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国军神”蔡锷一生为国家奔波,34岁因病早逝,其后人今何在?

 历史探奇 2021-09-09

纵观中国历史,出现过太多优秀的将领、军人,这些英雄或是为击退外敌而奋战,或是为铲除内贼而战斗,都是值得后人敬佩的。但与此同时也有一句古话,叫“红颜多薄命,将军难白头”,意思是指将军因常年在战场一线奋战杀敌,内外伤不断又劳心劳力,往往会英年早逝,令人叹惋。而今天要讲到的,便是这样一位因病早逝的“护国军神”,享年仅34岁的蔡锷。蔡锷的短暂又辉煌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他的后人如今现状又如何呢?

如果把时间倒转回一百多年之前,中国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亡国灭种的危机,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时代背景,涌现了无数爱国、救国的英雄伟人。他们职业不同、出身不同、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但即便如此,他们却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蔡锷便是其中之一。

蔡锷1882年出生在湖南,很小的时候就呈现出了读书的天分。从小就在私塾学习的蔡锷,12岁就中了秀才,真可谓是一名神童。更难能可贵的是,“伤仲永”的故事并没有发生在他身上,反而在他16岁考进长沙时务学堂之后,更是得到了诸多老师的认可和赏识。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蔡锷接触到了大量先进的思想,这就为他后来的护国战斗奠定了基础。17岁时,蔡锷东渡日本留学。这时候的中国,正处于被列强压制的紧要关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蔡锷和当时那些接触到新思想的年轻人一样,寻找着救国的道路。

当时,蔡锷认为中国之所以处于这样的危机局面,最大的问题在于军备的废弛、思想的陈旧和教育的落后,因此认为应当实行“军国民主义”。那个时候的蔡锷,想着的还是如何进行军事改革,帮助清王朝摆脱危机、继续生存,没有意识到推翻清王朝才是解决方法。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不够先进,只是很多时候思想都是会受到时代局限而已。

随着时代的发展,蔡锷逐渐意识到改革并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毅然走上了革命之路。辛亥革命时期,蔡锷在云南响应武昌起义,后出任都督。在云南任职期间,蔡锷推行新政、发展经济,深受军民爱戴。但却也因此引起了袁世凯的戒心,于是1913年时被调回了北京。

刚开始蔡锷对袁世凯还抱有幻想,但在《二十一条》签订以及“复辟帝制”的一系列事件之后,蔡锷愤恨不已。于是借去日本治病为借口,秘密回到昆明组织“护国军”进行起义,讨伐袁世凯。也正是因为这次护国军起义,让他得到了“护国军神”之称。但可惜的是,年纪轻轻便创下如此成就的蔡锷,却在1916年时因患喉癌而病逝,年仅34岁。

蔡锷的一生经历了两段婚姻,第一位夫人名叫刘新英,在嫁给他之后改名为刘侠贞。他们一共孕育了三个女儿,但由于当时的恶劣环境早夭了两个。唯一长大的女儿名叫蔡铸莲,嫁给了后来在外交部工作的石陶钧之子石潮白。

第二位夫人名叫潘蕙英,他们一共生下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都得以健康成长。在蔡锷逝世后,潘夫人终老未嫁,一直以教书为生。长子蔡端生和小儿子蔡永宁都在北平辅仁大学读书,后来一个在全国政协文史办公室就职,一个进入到北京体育学院工作。他们的女儿名叫蔡淑莲,生育的两个女儿也都就职于北京大学。

尽管蔡锷早早离去,但他的后人却也都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大志,大部分投身于教育事业之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也许正是由于蔡锷为国利民的战斗思想深深影响到了儿女,他的后代才能如此优秀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