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聞鍾記郵 | 邮友之间

 新用户1656D5Tm 2021-09-08

 

聞鍾記郵(1945)邮友之间

邮友之间友情最重,集邮者之间还是使用最传统的联络方式——书信。

前两天收到了青岛陆游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一枚2016年猴图案邮政贺卡,这是陆老师自己印制的拜年金卡。这种做法近些年在集邮界很流行,去年就收到了好几位老师寄给我的邮政贺卡,都是集邮者定做的。

后来在整理邮件的时候,发现了多位朋友寄给我明信片,从日期上看,没有特别的含义,只是朋友间联络,也不乏朋友们从一些特殊名称的邮局寄来的邮件,比如我的同学从中南海邮局寄给我的明信片,不为别的只为到此一游。

左老师从北京动物园邮局寄给我的明信片,这家邮局开业的时候,北京的朋友就给我寄来一枚明信片。在第二届集藏博览会期间就住在北京动物园附近,也没有找到这家邮局,还是功课没有做到家。左老师还寄给我一枚美猴王手绘封。

江阴的胡老师是神交多年老朋友,源于多年前的一份刊物,当年曾编辑了一份刊物,每逢出刊总会寄给他,久而久之交往至今。

北京生肖集邮研究会会长廖阿姨,2007年在杭州见过她一次,此后一直未曾见面,后来关小敏老师在微信中将我的微信号给了廖阿姨并加了好友,第二届集藏博览会期间在《集邮博览》杂志社举办的微邮展颁奖大会上再一次见到了廖阿姨。

林炎老师是广州的集邮家,羊城附加费研究会副会长,是广州集邮界老一代集邮者,曾在很多集邮活动中见过林老师,因为我也是羊城附加费研究会会员,平日里少不得与李老师书信往来。

鲁玉林老师是藁城的集邮者,虽然同在河北,但也很少见面,还是在王传文老师八十大寿的寿宴上与鲁老师坐在了一起。

与山东万克祥先生鸿雁往来十余年,至今未曾见过面,万先生喜欢收集普资封片,也经常来信或片,征集此类邮品,可惜的是这些不是我的收集范围,也经常感到无能为力。

新疆的张子墨先生是新结识的邮友,收到了他寄给我的一枚挂号实寄封,不知为什么邮票没有盖邮戳。

满洲里姚老师也是一位相交多年的邮友,他的硬笔书法非常漂亮,有时候在信封或明信片上能领略到姚老师的硬笔书法。近年来姚老师移居燕郊,也能收到姚老师从廊坊寄给我的邮件。

曾晟老师是通过《国邮史鉴》认识他的,曾老师是主编,这本邮刊也是迄今我唯一不敢为其投稿的刊物,因为这本邮刊的定位很高,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主编精心挑选的。

张汉山老爷子是盱眙的集邮者,去年在广州第一次见面,这位老爷子很开朗,他的名片也很特别,他的名片就是定制的邮政贺卡和加贴了个性化邮票的纪念封。

张韦华老师是在长春认识的,后在南京见面。前些时候张老师从天津寄给我一枚明信片,记录下吉林文献集邮研究会与天津文献集邮研究会的联谊活动。

李少峰老师是在微信群中认识郑州的一位老师,在推动青少年集邮,普及集邮知识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集邮者之间的交往很简单,只言片语也好,三页五页也好,非集邮不谈。集邮者的集邮水平就是在交流中提高的,这种交流是多方面的,既有面对面的,也有鸿雁传书的,尤其是当下,网络的盛行,为集邮者的交流开辟了新的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