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美女去考古

 紫晶洞摄影 2021-09-09

冒雨来到常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方塔,在方塔园内,原塔名为“崇教兴福寺塔”,因其平面呈方形,四面九层,俗称方塔,它建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在元明清代修建多次,塔高67.14米,虽是宋代建造,但仍沿袭唐代方形楼阁式木塔的形制,为现存不多的砖木楼阁式唐制宋塔。

方塔还是早期风水塔典型例子,当时有和尚文用对县官李闿之讲:“常熟城西北是虞山,城区地势低洼,客高主低,有失偏颇,应建浮图以镇之”。遂准募化十五万缗钱建塔。

这里有个好去处,就是碑刻博物馆,位于方塔园后院,占地4000余平方米,是一座专门收藏、陈列碑刻、拓片资料的专题性博物馆。

这里采用江南古典园林格局而建,雨中在屋檐下、回廊里穿梭,别有一番滋味。

走廊上有着数量众多的石碑,有圣旨、墓碑、人物介绍、事件记录、官员传记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的碑廊全长500米,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民俗、人物传记四个展区,共展出唐、宋、元、明、清各类石碑800余方。

春雨不再细无声,有些急了,似乎在留客。

那就来这里坐坐吧!拓碑是南朝时出现的一种印刷技术。拓碑是将纸覆在石碑上,然后刷墨揭下,就在纸上显现与石碑上同样的字形,清晰、完整、准确、生动、真实地再现古代艺术的神韵。

老师先来演示一遍整个的过程:拓碑第一步是上纸、选用厚薄适中、有韧性的生宣纸,敷在碑面上后,然后用沾水棕刷刷宣纸。

用报纸吸水后,再用打刷在宣纸上敲打,敲打时要耐心,力量需均匀、轻重适宜,这样石碑上的文字、纹饰、图案就能显现出来。

当宣纸处于干湿适中并呈泛白时,可以进行最精彩的上墨拓印了,不过拓碑对原碑还是有些伤害的,所以碑刻博物馆在馆藏的几百件精品里,针对不同体验群体挑选出《宋苏东坡书法》、《琉球国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养竹山房》、《香花供养》、《瞿式耜诗》等几方在撰文、书法、镌刻等方面颇具特色的碑刻,按1∶1比例复制出的新碑,专门让大家来体验。

上墨时左右手各执一拓包,它是用绸布包棉花,扎紧成蒜形,上端绸布结成手把、下端形成扁圆状,左手拿拓包沾墨汁,右手拿拓包均匀左手拓包的墨色,两拓包相互捶打,引左手拓包墨汁至右手拓包,使之墨色均匀,老师很开心,来了很多学生。

我的美女同桌,姿势很标准!

开始用拓包上下来回渐次密集捶打,必须上下正打,不可左右斜打或过分用力,也不可专打一处或随意随处拍打,要严格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敲打时要耐心,力量需均匀、轻重适宜,这样石碑上的文字、纹饰、图案就能显现出来。

这样的的过程需进行5、6次,每次都要间隔15分钟左右。

大家玩的不亦乐乎。

这是我拓的碑,翁同龢,是常熟大名鼎鼎的两代帝师、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晚清书法大家,(有着独特书风,深得颜真卿之精髓),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这是他在癸卯三月山中所书的【香花供养】碑:眼前现相腕底常香,天雨宝花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切众会皆获果证。那时的他已经戊戌风波后罢官回家,半隐居在虞山脚下,寄情于佛法之间。

最后一步,取下拓本,最为恰当是拓本八至九分干时,那时较不易破损且易于取下,若太湿而急于取下,则易破裂。

小心啊!慢慢掀。

马上成功啦!


自己的拓片必须带走,辛苦几小时的丰硕果实啊!馆方很贴心,准备了这样的袋子。一个活动才20元,不过需要事先预约好,最多7人。

再见了方塔,我们满载着浓浓的常熟历史文化而去。

作者简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携程签约旅行家&摄影师、酒店体验师、自媒体和旅游达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