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采风去|与碛口古镇相约,与“枣”相遇

 新用户3530iZjD 2021-09-08

碛口

一个不被许多人所知的名字

一个沉默已久的坐落在吕梁山黄河边的小镇

历史上一度水上舟船穿梭

岸上商贾如云的景象

如今却是市巷声里流年长

驼铃深处繁华尽

这一次,风景文创“采风去”计划与第四届古村镇大会与新浪旅游共同开启#我把古村镇说给你听# #寻华夏记#之山西·碛口古镇微博大v行一起,共同探寻“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的魅力。

4月25日中午,我们从北京西站出发一路向西历时七个多小时到达古镇,入住碛口客栈。碛口客栈依吕梁山面黄河水,紧靠碛口码头,合院式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或更早,前身名为四合堂主经营粮油。

与新浪大V老师们同行

碛口客栈的黄河晚宴

碛口客栈夜景


01 商贸发达的碛口与枣的故事

古时的黄河下游凶险,上游来往的船只不得已在碛口停泊转旱路。明清至民国年间,碛口凭借黄河水运成为大西北最大的水旱码头和集贸重镇。

碛口作为彼时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内蒙河套地区及陕甘地区的物产过黄河运达临县的碛口上岸转运至各地;回程时再把布匹、绸缎、茶叶、陶瓷和洋货等通过碛口转水运逆流而上,运送到陕甘宁蒙等地区。

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运送物资都靠驼队,为了赶时间常常日夜兼程地行路,沿途环境恶劣,人烟稀少,驿站更是寥寥无几。出行的驼队只能靠带的碛口的红印印饼、水和大红枣充饥,长时间的的行程中容易瞌睡,人们便含着枣核在嘴里提神、生津止渴,一路哼着小曲儿......

枣对于碛口人而言便多了一分故事与情感。

穿梭于碛口古街的本地居民与游客

斑驳的石墙巷道,写满了岁月冲刷的痕迹

探访耳闻已久的古镇柳编艺人

古镇一隅,发现皮影工匠

古镇美食,乡土风味浓郁的红印印饼

处处可见的守护着古镇的枣篮蓝

游踪所至,枣儿在目,枣儿与古镇形影不离


02 碛口的枣,悠长的歌

我们发现古镇里处处是枣树,家家户户的庭院里挂着的、人们嘴里嚼着的都有枣的影子。

碛口红枣文字记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古镇地貌沟壑纵横、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让这里成为了久负盛名的红枣原产地,红枣也成为了当地老百姓不可或缺的粮食与财富。

位于湫水河畔的千年枣林虽历经沧桑,但仍有参天之势,年轮刻在树干上,犹如湫水河畔一曲悠长的歌。春天不是收枣的季节,我们没有看到漫山的枣儿挂在树梢的景象,写满岁月痕迹的枣树却依旧绽放着顽强的生命力,嫩绿的枝丫在春风中努力地生长着。


碛口红枣人家

千年枣园里的千年枣树

千年枣园的守护者


03 碛口人与枣,情深绵长

碛口人的生活与枣儿息息相关,大门上挂着的枣篮蓝,院子里簸箕里晒着的大红枣,餐食上的美味佳肴红枣馍馍……

每一个碛口人都能说出一段和红枣有关的故事,在碛口采风过程中我们有幸认识了当地枣商陈永珍,因为自幼家境贫寒,食不果腹,常以枣充饥,枣儿的甜蜜对他的童年来说是一份十分珍贵的记忆。成年之后的他常年在外谋生,经常发现家乡的枣在外地销售且很受欢迎,但是都冠以其它地区的品牌名称,这让他十分心痛,便下定决心打造碛口自己的红枣品牌,于是历经四年于2017年“碛口红”红枣品牌诞生了。

他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保护并打造"碛口红千年枣林",带动2000余户农民脱贫......如今,“碛口红”渐渐有了名气,碛口的枣,碛口的人,情意绵长。

枣是碛口人儿时最甜蜜的记忆

采访“碛口红”厂家

“碛口红”的枣农们


04 期待与你“枣”点相遇

碛口人食枣、爱枣、眷恋红枣,家家户户一年四季日日晒枣,就像饱满而幸福的日子越晒越红。碛口红枣颜色深红、个大、肉厚、核小,质细味甘,果酸含量较高,特别是抗氧化物含是果中之王,微量元素全面,是世界上抗癌环磷酸腺苷和硒元素含量最高的红枣。

我们将把碛口古镇在地文化与碛口红枣相结合,通过温暖而恰当的方式传递到你的手中,为你送上美好的祝福与健康。碛口古镇的温暖,“枣”已记下,采风去,期待与你“枣”点相遇。


关于采风去

采风去是一个由风景文创推出的“传统文化与地方风物再生计划”,旨在通过优秀设计团队的介入,结合特色传统文化、地方物产进行产品与品牌层面的重构,让传统文化重获新生,让地方物产拥有新的价值。

图片来源:风景文创,新浪旅游,碛口红厂家,碛口摄影大赛作品,版权归其所有


— 点击下图,了解风景文创 

About Us

风景文创|旅游文创综合开发运营商

品牌战略与形象设计 |  I P 创意与产品研发

标识系统与空间提升 | 运营管理与营销推广

Contact Us

010-56100179

18611471478       18519500979

bescci@sina.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