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庆斌山中学的革命历史

 端溪文史 2021-09-08

德庆斌山中学座落在德庆县马圩镇斌山上。该校占地总面积54532平方米,建筑面积11206平方米,现共有22个班,学生1000多名,教职工70多名。它原是由中共德庆地下党组织领导人徐儒华通过做好异党人士和开明士绅的工作,于1944年春开始筹办,同年秋正式招生开学的私立学校。

斌山中学的第一任校长名叫陈家镶。开学仅仅两个星期,日军压境,该校迁至山区龙山上课,1945年夏季迁回马圩斌山。1946年2月,中共德庆地下党组织派遣党员周钊、余渭泉、黎曼青、李君怡等人到该校任教,并由周钊当校长。同时,建立了中共党小组,由余渭泉任组长。

 1947年春,徐儒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被聘任为斌山中学校长。他以校长和国民党县参议员的身份作掩护,秘密开展情报工作。并把由他培养入党的党员林国华安插在学校当教导主任,向师生宣传革命道理,发展革命力量。随后,把学校原来向东面开的园门改向南面开(对正马圩街),并在门的两边写上一副醒目的对联:  “把世界文明迎头赶上,将中华民族重新救起”。在徐儒华领导下,学校坚持唱校歌。校歌由黎曼青作词,曾功郎作曲。歌词引用了毛泽东为延安“抗大”题写的校训: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一首进步的革命歌曲。每逢集会,升降旗,晚点名后均由参与者集体唱一次这首校歌,以提高师生们对革命道理的认识。

1948年2月28日,徐儒华直接参与领导全县武装起义,被任命为广德怀抗暴义勇总队副总队长兼德庆区队队长,公开了党员的身份,离开了学校。 

 国民党伪县长当即纠集了反动武装到高良三河一带围剿游击队。从此,马圩就变成了敌人向游击根据地进攻的兵家重镇,常有国民党军、自卫队等反动武装驻守。斌山中学亦随即成为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被常常派特务公开或秘密监视。尽管这样,留在学校里不暴露身份的中共党员和进步的非党工作人员、教师学生,仍继续采取公开或半公开的方式,向师生宣传共产党的宗旨和反对国民党的“三征”  (征兵、征粮、征税)。以教唱革命歌曲和到圩镇出墙报、开晚会,以及游行等形式,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借此激发和培养师生奋发图强,不怕牺牲,积极投身革命的热情,成为屹立在白区的红色学校。

  由于学生们接受了革命思想教育,1948年后,先后有多批学生参加了游击队,壮大了革命队伍。1949年10月22日,负责解放德庆县城的绥贺支队主力,从游击区向县城进发,当晚8时左右抵达斌山中学宿营。翌日,队伍浩浩荡荡向县城开进,胜利解放德庆县城。目前,斌山中学已由创办时的不足百名师生,发展到拥有千余学子的中学,并成为德庆县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