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不但历史久远、分布广泛、数量巨大、品类繁多,而 且还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地更新着自身的面貌。从原始陶器的加饰, 到釉的发明、化妆土的运用、剔刻方法的出现、彩绘装饰的普及等, 每个时期都会涌现光彩熠熠的精美之作。 婴戏纹 所谓婴戏,即以婴儿为画面的主角,描写儿童钓鱼、玩鸟,蹴球、 赶鸭、放鹌鹑、抽陀螺、攀树折花等种种活动,着墨不多而情趣盎然。 清满工粉彩婴戏纹瓜楞形鼓钉 行乐图 即今日俗说的“生活照片”。在园林庭院场景中,有画一人独坐品茶或 酌饮赏景,旁衬婢女童仆烹茶或侍立者;有画三五名流雅聚,或合家 欢庆者。 雍正行乐图 渔家乐图 “渔家乐”图案在康熙瓷器上大量出现。有渔夫们边捕鱼边交谈 的画面,有渔舟唱晚、渔翁举杯共庆丰收的画面等等,均为表现渔家 劳动欢快的场景。 清康熙 青花渔家乐图花觚 仕女图 仕女图在五彩瓷器上比较常见,有游园的,执扇的,乘凉的,戏 婴的,也有在器物上突出画一个仕女。飘逸凌云,形象优美,画笔传 神,栩栩如生。 清康熙 青花仕女图大盘 鹤纹 瓷器上的鹤纹初见于唐代,但为数甚少。宋耀州窑青釉碗有双鹤 展翅、群鹤飞舞以及飞鹤与古图案相间的画面。明清瓷器上多画丹项 鹤。因其体形优美,潇洒秀丽,常为文人墨客诗画题材。又因丹顶鹤 的寿命可达 50 一 60 年,所以绘有鹤纹的瓷器,多用作祝寿的礼品。 粉彩鹤纹瓷板 鹿纹 鹿在民间绘画中作为“仁”兽,以表示太平无事。鹿与禄同音,所 以也是官“禄”的象征。定瓷双鹿盘,盘面两鹿奔跃在枝叶缠绕的石榴 花丛,前鹿回首顾盼,后鹿追赶呼唤。磁州窑瓷枕的鹿纹更多,描绘 了小鹿的种种形态,或立、或卧,或奔跑于山间,或漫步于林莽,均 极秀美生动。吉州窑小鹿衔灵芝纹,风格则古朴典雅。 青花松鹿纹花瓶 花鸟纹 花鸟纹宋代北方民窑常用的装饰题材,笔触流利生动,风格活泼 豪放。如磁州窑残荷秋叶纹枕,枕面画野塘芦鸦、残荷败草,大雁南 飞,呈现一派深秋景色。格调与此相反的竹雀图,只是草草几笔,便 描绘了白头鸟停落在挺拔的竹枝上,竹枝似在微微摇颤, 充满逗人情 趣和盎然生机。其余,小鸟琢果、鹊噪枝头,以及双系瓶上的草花飞 燕等等,都各具特色。面师们抓住了瞬间的动态,意到笔随,情景交 融,颇为佳作。 五彩花鸟纹盘 “鱼”与“余”同音,是“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意思。鱼纹几乎是 每个朝代都使用的主要装饰图案。鱼纹种类繁多,如莲池游鱼,水波 游鱼,水藻游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相融。双数鱼的构 图,在器壁用对称法,两两相对;若在器心,则两鱼并排而游。三五 尾单数鱼的构图,多是顺向追逐游动,空间饰以浮萍、水草、莲花之 类花草。 青花鱼藻纹大罐 缠枝纹 明代或称为“转枝”,是最为常见的装饰纹样。它以植物的枝干或 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 或用以填充装饰面。有的还转变为散点式的二方连续形式。二方连续 形式的缠技花,在景德镇陶瓷纹样中所占比重最大、用途最广。它的 循环往复,变化无穷,婉转流动、节奏鲜明的特点,既适合陶工们挥 洒自如的用笔,又利于大量生产。 青花缠枝纹大盘 牡丹纹 牡丹,自唐以来,被人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被 称为“富贵之花”,并把它作为装饰题材广泛应用在各种工艺品上。宋 瓷中的瓶、罐、盘、盆、缸、枕等器物上均有构图多样的牡丹纹。或 茎蔓缠绕,花叶连绵,或花朵环抱,或一枝独放……。工匠们因器施 画,千姿百态,极尽其华丽妖娆之美。明清两代的牡丹花纹更加丰富 多彩。 明宣德青花缠枝牡丹纹梨式壶 莲花纹 莲花是最早用来装饰瓷器的花纹之一,从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 衰。