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 张大千田黄印研究

 Kath2633 2021-09-09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研究张大千已经成为显学。
  1. 张大千田黄印概况
图片
张大千田黄印规格:高15公分,正方形边长8公分;重2004克。
无锡华建文化艺术品检测中心用场共振年份检测仪器检测本器制作距公元1941年。
张大千年谱:
1941年 辛巳 43岁:重庆画展。先后出席成都“黄君壁画展”、“关山月画展”开幕式,并重金订购画作,以示祝贺。携杨宛君、张心智北上兰州。敦煌途中,结识陇中画家范振绪。在范振绪陪同下抵达敦煌,留敦煌临摹壁画。为莫高窟编号。访榆林窟,临摹壁画,年底离榆林窟,赴青海西宁。
 科学检测证明本印制作于1941(辛巳)年,与本器题款相同,是为大千先生创作高峰期的篆刻作品,故本品极为珍贵,是为有实物可考的印例。可为大千显学增色。
图片
题款:辛巳秋月张大千作
篆刻实为大干成熟最早而又最鲜为人知之一艺。今有实物可考者还有:『张泽印信』、『善孖』对章,边跋云:『善孖二哥清玩,戊午冬弟柄。』字体略近《爨宝子碑》。两印皆拟西泠印派,朱文朴厚,白文用刀尤觉老辣挺劲。戊午乃一九—八年,时年仅二十岁,可见印艺弱冠已不同凡响。从师曾、李之後,以摩挲金石文字为常课;而多年摹仿古画,并其印章皆精摹之,不失毫发,故其印艺并不为皖浙某家所牢笼,博采众长,已不可用普通之规矩方圆衡之,神韵流动,放逸自然。曾、李二老晚年用印,悉出大千手镌,想见推许之崇。後以专心绘事,无暇及此,然为至友或己用,偶亦为之。如画家黄君壁、王济远等,即曾得其数印。一九八五年,陆元鼎先生在《团结报》亦曾披露曩时大千所赠两印,一白一朱,作『陆』、『元鼎』,俱拟古玺,刀法娴熟,高古绝伦。闻『大千世界』朱白两印,乃丙午(一九六六)九月所手制,时年六十八矣。大千篆刻时出新意,境界极高,以后勤于绘画,竟无暇奏刀,故他的篆刻作品流传极少,极为珍贵。
图片
大千用印至为讲究,尝先後倩王福庵、陈巨来、方介堪、王壮为等数十名家为其治印近三千方,若干年换一批。张大千为了防止书画被伪赝,他隔数年就要重刻一批印章。一九六七年,门人曾辑《大千居士己丑後所用印》,凡百余钮,漂泊四方,留存仅此。大千曾云:『工笔宜用周秦古玺,元朱满白。写意的可用两汉宫私印信的体制。』画作风格,与所用印章风格宜相配合。故其晚年粗放之笔,尤以折枝之作,恒见其钤用自制之『大千唯印大年(幸)』、『以介眉寿』、『春长好』、『千千千』(意为三千大千)、『大千居士』等印也。印友方去疾先生曾辑有《大千印留》,收印四十五方,一九八七年九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行世。至其诗文,曹大铁、包立民编有《张大千诗文集编年》,北京荣宝斋已於—九九○年十月出版(引自网络)。
图片
田黄石(Field-yellow stone),是出产于中国福建省寿山乡寿山村的一种著名珍稀篆刻名石,莫氏硬度为2.3~3度,与其它产自寿山的石材统称为“寿山石”,田黄为寿山石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田黄石因其产量稀少,而显弥足珍贵,清朝时曾受到皇帝的宠爱,早有易金三倍之说,如今在拍卖市场上更是价格火爆,最高价达每克15万之众!田黄石中最高档的品种是田黄冻石。辩识田黄的三要素是皮、格、丝,三要素!皮就是天然形成的一层石皮,格是田黄在迁徙中留下的裂痕(一般都已经自然填充)呈红色或者黄色,丝就是一种天然的貌似切开的新鲜萝卜的纹路,只有具备这三要素才能够确定为田黄石(360百科)。
光照通透:
图片
萝卜丝纹清晰可见:
图片
  1. 张大千田黄印文研究
图片

额黄,一种古代中国妇女的美容妆饰,也称'鹅黄'、'鸦黄'、'约黄'、'贴黄','花黄' 。因以黄色颜料染画或粘贴于额间而得名。

我国古代妇女额部涂黄的风习,大约同花钿一样,起源于南北朝或更早些。更可能与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有关,当时全国大兴寺院,塑佛身、开石窟蔚然成风。妇女们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也将自己的额头染成黄色,久之便形成了染额黄的风习。
据南朝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记载:'张芸叟《使辽录》云:'胡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予按:后周宣帝传位太子,自称天元皇帝,禁天下妇人不得施粉黛。自非官人,皆黄面墨妆,以是知虏妆尚黄久矣。'看起来这种美容方法起源于胡妇,就是古代的洋美眉,在汉人中传播算是一种引进的文化,犹如当代引进染发、纹眉、拉双眼皮的办法一样,是洋为中用。南北朝至唐时,妇女爱在额间涂以黄色,作为点缀。因黄颜色厚积额间,状如小山,故亦称'额山'。唐时又有一种专蘸鸦黄色的,称为'鸦黄'。南朝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同安鬟里拔,异作额间黄。'唐李商隐《蝶》诗:'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唐温庭筠《照影曲》:'黄印额山轻为尘,翠鳞红樨俱含频。'唐虞世南《应诏嘲司花女》诗:'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禅袖太憨生。'据文献记载,妇女额部涂黄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为染画,一种为粘贴。
图片
印文:额角轻黄细安

今天的人们一般用来形容京剧容妆之美:

图片
图片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所以,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如此至老,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有《庾子山集》。大体说来,庾信的文学创作,以他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梁,作品多为宫体性质,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羁留北朝后,诗赋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所以杜甫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
庾信在梁时所作大多毁于战乱,留存很少,且基本上都是唱和之作。其中《奉和泛江》、《奉和山池》等,多写景之句。后一首中“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余”,观察、描绘都很细致,与萧纲的诗十分相近。具有宫体气息的六言诗《舞媚娘》大概也作于南朝:朝来户前照镜,含笑盈盈自看。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只疑落花谩去,复道春风不还。少年唯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诗中写爱美的少女对青春的怜惜,虽包涵着伤感的情绪,却还是活泼而有生气的(引自网络)。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已退休),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