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埔军校(中央军校第四分校)迁来德庆经过

 端溪文史 2021-09-08

一九三七年,上海“八·一三”事变,日寇疯狂进犯我国,全民抗日救国战争爆发,日寇恃其船坚炮利,以飞机战舰向我国沿海地区侵犯,广州就是他们南下侵略之主要目标,首先进行狂轰滥炸,在敌优势之海空军威胁下,不利于固守,因此驻在广州附近之黄埔军校(后称中央军校第四分校),有考虑迁移之必要。
我县德庆是位居西江中游,虽属山区古城,凭藉西江横贯东西,陆路由南路各县直出罗定、连滩经德庆过广宁封川怀集而至广西贺县八步直通南北,交通亦相当便利,前面距沿海易受敌侵犯之地区最短亦有数百公里,有大片缓冲地带。后背更依靠着桂、滇,黔广大后方,在军事上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之有利位置。在抗战时,这个古城尤其显得重要了。
以后事实证明,在此期间,不单只军校搬过来,而肇庆中学,肇庆师范也相继搬过来我县金林和播植,就连在较远之南海官山之美华儿童福利会之希伯伦儿童院也搬来我县永丰圩,在广州沦陷后,德庆更成为镇守西江之军事重镇,卅五集团军总司令部搬来今德庆香山中学,军事部署遍及整个粤西,在商业上,我省南部雷州半岛一带出产之海产品,尤其是食盐业也经上面所说南北运输渠道运往大后方,我县当时是一片战时繁忙后方景象。
别的不多说,现在单叙述军校搬来德庆经过:
一九三七年,该校校本部及练习营(即警卫营)军官学员队及部分入学生共约有壹千多人,相继迁来德城及附近乡村,校本部及练习营驻香山中学,孔竹根、鸦翅埇村。学员队、学生队入伍生队,分驻附近城各祠堂庙宇公共房屋,总之有空就住。军校印刷厂设在慎兴当铺,军校眷属多租住民房,学生学员队上课返校本部教室,出操在大操场、晒布地,此时,人来人往,训练自早至晚,整个德城变作一个军事训练中心。(香山中学原名德庆县立中学迁城内金花庙)。
军校从广州黄埔搬来初期,主任为陈芝罄,副手为邵令光,主持一次学员队军事典礼,在大操场露过面:讲话,随后不久乘校专用小汽艇赴广州开会在三水河口撞船沉没遇难,接任的是韩汉英。
军校未搬来之前在广州招考第十四期学生,录取后集中直赴广西桂平入伍,入伍后,分步、炮、工、辎科。分开军事训练,步科人多,仍留桂平,工、炮、通讯科因训练所需教学器材只运至德庆(因这部份器材种类多、又重、运输不便),所以将这部分兵种学生调返德庆受训。因此,工科学生驻德城登云亭龙母庙一带庙宇,通讯科则驻在今大桥联围一号闸口斜对面之王家祠,炮兵科分驻在郁南、连滩、罗定等处训练,以校本部为核心,以电话、电报联系指导各地训练进度安排。
当时抗战形势进入艰苦持久战阶段,部队亟需下级军官补充,军校之培训任务更加繁重,因此军校搬来德庆短短十个月期间在此也招过十五、十六期学生,正是前期未毕业后期又进来,相隔不过二个月,新生、旧生,住地全城爆满,更是热闹非常。
当时考入军校受训的,绝大多数是来自本省各县,市知识青年,大多数具有一定爱国热情与上进心,愿为抗日救国,尽一份职责而来的,德庆县人民也感到他们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之重要。大家气息相通和睦共处,凡有地方可供让、租住的,都愿提供住所,人虽骤增,但“情投意合”都住下了!到一九三八年,广州战情叫紧,军校要再迁广西宜山,不单只德庆籍在德庆考入军校之子弟与家人有依依不舍之情,就连军校眷属住下之人家,也有同样留恋之感觉,一般评论都说,德庆人富有人情味,好客。
军校迁来德庆后敌机更频繁来县空袭侦察,狂轰滥炸,可幸德庆是个山城,林木掩蔽密度高,军校学生驻地分散在祠堂庙宇,民家,又无明显营房标志,敌机虽多次投弹、扫射弹多落空,有一次,日寇飞机在香山顶盘旋侦察碍于山顶高度,不敢俯冲轰炸,在高空投弹,弹落在盎菜塘基炸死炸伤平民七人。

一九三八年夏,军校开始撤离德庆,人员先走,辎重最后,用船装载溯江上广西桂平暂歇,据押运人员说,船到桂平不久,已传来广州沦陷入敌伪之魔手(一九三八年十月广州失陷)。广州失陷后,国民党第卅五集团军镇守西江,司令部驻今香山中学,队伍布防,阻击企图沿江西进之敌,肇庆峡布雷封锁,德庆又成为当时军事指挥中心。

军校第十五、十六期学生随校到广西宜山继续受训,学校又招第十七期学生,校当局对德庆人士深有感情,特派招生小组前来招生,当时邻近各县知识青年踊跃报名应考,考试时由县中老师监考,录取合格者有一百多人赴广西宜山入伍。第十七期入伍,第十五期毕业,两个典礼大会,同时在宜山举行。为数不少之德庆同乡好友,一个入伍锻炼,一个毕业上火线,异地相逢,目标一致,格外亲切,互相珍重道别,此情此景,至今的当事人记忆犹新久未忘怀。

本文作者:刘建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