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见钟情(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

 置身于宁静 2021-09-09
 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是当代世界诗坛的异数。她的诗作严谨,却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她的题材始终别具一格,常自日常生活汲取喜悦,以简单的语言传递深刻的思想,以隐喻开启广大想像空间,寓严肃于幽默、机智,是以小搏大、举重若轻的语言大师。
 
一见钟情
 
他们彼此都深信:
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
这样的笃定是美丽的,
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既然从未谋面,所以他们确定
彼此并无瓜葛,
但是听听自街道、楼梯、走廊传出的话语——
他俩或许擦肩而过一百万次了吧?
 
我想问他们:
是否不记得了——
在旋转门
面对面的那一刻?
或者在人群中喃喃说出的「对不起」?
或者在听筒截获的唐突的「打错了」?
然而我早知他们的答案。
 
是的,他们记不得了,
他们会感到诧异,倘若得知
缘分已玩弄他们
多年。
尚未完全做好
成为他们命运的准备,
缘分将他们推近、驱离、
憋住笑声
阻挡他们的去路,
然后闪到一边。
 
有一些迹象和信号存在,
即使他们尚无法解读:
也许在三年前,
或者就在上个星期二,
有某片叶子飘舞于
肩与肩之间;
有东西掉了又捡了起来,
天晓得,也许是那个
消失于童年灌木丛中的球;
还有事前已被触摸
层层覆盖的
门把和门铃;
检查完毕后并排放置的手提箱;
有一晚,也许同样的梦,
到了早晨变得模糊。
 
每个开始
毕竟都只是续篇,
而充满情节的书本
总是从一半开始看起。
 
 
辛波丝卡简介
薇斯拉娃·辛波丝卡(Wislawa Szymborsks):
1923年7月2日出生;
1945年至1948年,就读於波兰亚哥朗斯基大学波兰语文和社会学系;
1957年发表第一首诗《寻找词语》;
她早期诗作高度的政治化,这一时期的作品以《何以活著》(1952)和《自我设问》(1954)为代表;後来的作品则更具哲理和女权主义思想,这包括《呼叫迪》(1957)、《站》(1962)、《笑桶》(1967)、《因为恩典》(1972)、《巨大的数》(1976)、《桥上的人们》(1986)、《一粒沙的世界》(1995)和散文集《推荐阅读》(1973)。
曾获奖项:1954年科拉科夫文学奖
               1955年国家奖
               1963年文化部奖
               1995年获得密茨凯维奇大学荣誉博士
               1996年以其诗作“反讽的精确性,允许历史和生物的关联在人类现实的碎片上出现”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米沃什(Czeslaw Milosz)八十年代初评价辛波丝卡的诗时说:“她在她的同代人中享有很高的位置,我非常喜欢她的尖锐,怀疑和智慧的诗文,以及在表现一种绝望景观时的诚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