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增殖性肠病(PPE),通常称为回肠炎,是一种重要的肠道疾病,具有巨大的经济影响。PPE 的流行率很高 (90%),是由革兰氏阴性细胞内细菌劳森氏菌引起的。 该细菌侵入未成熟的肠上皮细胞,主要在回肠隐窝中,导致隐窝细胞增厚和进行性增殖。 1、急性和慢性形式的回肠炎急性型,又称增生性肠病出血(PHE),最常见于4〜12月龄的青年成年猪,其特征是血性腹泻和猝死。 慢性回肠炎发生在 6 至 20 周龄的生长猪身上 慢性型,也被称为猪肠道腺瘤病(PIA)症状,如食欲不振,降低的生长性能和腹泻,是PPE的最常见形式,并且发生在6和20周龄之间生长猪。另一方面,PIA 感染通常是亚临床的,猪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 2、回肠炎的传播机制传播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受感染的粪便是病原体在猪场周围移动的主要载体。研究表明,该病原体可以在猪体外存活 2-3 周。
在饮用水中加入疫苗是一种克服回肠炎问题的不同方法 3、夏季为什么爆发回肠炎?在养猪生产中,人们普遍认为,在夏季特别是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日子里,大猪可能会爆发回肠炎。这种现象背后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可以推测它与暴饮暴食有关。当猪暴露在高温下时,它们会减少采食量,当夜间或第二天温度下降时,它们会吃得过多来进行补偿。 当猪吃得过多时,饲料在胃中的停留时间缩短,导致更多的营养物质到达回肠末端并进入大肠。这种过量的营养物质可能被用于细胞内乳杆菌过度增殖并导致爆发。 4、限制进入肠道营养物质底物的量因此,可以假设可以通过限制到达回肠末端并进入大肠的营养物底物的量来防止胞内乳杆菌的增殖。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采取4个营养方面的措施进行防控:
猪容易暴饮暴食夏季昼夜温差较大,猪容易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增加到达回肠末端的底物,可用于细胞内乳杆菌增殖。为避免这种情况,营养专家可以制定可延长胃滞留时间并减少到达回肠末端的底物的饲料。 回肠炎可防可控,可以从管理和营养两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控。如果猪群发病也可以使用泰妙菌素或配以硫酸粘杆菌素或中药类进行大群加药进行防控。 一个有深度的公众号 养猪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