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儿童有关的“第一”① | 上海静安区延安西路64号,坐落着新中国第一座少年宫

 天童老僧 2021-09-09
文章图片1

在上海市静安区延安西路64号,矗立着一座巍峨典雅的西方宫廷式建筑。这个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700平方米的地方,曾给几代上海人留下了童年时期的美好记忆。这里,就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少年儿童金色摇篮”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所在地。

1952年7月22日,宋庆龄在出席中国福利会年会时,在听取与会者的建议后决定,在原有的少年儿童文化馆和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基础上创建中国福利会少年宫。随后,她参与了少年宫选址等工作,几经对比,最后亲自选定了上海当时最好的建筑之一“大理石大厦”。经过近一年的筹备,1953年6月1日,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群众性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面向社会开放。

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开幕一周年之际,1954年6月,宋庆龄请毛泽东主席为少年宫题写了宫名——少年宫。据中国福利会首任秘书长、从1952年到1978年担任这一职务长达26年之久的李云同志回忆:“1954年6月,宋庆龄从北京带回来毛主席书写的'少年宫’宫名。”如今,全国各地少年宫门口悬挂的“少年宫”三个大字,就是依照毛泽东为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亲笔题名放大制成的。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计算机”还是个稀罕物件的时候,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就设立了全国第一家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并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共同参与下,举办了我国第一届儿童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

1984年2月16日,中福会少年宫特级教师王颂赞,带着这次比赛的获奖者、中福会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学员李劲和丛霖,来到上海展览馆参加科技成果展。王颂赞曾回忆说:“当时接到的命令就是去做个表演,说有一位首长要来,但是究竟是谁、什么时候来,我们都不知道。”

当天上午10点多,邓小平等领导同志就来到中福会少年宫的展台前。大家在激动之余,很快就开始了表演。丛霖先用单板微型计算机做了团体操队形变换表演。接着,李劲操作一台连接了14英寸彩色电视机显示屏的苹果电脑,先是打出“热烈欢迎”几个字,之后屏幕上又出现一个机器人,唱起了:“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原计划的表演全部结束后,李劲又用他自己设计的小程序,与电脑下了一盘黑白棋。结果,电脑赢了。小平同志开心地笑起来,亲切地询问孩子们的名字,跟他们简短交谈后转过身对随行的同志们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从那时起,“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这句话,一下子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言,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计算机普及工作。1984年6月,中福会少年宫和《儿童时代》社共同创办了我国第一份辅导少年儿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专业报纸《儿童计算机世界》,1989年更名为《学生计算机世界》。邓小平同志欣然为该报题写了报名。

2004年2月,中福会少年宫还举办了纪念“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讲话发表20周年活动,并向上海科技馆捐赠了当年现场操作演示使用的老电脑。如今,做演示的小男孩李劲,也已经成为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据不完全统计,开宫66年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为2700多万少年儿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40余万中小学生开展兴趣培训和实践舞台。根据4-16岁孩子的不同年龄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少年宫设立了100多个科技、文化、艺术兴趣小组,首创了“少年儿童游戏节”“小孔雀舞蹈节”“布谷鸟歌咏节”等一系列活动。著名油画家陈逸飞,歌唱家黄英,影视演员孙俪、陆毅等一大批活跃在当今各领域的知名人士,都曾经是中福会少年宫的“小学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还是开展民间外交的重要平台,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多次出访,向世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我国少年儿童的良好精神面貌。

编辑:陈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