莲花在佛教以及佛教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被奉为“佛门圣花”。 ![]() 青花莲花纹大盘 岁寒三友图 松、竹、梅称“岁寒三友”,是国画中常见的题材,宋以后则常用 作瓷器的装饰图。 ![]() 嘉靖青花岁寒三友仙人故事图 山水画 在元青花、釉里红中,山水画开始显露头角。明代民窑青花,山 水装饰已矗立于陶瓷艺术之林。山川乡气、楼台亭阁、田园风光、庭 园小景均饶有情趣,且笔势洒脱,意境深远。清雍正、乾隆以来,多 仿宋、元、明、清诸名家绘画笔意。御窑制作大多工整精细,而民窑 产品则有明显的装饰性和质朴的民间风格。在画风上,康熙青花、五 彩山水画中的山石,山石呈劈开的片状,系南宋画院派的风格,而雍 正时期,则逐渐改用“披麻皴”,这是绘画界追随元代四王画派对制瓷 工艺的影响。乾隆时期山水画的题材大量减少,而常以西湖十景及私 人园钵之类,用写实的手法画在瓷器上。 ![]() 吉祥纹祥 在古瓷纹饰中,有很大—部分是表示祝福和象征吉祥的;明清以 来,特别流行以寓意谐音的方式来体现这一主题,如:鸳鸯——成双, 牡丹——富贵,桃子——寿,石榴——多子,松鹤——长寿,喜鹊— —喜庆,鹿——禄,蝙蝠——福,鱼——富足有余,鹌鹑——平安, 戟、磐、瓶——喜庆平安等等。 同时,某一种花卉与其它花鸟虫鱼相配都能构成多种吉祥图饰。 如,蝙蝠、桃子——福寿双全,梅花、竹子、喜鹊——“梅竹双喜”, 梅花、竹子、绶带鸟——夫妻“齐眉祝寿”,梅花、喜鹊——“喜上眉 梢”,牡丹、海棠一“富贵满堂”,牡丹、月季一“富贵长春”,牡丹、 松树一“富贵不老”,牡丹、瓶——“富贵平安”,牡丹、柏树—“富贵 高龄”,牡丹、玉兰一“玉堂富贵”,牡丹、白头翁一“富贵白头”等等 御题诗 清乾隆朝盛行,凡是刻有乾隆诗文的瓷器,都评价甚高,因为乾 隆本人只对他最喜爱的宋代名窑和其它陶资精品才肯题诗。他一生所 作有关瓷器的诗文—百九十九首,这些瓷器一向都视为内廷秘藏。外 国人千方百计地想购买此种瓷器,于是刻“御题”的瓷器突然出现;但 真品为数极少。 ![]() 梵文 自明宣德开始,梵文就作为装饰性图案附加在瓷器的画面上;嘉 靖、万历以后,发展到用花朵环绕梵文构成一种特殊的“捧字”图案。 ![]() 明万历青花莲瓣形梵文盘 阿拉伯文 瓷器上书写阿拉伯文,在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中已有发现,到 正德时期则更为流行。 ![]() 明正德 青花矾红阿拉伯文罐 海水龙纹 是一种典型的龙纹,以龙与海水组成,故名。表现龙游在海水中。北 宋越窑青瓷碗上刻划海水龙纹为典型纹饰。元、明、清瓷器上海水龙 纹很多,有单龙、双龙、四龙乃至九龙,穿游腾跃于海水之间,多用 绘画方法表现,也有用彩绘结合划花的手法。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海水龙纹扁瓶,海水以青花描画,白龙 则用刻划技法表现。白龙在碧涛中翻滚腾游,分外矫健。成化斗彩海水龙纹盖罐,黄色蛟龙行驰在碧波中。清乾隆釉里红海水龙纹梅瓶, 彩绘与刻花并用,红色海水间白龙邀游,更是精彩离奇。 ![]() 青花海水龙纹大盘 一路连科 瓷器装饰题材。一路连科是科举时代对赶考学生的祝颂语,谓此 行可以连中三元。科,是指程度、等级,科举制取士的规格和年分称 登科。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等,乡试列榜首者为解元,会 试第一称会元,殿试夺魁称状元。清代瓷器上绘一只鹭鸶和莲花,寓 “一路连科”之意。此外,绘一只鹭鸶和芙蓉,称“一路荣华”,绘一只 鹭鸶和牡丹,称“一路富贵”,绘一只鹭鸶和花瓶,称“一路平安”,这 些题材不仅是对赶考学生的祝福,也是对人们美好未来的希望。 ![]() 康熙青花一路连科纹将军罐 二十四孝图 解释 二十四孝是集虞舜(夏人)、汉文帝、曾参(周人)、闵损(周人)、 仲由(周人)、董永(汉人)、郯子(周人)、江革(汉人)、陆绩 (汉人)、唐夫人(唐人)、吴猛(晋人)、王祥(晋人)、郭巨(晋 人)、杨香(晋人)、朱寿昌(宋人)、庚黔娄(南朝人)、老莱子 (周人)、蔡顺(汉人)、黄香(汉人)、姜诗(汉人)、王裒(晋 人)、丁兰(汉人)、孟宗(三国人)、黄庭坚(宋人)等二十四人 的孝行编成的。