在汉中,但不是主帅,是前来探望生病的蒋琬留在汉中的)率兵堵住了魏军。(蜀)汉大将军费祎率主力及时赶到,占据骆谷中三座重要的山岭,居高临下打击魏军。

        魏军经过艰难的苦战才得以逃脱。所有的民夫全部死亡、失踪,当地羌、胡怨声载道。

        此次战役对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一直受到忽视和低估。魏国此战损失惨重,关中和雍州、凉州的库存粮食几乎消耗一空,当地青壮劳力死伤殆尽,田土荒芜。

        战后朝廷被迫遣返十多万屯田兵回家务农,导致军人数量锐减。军队人数下降又导致魏国无力平定西北游牧部族的叛乱,为五胡乱华埋下祸根。

        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满足曹爽的个人私欲。

        曹爽建立军功的梦想落空了,但这并不妨碍他和他的那帮猪队友继续肆无忌惮地弄权,其中有些行为已经严重地违背了礼制的规定。

        曹爽集团的行为使得朝中许多官员倒向司马懿,形成此消彼长的局面。卢毓、傅嘏、孙礼等都是这样倒向司马懿,成为司马懿的得力干将。

        曹爽的弟弟曹羲也许是曹爽集团里比较明白清醒的人,对曹爽等人的行为深感不安,多次劝谏。还专门写了三篇文章,但不敢指斥曹爽,托辞是训诫其他几个弟弟,拿给曹爽看。

        宗室曹冏也上书,希图感悟曹爽,曹爽还是不听。

曹爽的胡作非为既危害到魏国的安稳,也危及到司马懿的安危。在没有一战而胜的把握下,司马懿选择了退避三舍。

        公元247年5月,司马懿称病不朝。

        司马懿这招看似服软退却,其实很阴险毒辣。一方面,不能和曹爽正面为敌,因为没有必胜的把握。一旦公开敌对,就是你死我活,但鹿死谁手还未可知,这个风险太大了,司马懿不愿也不敢贸然行事。要避开公开敌对的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与曹爽同朝议事。议事就会产生分歧、矛盾,不小心擦枪走火就满盘皆输。

        另一方面,司马懿深知只要退下来,曹爽一伙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会得罪更多的官员,会引起百姓更多的痛恨,在民怨沸腾时自己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拨乱反正,更容易树立威望,得到官员和百姓的拥戴。

        这样做也有一个巨大的风险,就是曹爽集团抓住这个机会,幡然醒悟,改邪归正,赢取官心、军心、民心,那么司马懿就真的只能在家凉快了。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风险,曹爽集团已经病入膏肓不可就药,不可能骤然改变,反而会像司马懿预料的那样更加邪恶。

        上帝要谁先灭亡,一定要谁先疯狂。曹爽在胡作非为花天酒地之时,司马懿则在秘密准备清除曹爽势力。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哈哈。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