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向思维:有钱人都特立独行?他们只不过是做自己的自己

 知信行者 2021-09-09

股神巴菲特说:当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通用电气总裁韦尔奇,企业战略致力于“反大众化”的方向思考。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更是一位,终生致力于特立独行的人物。

你会发现很多企业家好像都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立独行,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

其实,他们也不是有意识的特立独行,而是他们原本如此,只不过就是在不断地强化,力排众议,做自己的自己。

是不是和大多数人有所颠倒,大多普通人都极力避免让自己看上去与众不同,都习惯于隐藏在大众思维当中,以寻求最大的从众安全感。

即使偶尔发现自己和大家想的不一样,也要马上去寻求身边人帮助,我怎么才能迅速融入团队,融入大家,融入社会?

因为,大家都是这样想的,也都是这样做的。

天道循环,因果不爽,大家结果都差不多一样,赚不到钱,也自然就毫不意外了。

知信行者最近两年搞自媒体布局引流,接触过大量的网络陌生人。

其中有一位大学生令人印象深刻。

这位大学生说自己整个大学之前的学习成绩,都不是最优秀的,最多中等水平,还经常被老师骂脑子太笨。

前些年上高中时分数只差了几分,是通过定向招生指标才考上的高中,也是分在最普通的平行班。

高二之后好似开挂,学习成绩一路攀升,最后考上理想的大学。

令他发生巨大改变的就是一个简单的思维观念:他发现自己未必能发现自己的弱点,然而自己一定是最了解自己处境的人。

例如:他以前初高中的时候,也和同学们一起打游戏,打牌,不完成作业,偷着翘课跑出去玩……

要不及格大家一起不及格,要挂科大家一起挂科,要挨老师训家长骂,总之又不是我一个人。

可是最后每到了关键时刻,总有同学或者家长突然掏出法宝,替他们消了灾。

你以为的大家一起?

事实上每次承受灾难的往往只有自己,从没有人会替代你分毫。

别人和你不一样,人同此理,你和别人也不一样。

想明白这个问题,很多事从此就迎刃而解,一通百通了。

高中外语老师说,要想学好外语就要不停地翻外语词典,所有人都购买了好几本厚厚的外语词典,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去翻词典,可是他觉得并不适合自己。

他觉得自己要想学习某一学科,首先要让自己觉得轻松而不是负担,就自己偷偷准备了一个小小的电子词典,不但方便记忆,也从而节省了自己大量的时间。

唯一和以前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不再寻求和大家一样,自然也不会到处张扬。

自己的外语成绩迅速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而其他同学还都在按部就班,循规蹈矩。

有了这种思维和结果上的巨大获益,这位同学从此和身边同学越来越不同。

高中会有大量的练习册,他发现其中有很多题都是在重复,休假时自己就去转图书市场,购买销量最大的其他校外练习册,因为他觉得销量巨大一定是经过市场检测,是有原因的。

结果也是令人不可思议,一次因为没有交作业,被老师狠批罚站,而当期考试成绩,他却是全班最高的。

由此高三也因为他的成绩,被选拔进入学校“火箭班”。

高考前,大家都拼命刷题,玩命熬夜,因为大家都这样,这位同学又再次运用自己的独立思维模式发现,大家都这样做就是正确的吗?

由于长期熬夜,同学们大多身体不好,白天犯困,状态很不好,自己偏不熬夜。

你看到了吗?

这位同学已经不再寻求通过集体获得安全感,一切从自身具体条件出发,找出最有利自己的独有模式,这样就不会让自己陷入“集体思维的陷阱”。

考上大学后,这位同学进一步让自己的逆向思维发散,不再去和同学们扎堆,也不再去做和大家相同的事。

比如:遇到问题大家都是自然而然地去询问老师,去大学课本中寻求答案,而他在那个网络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就开始主动去上网索求各种答案。

结果,自然是每次答题,都获得老师的青睐和另眼相看。

当然,并不是让自己脱离集体,而是让自己更专心做自己有价值的事。

本来还要讲一个商业案例,下一篇文章吧。

所谓高手,其实也与常人没有太多的不同,只是不断地追寻如何做自己的自己。

他们绝不乐于和一大群人扎堆,也不寻求和大家都做相同的事,从而获取那种虚幻的大众安全感。

他们并不是有意识地“特立独行”,只不过根本上就是“做自己的自己”。

不为外界一切的嘈杂所打扰,如如不动,每天专心只做对自己有价值的事。

你生来普通,而你生来不同。

牛羊成群,猛兽独行。——鲁迅。

做自己的自己,就足够让你与众不同。

你是做自己的自己,还是做别人眼中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