清康熙时的瓷器上绘有此图。 ![]() 百花锦地开光二十四孝图高肩瓶 十八学士图 解释 唐太宗时建文学馆,收聘贤才,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 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 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十八人并为学士。 后薛收死,召刘孝孙补之。命阎立本画像,褚亮作赞,题十八人名号、 籍贯,称十八学士,藏之书府,时人倾慕,谓之登瀛洲。唐玄宗开元 时,于上阳宫食象亭,以张说、徐坚、贺知章、赵冬曦、冯朝隐、康 子元、侯行果、韦述、敬会真、赵玄默、毋〓、吕向、咸廙业、李子 钊、东方颢、陆去泰、余钦、孙季良为十八学士,命董萼画像、御制 赞,为千秋翰苑盛事。清代瓷器上的十八学士图,即源于此。 ![]() 康熙十八学士图折沿碗 十二月花图 解释 成套瓷杯的花卉纹饰。流行于清康熙年间。以十二只瓷杯为一套,每 只杯上按一年十二个月中的某月各绘一种应时花卉,指代历史上的著 名女性,并题相应的诗句。如:正月,梅花花神寿公主。二月,杏花 花神杨玉环。三月,桃花花神息夫人。四月,牡丹花神丽娟。五月, 石榴花神卫氏。六月,荷花花神西施。七月,葵花花神李夫人。八月, 桂花花神徐贤妃。九月,菊花花神左贵嫔。十月,芙蓉花神花蕊夫人。 十一月,茶花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洛神。 ![]() 道光十二花神杯 八仙图 解释 “八仙”即张果老、吕洞宾、汉钟离、韩湘子,铁拐李、何仙姑,蓝采 和,曹国舅,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相传他们学道成仙,各 有一套本领,故有“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之说。八仙所持之物;张— 鱼鼓、吕—宝剑、汉—扇子、韩—花篮、铁—葫芦、何—笊篱、蓝— 横笛、曹—阴阳板,被称为“暗八仙”。明嘉靖后,八仙成为瓷器的常 见装饰题材之一,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内容, 清初仍较流行。 ![]() 乾隆年制款粉彩八仙图瓶 八吉祥 解释 瓷器纹饰。始于元,流行于明清时期。八吉祥图案为:法螺、宝轮 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它们(或称八宝)是佛家 常用的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北京雍和宫法器说明册》载:法螺, 佛说具菩萨果妙音吉祥之物。****,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之物。宝 伞,佛说张弛自如,曲复众生之物。白盖,佛说遍复三千净一切药之 物。莲花,佛说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物。宝瓶,佛说福智圆满,具 完无漏之物。金鱼,佛说坚固活泼,解脱禳劫之物。盘长,佛说回环 贯彻,一切通明之物。元代瓷器上八吉祥的排列无一定规则。明永乐 开始按轮、螺、盖、伞、花、鱼、瓶、结排列。明万历至清代则以轮、 螺、盖、伞、花、瓶、鱼、结为序,清乾隆以后亦有不按顺序排列的。 有印花和彩绘两类,印花多见于元至明永乐年间,宣德开始以彩绘为 主,有青花、斗彩、五彩等,清代出现粉彩、珐琅彩品种。 ![]() 咸丰粉彩八吉祥纹盘 八音图 解释 瓷器纹饰。钟、磬、琴、箫、笙、埙、鼓柷、圉八种乐器叫八音。八 音也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总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八类。