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爱教师| 咽炎竟成职业病?中医专家送你一份护嗓秘方

 一葉一如来 2021-09-09

图片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作为肩负教育大任的辛勤园丁,教师们往往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与压力。今天,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出关爱教师健康科普系列作品,让我们一起呵护教师健康,关爱人类灵魂工程师。

教师,是一份需要长时间用嗓的职业。然而,当我们使用嗓子超过一定时间和强度以后,嗓音音量和音质就会下降,这其实是一种嗓子要求休息的信号。但是面对满满当当的课程安排,很多老师即使咽喉疼痛,也不得不继续用嗓,这样过度用嗓就特别容易导致慢性咽炎。

什么是慢性咽炎?如何进行预防与治疗?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口腔头颈外科专家朱镇华教授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专家给辛勤工作的老师们送出护嗓秘方。



什么是慢性咽炎


图片


中医认为,慢性咽炎是一种痰凝气聚的情志性疾患,也被称之为“梅核气”。主要症状是咽部不适,咽喉干涩、痒、胀,分泌物多而灼痛,易干恶,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

以上症状会在说话时表现得更加明显,食用刺激性食物后、疲劳或天气变化时加重。



需要鉴别的疾病


图片


咽炎缠绵难愈,病根可能不仅仅在咽喉,要学会用中医辨证的思想来看待咽炎。
 

 咽炎 VS 鼻窦炎


咽炎和鼻窦炎存在一定相关性。鼻窦炎发作时,鼻腔的炎症感染会产生大量的鼻内异常分泌物,表现为鼻塞。而鼻腔的堵塞,又会影响到鼻腔内分泌物的正常流出,导致分泌物向后倒流,进入到咽喉部位刺激咽喉黏膜,诱发咽炎。

同时咽喉部位的炎症感染也有可能会上行进入到鼻咽部位,从而引发腺样体肥大或鼻腔的炎症感染等情况出现。

咽炎 VS 反酸性胃炎

有些患者来看咽炎,自述咽部老有异物感,痰多,睡眠不好。总有打嗝反酸的现象。这是由于胃酸常常刺激咽部,造成咽部不适症状。

图片

 

咽炎 VS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在中医上属于瘿瘤的范畴,通常表现为颈部肿起,伴有有异物感,还经常感到胸闷为特征。甲状腺出现感染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咽部异物感,这与咽炎的发生没有关系,但经常被误认为是咽炎来治疗,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甄别对待。
 

 咽炎 VS 阴虚


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一旦咽喉不适,就会想当然的认为自己上火了。殊不知,上火只是咽炎的其中一种,如果是阴虚型咽喉炎就不能单纯以祛火为治疗方式。

阴虚型咽喉炎分为肺肾阴虚和肺胃阴虚。两者症状相似,都表现为口干舌燥,咽干刺痒,夜间尤甚。肺肾阴虚者咽喉痛感更强,咳嗽痰更少,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此种疾病与体质虚弱有关,以体弱和年老多见,一旦患上之后很难痊愈。
 

咽炎VS扁桃体炎、牙齿发炎


扁桃体炎、牙齿发炎等各种炎症,都有可能刺激咽部,产生不适。

朱镇华教授提醒:如有咽部不适,因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咽炎的预防与保健


图片

规律生活


保证充足的睡眠,让声带充分休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禁声。为了改善咽部的环境、预防细菌感染,最好早晚用淡盐水漱口或少量饮用。

提高免疫力


定期参加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多晒晒太阳,努力提升自身抵抗力。

图片

注意饮食习惯

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戒烟戒酒,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酸等强刺激调味品。


学习正确的发音方法


在发声的时候,不要通过声带加力来提高音量。感觉咽喉部有异物时,可能是咽喉粘膜增厚造成的不适。这时如果一味地清嗓和干咳,不仅不会改善症状,反而会加重对咽喉粘膜的损伤,导致异物感增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保持口腔清洁

口腔细菌可直接感染咽喉,导致咽喉部菌群紊乱,引起咽喉炎。所以我们应该随时保持口腔的清洁,如有打嗝、反酸的情况更需要特别注意,胃酸会导致或加重对咽喉粘膜的损伤。

养咽食疗

图片

咽喉含片等药物要对症和适量食用,否则会损伤粘膜,引起咽喉部菌群失调。

猪血汤对因粉尘刺激过强引起的咽喉炎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平时还可以多食用一些养阴的食物如百合,也可以用胖大海、麦冬、石斛泡水喝,这既能起一定的预防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咽炎症状。

图片



朱镇华教授建议:咽部不适可以考虑服用一些养咽保健药物,如铁笛润喉丸。铁笛丸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名验方,最早记载于明朝著名医家龚廷贤所著的《寿世保元》卷六“喉痹”条下,取名“铁笛”是因它能治疗声音嘶哑,救“金破碎之不鸣”,服用后可以使声音变得宏亮清脆,就像用铁铸成的笛子一样经久耐用。

据了解:湖南中医附一在创建之初,药师们便开始翻阅古籍着力于治疗慢性咽喉炎药物的研制,最终根据患者的普遍病证在古方上加减,采用桔梗、麦冬、诃子、青果等13种药物,依法炮制、干燥、碾粉,以蜂蜜为赋形剂制成蜜丸,即“铁笛润喉丸”,清喉利咽,尤其对于阴虚火旺引起的慢性咽喉炎最为对症。

按摩天突穴 


图片

天突穴是任脉与阴维脉交汇的穴位,经常按摩可以行气解郁,化痰除滞,防治咽喉部疾病及膈肌痉挛;还可以润肺化痰,清咽利嗓,有效预防和缓解声音嘶哑;同时还有止咳平喘,治疗和预防咳嗽气喘;以及促进新陈代谢,消除或缓解面部水肿等作用。


END


图片

朱镇华:中共党员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耳鼻咽喉疾病;擅长内窥镜下行鼻、鼻窦、咽喉、耳等微创外科手术,对耳鼻咽喉科头颈肿瘤的早期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深的造诣,能充分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咽喉炎、感音神经性聋、慢性鼻炎、鼻窦炎、小儿鼾证等耳鼻喉科的疑难杂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学科学术带头人。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5项,曾获湖南省科技厅进步二等奖,主编参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20余篇。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周六上午

图片

作者:朱镇华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王鑫

校对:陈双

审核:黄娟娟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