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老街巷之(48)——吴趋坊

 昵称ZmY8ItTt 2021-09-09

苏州老街巷之(48)——吴趋坊

吴趋坊的历史浓缩了苏州的风土人情和城市繁华与衰落的起伏。自西晋陆机一曲五言长诗《吴趋行》,“吴趋”二字在其后世即成苏州或吴地的代名词。“四坐并清听,听我歌吴趋。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一千七百多年以前的诗句,如此通俗易懂,这种汉魏乐府或后世的歌行体本质是民间音乐。实际上,陆机的《吴趋行》在后世成为乐府体例,歌咏吴地或苏州,南朝梁元帝、明代高启均有《吴趋行》。高启的《吴趋行》中对自己的家乡赞赏有加:“仆本吴乡士,请歌《吴趋行》。……。财赋甲南州,词华并西京。”说了太多家乡美,担心别人嫌其夸耀,最后还补充一句:“愿君听此曲,此曲匪夸盈。”

陆机是吴郡陆氏望族,其祖父陆逊收荆州逼关羽走麦城,夷陵一战火烧连营败蜀军,陆逊的从父陆绩是中国传统二十四孝中“怀橘事亲”的主角。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陆机的《平复帖》,是存世年代最久的书法真迹。就像苏州人说北京故宫是苏州人营造,说中国故事,总会攀扯上苏州人。

唐朝中期以前的“坊市制”,大致的意义是把住宅区与市场交易区分开,主要是为便于管理。天黑之后,市场打烊,坊门关闭,城市实行“宵禁”。那些年代是没有夜市的,“坊市制”的废除才有商业的兴起。宋代就有了“花市灯如昼”的夜晚,“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市民化浪漫场景就出现在诗词里了。现如今很多城市在振兴商贸,其中“夜经济”成为一个主要的手段。

吴趋二字所指吴地之大,如今的吴趋坊仅是一条几百米的街巷。“坊”按说是方形围合的一个社区,吴趋坊以坊为巷名,早期也曾称为“吴趋坊巷”。

历史上吴趋坊一带有很多的名人故居,其中最为人知的是唐伯虎。唐伯虎家在皋桥西的吴趋坊北口,就是今天与中市街相汇的地段,西望阊门仅三四百米远。据说唐伯虎的家里在这里开了一个小酒馆谋生,唐伯虎就出生在这里。成书于清道光年间的《吴门表隐》还记有明唐寅读书处,有古梓树一株,其大合抱……。唐伯虎在经历了科考案,游历了闽、浙、赣、湘之后,返回这里卖文画为生,恣意酒色,“花中寻乐月中眠”。唐伯虎居桃花坞是在居此之后的中年,从吴趋坊的老家北去不远就是桃花坞,也在步行不远的范围。在苏州看唐寅园、唐寅故居,读唐寅的资料,发现唐伯虎书画落款常常不注明时间,名字前常用吴趋唐寅、吴郡唐寅,还有晋昌唐寅是他的祖籍。

吴趋坊一带的历史更多是街市喧闹处,阊门内外的各种活动,吴趋坊都是必经之地。像农历四月十四的“轧神仙”,旧时神仙庙就在吴趋坊北的阊门内下塘,近些年才把神仙庙迁移到阊门外的万人码头。“轧神仙”不可或缺的花鸟鱼禽、日用杂货摊就设在吴趋坊一带。吴趋坊西的支巷天库前,在更早的时候就有道士建坛禳灾的天库,活动类似后来的“轧神仙”。还有元宵灯会、七月半和十月朝的迎神庙会,吴趋坊都是热闹的中心。正是因为吴趋坊的热闹,特别是有庙会之类的民俗表演活动,吴趋坊一带会人潮拥挤,想看表演需要提前抢占一个有利位置,因此还产生了一句吴地歇后语:吴趋坊看会——老等。这句地方特色歇后语意思是等人要在适当的地方。

如今的吴趋坊也是一处热闹地,一街两边多为饭馆或日杂店铺的民生。集中在中南段的饭馆多是快餐和特色店,不属于高档宴客的一类场所。很多时候,路边停车让街巷变得拥挤,路边的摊子很散乱随意,客人、店主坐在门外的路边,狗也会栓在街边看过往行人。有一处“揖秀园”的高门大户,阔大的木门长关,据说是一处当代的园林。门额上“揖秀园”三字是罗哲文所书,想来主人厅堂也是“谈笑有鸿儒”。当年中国营造社在抗战中南迁至长江边的宜宾的李庄古镇,宜宾是罗哲文的老家,罗哲文有缘成为梁思成、刘敦桢的弟子。

吴趋坊是与东侧的汤家巷隔着第一直河平行,横在这条河上的几座小桥都很有味道,跨过小桥,另一侧的汤家巷一下子安静下来。其实吴趋坊的身后藏着很多条窄巷,对吴趋坊的热闹保持着冷静,古巷的慢仍在。西侧的天库前、宝林寺前、周五郎巷……,藏着申时行故宅、艺圃,东侧的宋闲洲巷、包衙前、西百花巷里也藏有可以写出很多独立篇章的内容。

吴趋坊保持了想像中的市井热闹,虽然各种车辆停在路边显的散乱让行走的人不适。我想古代的街市大概也该是车水马龙吧?只是旧时的香车宝马换成了现在的汽车、电动车,看起来没有真马拉着的锦车顺眼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