钟、铃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 等属丝类,柷、圉等属木类,笙、竽等属匏类,管、箫等属竹类。清 代瓷器上绘有八音图。 八卦纹 解释 瓷器纹饰之一。流行于元至清代,常见于鼎炉类器物。八卦为《周易》 中的八种基本图形。以“〓”为阳,“〓”为阴,组成乾(〓)、坤(〓)、 震(〓)、巽(〓)、坎(〓)、离(〓)、艮(〓)、兑(〓)八 种卦象。《易传》认为八卦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 种自然现象。其中乾(〓)、坤(〓)象征天地,是万物之本源。 ![]() 青花八卦纹小足器托 几何形纹 解释 延续时间最长的瓷器装饰纹样。早在商周原始瓷上就已广泛采用。 如:云雷纹、叶脉纹、人字纹、方格纹、曲折纹、弦纹、席纹、菱形 纹、S 形纹、网纹、圈点纹、锯齿纹等。东汉瓷器纹饰仍以拍印的几 何形纹为主。后几何形纹在瓷器装饰中退居次要地位。明清时期彩绘 的锦地及锦灰堆(即规矩花)几何纹饰,繁缛而精巧。但一般只作器 物的边脚纹样 没找到瓷的,只找到陶的。。。 ![]() 刀马人图 解释 清代瓷器纹饰之一。画面内容有五霸战争、火烧赤壁、大闹长坂桥 等。绘画风格深受明末著名画家陈老莲的影响,构图复杂巧妙,线条 简练遒劲。人物面部和衣褶轮廓以蓝、红或黑色勾勒,再用平涂的方 法施以各种鲜艳的色彩,以康熙时的制品最为名贵。 ![]() 三多九如图 解释 瓷器纹饰。流行于清代。《随园笔记?庄子天地篇》载:“华封人 祝尧日:'使圣人富,使圣人寿,使圣人多男’。尧辞之曰:'多富则多 事,多寿多辱,多男多累’”,九如:如山、如阜、如陵、如岗、如川 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荫、如南山之寿,也是祝颂 之辞。瓷盘上绘佛手、桃、石榴,喻多福(佛与福音近)、多寿、多 子,绘九个如意指代“九如”,合称“三多九如”。 ![]() 三阳开泰图 解释 瓷器纹饰。取材于《易经》。《易经》载:“十月为坤卦(〓), 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 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故三阳为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 之象。明清瓷器上绘三只羊,题三阳开泰,绘九只羊,题九阳启泰(九 阳也是《易经》上说的九个阳数),均为岁首称颂之辞。 ![]() 光绪黄地粉彩开光三阳开泰图碗 三纲五常图 解释 瓷器纹饰。流行于清代。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一种伦理观念。三纲 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儒 家用三纲五常作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瓷器上绘三只缸和 五个人尝酒,以寓“三纲五常”之意。 卍字 解释 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 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等国家中均有出现。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 胸部所现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长寿二年(693 年)制定此字,读为“万”。明清瓷器上装饰此字,即取吉祥之意。 满花纹 解释 俗称“万花纹”。瓷器纹样之一。画面满绘花朵,种类不一,色彩缤纷, 繁密堆叠,如万花汇集,故名。兴于清乾隆时期,为粉彩品种。 ![]() 万花堆 解释 清代景德镇窑粉彩瓷器的装饰图案。流行于乾隆、嘉庆时期。器身满 饰各色花朵,如百花堆聚,故又名“百花图”。