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黄济宁周年记

 杞囿的远方 2021-09-08

西宁(图片均来自网络,下同) 

岁次己亥二〇一九年八月二十一日,上距戊戌二〇一八年是日,恰一周年。去年此日,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首提推进引黄济宁工程。今年此时,可研报告已获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其事之推进,不可谓不快,同仁之辛劳付出,不可谓不多。身为其中人,所见所闻,点滴积累,溢满胸腹,故作文以记之。
 
黄河者,中华古国血脉精神之所在,幸运灾难之所赖。因其滋养,乃有华夏文明之兴盛传扬,亿兆生民永续繁衍。因其肆虐,亦有屋宇市镇常陷泽国,苦难流民饿殍遍野。一利一害之间,遂成中华之精神气魄,庶民之性格禀赋:重自修而不羡事功,保性命而忍辱负重,晓无常而淡泊宁静,志苍生而慷慨激昂,凡此等等。
 
其河者,源出青藏高原之巴颜喀拉山,蜿蜒而自青海一省,历经九省区终入渤海。黄河距湟水,近者常不足百公里,然黄河水多,湟水水少,忍看黄河徒然流去,西宁等地却受缺水之困,于是常有引黄河以济西宁不足之议,困于用水指标之限,多停留于思路谋划,未入各类规划文本。因之于此,引黄济宁首被提出,便有石破天惊之感。

黄河龙羊峡水库

西宁缺水否?黄河可引否?此为引黄济宁工程所需面对之重要问题。细思之,亦不无道理。引大济湟之开工建设,在设想提出四十年后,至今已超六十载,而引黄济宁,则全无舆论思想之铺垫。盖因黄河分水指标,青海已所剩不多,上马重大引调水项目,难度极大,业内之人,畏其艰难,绕道而行,于是引黄济宁虽有其需,行外人时有提及,行内人却少言其事,略可谓谋长远不足之故也。其事虽难,亦非不可能,天下事,皆在人为,知难而进,难事必成,畏难不前,易事转难。
 
且引大济湟尚未全部建成,效益全面发挥尚待时日。然则今日不同当年,时代发展,文明进步,生态环境保护之重渐为当国者所知,引大济湟可引水量,较当初批复之数,已折扣近半,其当年之刚需必难满足。青海以三江源生态之重,西宁海东兼有承接超载人口移居之责。而发展后起之地,必当迎头追赶。南北诸山绿化,超采地下水压减,凡此种种,皆仰赖于水。多项任务相互叠加,一增一减之间,需求尽显。引大济湟建成之日,虽竭尽全力,犹捉襟见肘。以此观之,西宁缺水,确有其事,引黄济宁上马,不得不行。
 
至于坊间之议论沸腾、流言尘上者,细究之,无他,正论未张,杂议纷嚣之故也。
 

水之重,青人早有觉悟,昔年,王建军公主西宁事,尝言:“治宁方略,水为大政。”此后,所任渐重,乃有“治青理政、水为大政”之论。刘宁公来青后,遍查全省民情水情,掌省府事后,二公筹谋,始有引黄济宁之议。待之国务院正式提出,全省上下,迅速行动,省府成立引调水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常委副省长严金海公亲任组长,省水利厅抽调骨干组成专班,黄河设计公司与省水电设计院尽锐出战,仔细踏勘,精细测算,严密论证,广泛咨询,忘日夜之轮回,秋冬之更替,尝记有崔氏稚子,自谓留守儿童,石氏某君,半年十上龙羊。春节之假,设计单位诸人多三日即回,移民调查,走访测量诸君竟数人受伤。加班等事,本不当宣扬,然恕我技拙,非此无以表个中人之因公废私,甘于奉献者。

 
引黄济宁工程前期工作启动以来,刘、严诸公即多言文化之重,在青海一省,的为首倡。盖河湟文化之源流,皆在湟水流域,此文化之振兴,亦需以湟水滋养为依托而无他途。所谓文化者,天文、地文、水文、人文之相汇,言语、歌谣、图画、舞蹈之相凝,典章、方志、律法、习俗之相融,化而为一,乃成其大端。文化作底,民生为用,生态前导,发展后继,亦引黄济宁取法上乘之所在也。
 
引黄济宁之重,非在青海一省之内,三江源之生态屏障者,实东南亚生态安危之所系,一带一路之西去,青藏高原之东归,皆赖于此。确为国家之要事,华夏之要事也。
 


回望引黄济宁一年中诸事,来路着实坎坷,遥望前方,去路亦多艰难。然天下事,自有天下人为之,有何惧哉,又何忧哉?初心勿忘,使命锚定,坚定前行,跋涉以进,艰难困苦其奈我辈何,筚路蓝缕自有开路人。

☆  ★  ☆  ☆  ★  ☆  ☆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