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劝你吵架时别和恋人“讲道理”|心理咨询师推荐 vol.7

 我的书海601 2021-09-08

图片

到2021年初,简单心理平台上有来自全球117个城市、近900位专业心理咨询师。
每期「简·推荐」,介绍你认识一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今天介绍的是来自来自杭州的朱婉儿咨询师~

常听周围的夫妻或情侣抱怨,每次吵架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可火一上来,两个人平时理性的大人样子马上就消失殆尽。

那么为什么伴侣总是因为琐事吵架?为什么每次争吵都很容易无止无休?

图片

伴侣间为什么会总是吵架,停不下来?

伴侣吵架从现实层面看,常常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事由引发,但从心理层面看,通常是因为自己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寻找伴侣的深层心理动机是为了要回到我们隐约记得的、最初轻松、喜悦如天堂般的状态,找到一种被养育滋养、被保护的感觉,去感受自身的活力和完整。而理想化客体幻想的破灭通常是伴侣之间冲突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譬如,妻子觉得这件事应该这么搞,而丈夫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这时妻子会感觉到自己的需要(被理解、被尊重等)得不到满足,内心深处会产生伤心、害怕等感受,但在意识层面能感受到的却是愤怒,借助愤怒情绪的力量,会对丈夫表达不满甚至指责。

而此时的丈夫,常常看不到妻子愤怒背后那些脆弱的情感,看到的只是妻子表面呈现的蛮横无理,会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感到自己的无辜和委屈,会用同样的指责或者逃避(不理会妻子)等方式来保护自己。而丈夫如此的回应方式就会更加激发妻子的不安全感,会让妻子更愤怒,甚至做出对关系更有破坏性的行为………吵架就是这样的循环,并且让愤怒升级,很难停下来。

图片

图/Pinterest

 图片

伴侣间怎样有效沟通?

决定关系是否维持下去的关键因素,是个体感受到自己是否被对方正确地理解

伴侣间首先应该是互相了解而非要求改变。沟通中要去关注对方的感受,重在理解对方表现出来喜怒哀乐背后的感受,而不是和对方讲道理。

譬如当妻子觉得“丈夫应该和我想得一样”、“应该支持我的想法”而实际上丈夫表现出来的是并不支持时,妻子应该先去了解丈夫的感受以及丈夫成长背景中的信息。此刻内心可以始终默念着一句话“我不是你,但我很想了解你”。带着这样的姿态、把对方看成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去了解对方。

感受是我们对过去经验积极或消极的内在记忆,或者叫做程序性记忆。当我们听到一件事时,若出现莫名的感受,那就是碰触到过去的经验了。

感受是一个力量,推动我们去表达或吵架。感受被了解和接纳才能化解不快,否则就容易发生冲突。

图片

 点击预约心理咨询师朱婉儿

关于朱婉儿咨询师

哪一刻决定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

记得那是在1998年的某一个周末,当时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部留学,那时的我是一个有12年工作经验的内科医生。科室里一位医生的爱人是自己开心理咨询诊所的精神科医生,那天他诊所的前台工作人员因为临时有急事来不了诊所,由于我的日语还比较好,所以就被科里的那位医生临时叫去做了一天的前台工作。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知道所谓的“心理医生”,尽管看不到这位心理医生是怎么工作的,但看到了那些来求助的人好几个都是来的时候神色凝重,而走的时候明显的变得开心。这让我对心理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很大的好奇。之后经常主动去这个诊所帮忙,也向这位医生了解、学习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慢慢地我明白了临床医生和心理医生看病时最大的不同是对疾病和症状的理解不一样,从临床医学的视角看,生病是因为身体的某个部位或某个器官出问题了,而临床心理学则认为疾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在倾诉着什么,它可以帮一个人得到什么,也可以帮一个人回避什么。当理解到这些时,我就决定要从临床医学转到临床心理学,就决定要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

从学习到从事咨询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印象深刻的事都是发生在咨询室里面的事。有很多来访者的事让我印象深刻,也很感动。但此刻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自己的事,是我自己在接受咨询时的事。那是在我父亲去世几年后的某一天,在一次咨询中跟咨询师分享了父亲去世的经过,讲到自己当时是如何冷静地应对各种突发场景,表现得非常有智慧等等。而咨询师的一句评论“看来你对父亲的情感是埋得很深的”仿佛是一下子打开了我另外一条通道,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悲伤,控制不住地流了很多很多的眼泪……这可能是父亲去世后我哭得最伤心也最痛快的一次。我明白这是因为在我面前坐着的是我信任的咨询师,在她面前我不用担心她,也不用伪装,可以尽情地做真实的自己,可以去体验和表达内心深处最脆弱的部分……真的很感谢她的抱持和陪伴,非常的安全、非常的温暖。我的咨询师一直是我执业生涯中的榜样,我相信这样的陪伴会给人以力量,会有疗愈的功效。

在咨询过程中的关注或思路是什么?

我一直相信人是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潜能的。心理问题的出现只是说明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阻碍。愿意去帮助来访者理清这些,去看懂自己的需要、看清问题的所在,然后轻装上阵,重新起航,去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理想并享受这样的生命过程。

想对来访者说的“一句话”?

如果你愿意,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愿陪伴你,因为这是我生命的意义。

咨询师专业经验介绍

医学博士,临床心理学教授,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督导师(D-14-007)。

本科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系,获中医学学士学位。

研究生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健康社会医学系,获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学位。

在日本国立长寿研究中心博士后训练期间主要研究心理应激的中枢调节机制。

拥有12年临床内科医师、近20年高校医学心理学教师经验。 

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编教材两本,主持的研究成果“心理应激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机制和系统评估量表的应用研究” 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曾获全国医学教育系统师德师风风范奖、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心理卫生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浙江大学“教书育人”标兵、浙江大学永平教学贡献奖等荣誉。 

先后接受过精神动力学治疗、中德催眠治疗、精神动力学夫妻治疗、国际自我状态治疗以及移情聚焦治疗等连续培训。

自2003年至今,一直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工作,个体以及伴侣和家庭咨询累计超过10000小时,对工作学习、人际适应、压力管理、伴侣和亲子关系等临床心理问题有深入研究。

目前每周接待个案10小时左右,主要为青少年(初高中学生)、成人(含大学生)、伴侣和家庭提供短中长程的专业帮助。

咨询理论取向:

以心理动力学为取向,关注个人成长和亲密关系/家庭困扰相关议题。工作风格以人为本,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同理心。

【工作流程与方式】

个体咨询为每次50分钟,一般来说第1-4次为评估阶段,咨询师针对来访者的问题和需要评估自己是否具备专业胜任力,来访者感受咨询师的风格,评估自己和咨询师这样的工作是否能从中获益。确定建立咨询关系后的咨询频率一般为每周1-2次,短程咨询一般在30次以内,中长程咨询一般持续50次以上。伴侣或家庭咨询每次80分钟,每周1次,一般在10次以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