图案以牡丹为主题,周 围绘菊花、茶花、牵牛花、莲花、玫瑰花、百合花等。有黑地和白地 两种,以黑地为贵。画面繁密细致,五彩缤纷。 ![]() 民国 万花堆瓷螭龙爵杯 小说戏曲故事画 解释 元明时期瓷器的常见装饰题材。多见于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瓷器上。 元代有《周亚夫细柳营》、《三顾茅庐》、《萧何月夜追韩信》等。 清康熙时又有《西厢记》、《水浒》、《三国演义》、《岳飞传》、 《封神演义》、《钱塘梦》等。磁州窑系亦有少量制作。 ![]() 三顾茅庐 子母鸡图 解释 明成化瓷杯上的斗彩图案,因所绘雌雄雏鸡而名其器为“鸡缸 杯”。画面一般为一只母鸡、一只雄鸡和三只小鸡,母鸡低头寻食, 小鸡分别奔向母鸡,雄鸡站立回首顾盼,或作引吭啼晓姿势,空间绘 有山石、兰草、牡丹,图案均以青花勾勒轮廓线,分别填以红、黄、 绿、紫等相应的色彩,十分绚美。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至万历 时,“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可见其珍贵。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有 仿品,但图案不及成化器生动精美。 ![]() 咸丰款粉彩子母鸡折腰碗 女娲补天 解释 女娲是我国古代神话中创造人类的女帝王。相传天地开裂后,没 有人类,女娲就用双手抟黄土做人。自她创造人类后,多年平定安宁。 但因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共工失败而头撞不周山,损坏了这一 矗立于西北方的撑天之柱,导致了一场大灾难,半边天塌下来,天上 露出丑陋的大窟窿,地面破裂成无数道黑暗的深坑。山林燃火,洪水 喷涌,大地变成汪洋,恶禽猛兽四处为害人类。女娲见此情景悲痛万 分,便从江河中选来五色石子,用火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以此弥补 苍天丑陋之洞。并斩断鳌足代替天柱,以支撑天穹。为了根除灾难,她又扑灭烈火,制服洪水,杀死恶禽猛兽,于是拯救了人类。晚清瓷 器上的女娲补天图,即根据这一神话传说绘制而成。 五伦图 解释 瓷器纹饰。《孟子?滕文公》载: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 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即 五常。后人画花鸟,常以凤凰、仙鹤、鸳鸯、鹡鸰、莺为五伦图。晋 《张华禽经》载:“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飞则群鸟从,出则 王政平,国有道。”《易经》载:“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张华禽 经》:“鸳鸯匹鸟也,朝倚而幕偶,爱其类也。”《诗经》载:“鹡鸰 在原,兄弟急难。”“莺其鸣矣,求其友声。”故将这五种鸟称为五伦 或伦叙。清康熙瓷器上绘有此图 ![]() 清光绪 粉彩描金五伦图赏瓶 五老图 解释 《渑水燕谈录》卷四载:“庆历末年,杜祁公告老退居南京,与太子 宾客致仕王涣、光禄卿致仕毕世长、兵部郎中分司朱贯、尚书郎致仕 冯平,为五老会。吟咏欢宴,士大夫高之。五人年皆八十余,康宁爽 健,相得甚欢”。清康熙瓷器上绘有此图。 ![]() 清道光 青花五老图瓶 五子夺魁图 解释 后周时有个窦禹钧,渔阳(今天津蓟县)人,才学出众,颇有名气。 他治家严谨,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仪、俨、侣、偁、僖先后考中了进 士。《三字经》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之语。清代瓷 器上所绘的五子夺魁图,即取材于此。或称五子登科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