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聞鍾記郵 | 泽被后世的科学著作

 新用户1656D5Tm 2021-09-08


WENZHONGJIYOUt

闻锺集邮  


聞鍾記郵(2827)泽被后世的科学著作

6月26日一套《中国古代科学家及其著作》的邮票问世,还是系列邮票。尽管只有两个人的,但他们留下的著作,泽被后世,光照千秋。中国邮政从1955年到2002年,先后发行了4组《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张衡、僧一行、祖冲之、李时珍、郭守敬、沈括、蔡伦、孙思邈,孙思邈、徐光启、黄道婆、李冰、扁鹊、宋应星、苏颂、刘徽等在天文、数学、医学、地质、水利、自然等学科中的佼佼者,登上了方寸之地。本次新发行的两位科学家都是明代的科学家,并且早已经登入方寸了,一位是李时珍,一位是宋应星。

熟悉中国历史的,对着两位是不陌生的,一位在医学方面有着特殊的建树,尽管在世的时候曾受到所谓正统的压制和打击,但《本草纲目》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资产,从嘉靖三十一年到万历六年,27年中三易其稿,完成了52卷鸿篇巨著,采用“随目纲举”的编写方式,解释药材的命名意义,介绍药物出产、形态、采集,辨析纠正药物疑误,记述泡灸方法,阐述药性理论,提示用药要点,以及个人见解,以病为题附列相关方剂,记录下1892种药材,1109种附图,收集医方11096个,大约190万字。宋应星研究的领域属于自然和人文学科,留下著名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书出版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收录了农业、手工业、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这被书中强调了人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本书成书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多国文字刊行,足见其影响力之大。反观国内却一书难求,更多的人对此书一无所知,因为此书的立意为清朝的统治者所不容,300年在国内销声匿迹,直到民国初年从日本传回来。多年之后在天一阁发现了《天工开物》的明初刻本,是为不幸中的大幸了。

伴随着邮票达发行,收到了诸师友寄给我的邮票首日实寄封,和加盖了纪念邮戳的明信片,在方寸间感受新邮票的魅力。不知为什么对这套邮票爱不起来,总觉着这套邮票是炒冷饭,因为已经有同类邮票在先,后出的邮票采用胶版印制,远远比不上《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邮票的雕刻版。也许是颜色过于的沉闷了,人为的做旧,显得不舒服。

《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邮票已经发行了,不知为什么还有再突出一下他们的著作?总觉得有浪费题材的嫌疑。虽然这两位大科学家为后世留下了传世的经典,如果问及这两位的著作时,估计还是会有人摇头,通过发行邮票的方式来宣传这两位的科学成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但还要考虑现在还有多少人在集邮,又有多少人在使用邮票,应该少之又少了,现在迫切需要的是集邮的传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