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毛毛虫,“胃”害真是大

 常笑健康 2021-09-09
▼本文作者▼

朋友,您是否会常常出现以下不适呢?口臭、上腹部不适、胃脘痛、饱胀、烧心、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您是否有如下疾病,经久不愈呢?

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幼细胞性贫血、过敏性紫癜、冠心病、慢性顽固性荨麻疹、区域性斑秃、酒糟鼻、2型糖尿病、牙周炎、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复发性口腔溃疡、龋病等。

那您就有可能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呢?

幽门螺杆菌主要是澳大利亚的胃肠病学专家马歇尔和沃伦于1983年发现,200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的细菌,这种细菌形如“毛毛虫”,有4~6根鞭毛,它靠鞭毛活动。

在胃主要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是已知能够在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类致癌物


感染幽门螺杆菌危害大吗?

幽门螺杆菌可以作为慢性胃炎、咽炎、口腔溃疡、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不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相对困难。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导致口气重,即口腔有异味,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

同时,随着胃病的严重,幽门螺杆菌会逐渐破坏胃壁,引发癌变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如何传播的呢?


1
“粪-”传播

幽门螺杆菌寄居在胃粘膜上皮,随着胃粘膜的更新脱落,寄居其上的幽门螺杆菌必然随之脱落,通过胃肠道从粪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传播感染。

但是正常人体十二指肠液对幽门螺杆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一般情况下幽门螺杆菌不可能通过这一屏障在粪便中存活。

2
“口-”和“胃-”传播

随胃上皮细胞脱落的幽门螺杆菌可存活在胃液中,通过胃-食道反流可进入口腔,滞留在牙菌斑中,通过唾液传播感染。


如何判定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侵入性方法依赖胃镜活检,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基因方法检测。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不依赖胃镜检查,包括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Hp抗原检测和血清Hp抗体检测等。

13C尿素呼气试验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是其诊断金标准。


感染幽门螺杆菌必须治疗吗?

如有下列情况,建议根除:

01

消化性溃疡:是根除Hp最重要的适应证,根除Hp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02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根除Hp已成力Hp阳性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03

Hp阳性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

04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或糜烂。

05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忉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

06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

07

胃癌家族史: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的遗传易感性较高,虽遗传易感性难以改变,但根除Hp可以消除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从而提高预防效果。

08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09

其他:许多证据表明,Hp感染与成人和儿童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相关,根除Hp可增加血红蛋白水平;根除Hp可使50%以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上升。

10

个人要求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法

推荐标准剂量PPI+铋剂+2种抗菌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服用14天。青霉素不过敏者,首选青霉素,抗菌药物组成方案有:

(1)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2)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

(3)阿莫西林+呋喃唑酮。

青霉素过敏者推荐的抗菌药物组成方案为:

(1)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

(2)克拉霉素+呋喃唑酮。


幽门螺杆菌的常见中医治疗方法


01 脾胃湿热型

症见胃脘灼痛,大便干结,舌苔黄腻。治以清热除菌。

处方:酒制大黄5g,黄连10g,黄芩10g,蒲公英20g,丹参10g,半枝莲20g。


02 脾胃虚弱型

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缓,舌苔薄白。治以健脾除菌。

方:黄芪30g,肉桂5g,高良姜5g,白术10g,蒲公英20g,百合20g,甘草5g。


03 胃阴不足型

症见胃脘灼痛,口干口苦,舌红少津。治以滋阴除菌。

处方:百合20g,沙参20g,麦冬20g,赤芍10g,丹参10g,乌梅10g,黄连5g,蒲公英20g,半枝莲20g,甘草6g。


04 胃络瘀血型

症见胃脘疼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治以化瘀除菌。

处方:酒制大黄5g,丹皮10g,丹参10g,赤芍10g,半枝莲20g,莪术10g,蒲公英20g,三七1g。

作者介绍

陆喜荣

昆山市中医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中医师

简介:硕士学历,全国基层徐进康名老中医工作室学术继承人,第二届江苏省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名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学会慢性便秘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会肠道微生态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肝胆病分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青年委员。苏州市医学会消化内科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员。享受昆山市政府人才津贴,多次获得优秀带教老师称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