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历时40多年,捉刀篆刻9000枚成语印,记录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xianfengdui111 2021-09-09

你看这幅作品,规矩、平整,透露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细腻;从这幅作品中能看出作者的基本功很扎实;这幅作品颇具秦汉之风……

8月17日,和平区教育研究中心一楼展出着几幅印章作品,中国成语印篆刻技艺传承人,也是这些印章作者的老师杨桂臣,正在对作品一一点评。

记者采访了解到,2019年10月,由杨桂臣教授的金石篆刻研学班开班,经过52周的学习,学员们收获颇丰。一场微型展览,既是对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

他历时40多年,捉刀篆刻9000枚成语印,记录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杨桂臣(右)在教授学员篆刻技艺。

9000枚成语印

刻下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提起杨桂臣,还要从中国成语印博物馆说起。这家位于皇姑区一条小巷子中的博物馆,总面积120平方米,收藏着总重约6吨、数量达9000枚的石刻成语印章。这些成语印章全部出自杨桂臣之手。

在中国成语印博物馆内的小展台里,展示着一本泛黄的《汉语成语词典》。杨桂臣告诉记者,1981年开始,他就是用这本辞典为母本,从“哀兵必胜”一直刻到“凿壁偷光”,设计了6000方成语印。“2011年,我又买了一本有1.5万条成语的辞典,在新旧对比下,又完成了3000条新成语。”杨桂臣说,他自小跟随名师学习美术,后对篆刻产生了很大兴趣,他发现在篆刻的10余个印种中,唯独成语印流传甚少,甚至到了濒临失传的地步。为了让成语印传承下来,杨桂臣从1981年开始了对成语印的保护与宣传工作,并于2011年创建中国成语印博物馆。

经过40多年的研究与努力,杨桂臣已制作完成了9000枚成语印章,获得由世界纪录协会颁发的“世界纪录证书”,成为世界上篆刻成语印章数量最多的人。

他历时40多年,捉刀篆刻9000枚成语印,记录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冬日可爱

开班授课

让捉刀篆刻发扬光大

通过多年积累,杨桂臣出版了《中国成语印谱》,通过举办展览、开班授课等多种方式,对成语印进行广泛宣传。“成语印谱诞生后,我就把中国成语加上印章带进校园,在中小学甚至高校授课演讲。通过近10年的努力,每年有300-500名孩子能够学习到成语印和篆刻的相关知识,成语印在沈阳得到了广泛宣传。”杨桂臣说。

2019年10月,和平区教育研究中心开设了金石篆刻研学班,组织篆刻爱好者免费学习,并邀请杨桂臣授课,弘扬国学。“我们通过广泛宣传,招募零基础书法、篆刻爱好者,经过杨桂臣老师手把手教授,学员们取得了阶段性学习成果。我们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到课程中,提升品质和修养。”和平区教育研究中心的和平区社区学院副院长杜洪波对记者说。

杨桂臣表示,首期金石篆刻研学班学员虽然不多,但他们学成后,将会带动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他历时40多年,捉刀篆刻9000枚成语印,记录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群策群力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想要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仅靠我个人很难实现,但可以通过我的讲解,影响几个人,他们再去传播,进而一点点将传统文化普及开来。”杨桂臣表示,首期金石篆刻研学班的学员中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如果他们能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无疑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2020年10月,和平区中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校长李冬云,就利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参与到篆刻的学习中来。说起参加这个研学班的初衷,李冬云说:“想要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篆刻技艺凝聚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首先要学习、继承下来,然后才能再传播出去!”

“现在,越来越多人了解成语印,我的学生遍布德国、英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孩子们已经在篆刻成语印上开花结果了。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成语印一定可以走出沈阳、走向世界!”杨桂臣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海搏/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编辑 王沛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