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时测定之两难

 新用户3120VQG3 2021-09-08

问题:

C总是一家小型家具厂的老板,以前依靠老师傅在接单的时候对人工费用进行报价。在2015年年初,老师傅决定自立门户,C总的家具厂由于缺乏掌握预算人工费用的人员,陷入混乱。2015年秋天,老师傅自立的门户由于某些原因无法支撑继续,回到了C总的工厂,虽然暂时解决了危机,但是大半年的焦头烂额让C总警醒。C总希望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制定人工报价,于是C总找到了关于工时测定的材料,找到咨询公司来培训工厂中的管理人员学习工时测定。接着他们就展开了所有工艺的标工制定,但是在作业测定的时候,一线大部分的员工表现的十分排斥,故意躲避观测人员的测量。好不容易测定结果出来了,但是员工大部分不认同结果的准确性。现在又回到了老师傅定价的状态,后面不知道该怎么办?

六号的思考:

这个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三个问题:

1、到底应不应该依靠老师傅的经验?

2、为什么员工抵触工时测定

3、现在该怎么办?

三个问题,我们来一一作答。

1、到底应不应该依靠老师傅的经验?


问题中涉及到的老师傅拥有着确定订单合理的报价区间的能力,这个能力来自于老师傅的经验,那工厂管理中,应该依靠老师傅的经验吗?

很多朋友认为,不应该用经验,应该都用数据!但是现在的状况是,大多数企业都还没有采用数据说话的方式,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举个小例子,假如没有温度计,却要知道某样物体的温度区间。那我们只能找一小部分人对于温度感知比较有经验人,并且相信他们的判断了,这样的结果总比随意得出的结果要好。同样的,就像C总工厂里面,由于标准工时测定技术的缺失,某个家具订单合理的报价区间,只有老师傅能确定,这个也已经是当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了

但是现在我们有温度计,也有标准工时的测定技术,这两者就可以步入数据说话的时代了。但是有企业还不知道有温度计、有标准工时测定技术,所以还停留在经验时代,这也已经是他们最好的办法了。所以为什么闭门造车就会落后,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很多的事物还没有存在相对的测量技术、测量工具。比如心情开心程度,风景美观程度。这些领域还需要拥有大量的经验老师傅来指导。

所以,在掌握工时测定技术之前,听从老师傅的经验是没有错的。但是一旦掌握了工时测定技术,请抛弃老师傅的经验。

2、为什么员工抵触工时测定


我们来想象一下,商家将一件新产品拿到你的面前,和你说,这个新产品能有那些神奇的新功能,我想在座的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为什么呢?这个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大家都会选择在一旁先观察观察,然后确定没有问题,自己权衡好利弊之后,再选择购买。

那么同样的,在开始进行工时测定的阶段,因为大家还不了解这项技术,本能地进行排斥,不一定是员工故意要和管理层过不去

如果此项技术必须要一下子全面推广的,那么需要在推广之前,充分做好员工们的思想准备、思想动员工作,较为详细的阐述新技术的左右,以及带给员工的影响,如果还有该新技术的实施案例,那是最好的了。相信在充分的沟通之下,抵触排斥的现象会大幅降低。

如果此项技术可以采用试点方式操作方法,那么就更好了。工时测定,就可以先选定一个试点工段、或者试点产品进行试验。一方面能够是的企业在试点项目中更加成熟掌握新技术,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其他非试点员工有详细了解该新技术的缓冲空间。

所以,导入这样的新技术,给予员工一些了解新技术的缓冲空间是十分必要的。若原因不在此,可详细反馈。

3、现在该怎么办?


前面两个问题回答完了,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坚定使用工时测定技术来替代老师傅的经验,但是不能一下子全部铺开,一定要循序渐进的进行,等最终全员都准备好了,再进行全面测定。

以上内容希望有所帮助。若有更多问题,请留言给我,谢谢。


想让六号重新思考的工厂改善问题,可以在公众号后台直接留言提出,六号会选择问题背景、描述相对完整的问题来进行重新思考回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