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在旅途杯”中国作家诗人眼中的旅游名胜景点大奖赛入围作品展:方秀华

 中华汉语文史馆 2021-09-09
鄱阳湖,心与鸟一起放飞的地方
方秀华

 

作家余秋雨说:“在这喧嚣的凡世,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我也想寻觅一个适合的地方,放飞自己的心灵,我选择了鄱阳湖。12月下旬,带上“长枪短炮”,夫妻二人整装出发,去鄱阳湖。
鄱阳湖上承五河之水,下接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面面积约3960平方公里。主要入湖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以及博阳河、西河等河流。鄱阳湖升降幅度较大,夏季降水多,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长江水流入鄱阳湖。冬季降水少,鄱阳湖水位高于长江,鄱阳湖水流入长江。流入长江水量年均1460亿立方米,超过黄河、淮河、海河水量的总和。所以,鄱阳湖具有天然调节水量、蓄洪的功能。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1600多年漫长的演变,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长江的腰带上。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鄱阳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每年秋末冬初,有几百万只候鸟,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来鄱阳湖越冬。如今,保护区内鸟类有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白鹤等珍禽50多种。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出发之前,我们在选择去什么地方看鄱阳湖,去鄱阳湖的什么地方观鸟、拍鸟,实在是花费了一些心思。因为鄱阳湖面积之大,大到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诸多市县。如果你在网上问鄱阳湖在哪里,360和百度的回答是: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经过了一番认真的研究与斟酌,我们决定去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吴城镇,因为吴城镇是漂浮在鄱阳湖水上的千年古镇,是候鸟的天堂。
吴城镇是由四个镶嵌在鄱阳湖中的岛屿及其周边草洲水域构成的水上小镇。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东北部,处在赣江、修河、鄱阳湖交汇之处,。吴城镇与新建、都昌、庐山三地水域草洲相连。与共青城、鄱阳、余干三地隔湖相望。
进入小镇,找一家民宿,安营扎寨。热心的老板娘为我们准备了晚餐,面条加荷包蛋,炸鱼和尖椒干豆腐。她一边为往上端菜一边说,“上车饺子下车面,你们父夫妻两就把这里当成家放心地住吧。”
自由行,休闲游,时间和空间都是自己说了算。第二天早餐后,在镇上四处逛逛。吴城镇分新街和老街。新街是镇上的主街,一条宽扩的水泥路从南一直穿到北。道路两边,外观统一的商铺一个挨着一个。虽然很有商业气息,但是现在不是旅游旺季,街面上冷冷清清。老街是四通八达的石板路。街上的建筑非常古老,与江南的徽派建筑的老街相比,陈旧了许多。土灰色的房屋,乌黑的瓦片,有的墙皮已经脱离,仿佛向人们裸露着它的陈年往事。老街上到处可看到各种会馆和庙宇。在吉安会馆门前,看到了几个老人家在晒太阳,我们凑上前去,坐下来和老人们一起聊天。一个带着眼镜,留着白胡子的老人家,滔滔不绝的讲起了吴城镇的历史。古时候的吴城镇热闹的很,这里是个贸易兴隆的商埠。有八个码头,十八条巷。每天停泊船只最多时有一千多艘。十八巷子里面有一条著名的商业街。街上有百货、日杂、纸行、药业、盐业、木器行、烟业、麻庄以及文具店,还有灯笼、银楼、粮油行、酿酒作坊等大小店铺几百家。
老人家用手指着上面的说,这个吉安会馆上面的“理学名臣”4个大字,就是吉安人明朝文学家解缙所书,以纪念吉安人氏民族英雄文天祥。老人家说,过去的古镇,来自全国各地的水客和商人云集,谈业务、话乡情、存货物,在这里兴建同乡会馆40多座。但是,1939年3月,日本侵略者的一把大火,整整烧了七天七夜,老街70%房屋化为一片瓦砾。大多数会馆也沦为废墟。现仅存吉安会馆、武宁会馆二处。这条老街,曾经有王勃、苏轼、文天祥、朱元璋、孙中山等许多历史名人来过这里。我按着老人家的指点,去看望这条千年老街。老街上诸多的文化遗迹、石堤、点将台、会馆、望湖亭,还有那些躲在无人问津处的残墙断壁、碑文、石刻,无不向我们讲述着老街的沧桑历史!
入住吴城镇,只为湖和鸟。吴城镇地处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中心。有大湖池、常湖池、蚌湖池。还有中湖池、象湖、梅西湖、大汊湖、沙湖、朱市湖环绕四周。因为吴城水草茂盛、鱼虾丰富,所以每年冬天都会有大批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的北方候鸟前来这里觅食过冬。这里也是白鹤、天鹅等珍禽候鸟的越冬地。吴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鸿雁群栖息地,总量达3万只以上。1985年1月,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阿其波博士一行来到吴城镇,亲眼目睹了成千上万翱翔蓝天,声鸣长空的庞大鹤群和雁群后,无不啧啧称赞,激动万分,惊呼:中国“第二长城”。1988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吴城镇挂牌成立,吴城镇也就成为了观看候鸟群的著名保护区。据说,每年来吴城镇越冬的鸿雁3万多只,白枕鹤超过2500只,东方白鹤2000只,白额雁3万只。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鹤、白头鹤、大鸨、白鹳、黑鹳等10余种。有13种鸟类被国家鸟类保护组织列为濒危鸟类。特别是11月下旬至1月上旬,越冬候鸟北归之前,会在鄱阳湖集中休养生息,场面非常壮观。,等到次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各种候鸟,成群结队的飞回北方。这里形成百鸟齐飞、人鸟共乐的壮丽景致。
余亚飞诗云:“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竞争先,连江通海胸怀广,滋养生灵岁复年”。
走在到鄱阳湖腹地吴城大池湖的水上公路上,两边的湖水碧波荡漾,没有大海的惊涛不羁,有的只是小家碧玉般内敛的庄重,娴静而又深沉。一条公路,割断一泓清波。夏天,雨水多时,公路淹没在湖水里,两边的湖水连在一起,这时候,公路上的水一般都在膝盖以下,人们在湖面上,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趟着水出入吴城。路在水中,人在水上,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观,著名的水上公路。每年夏天,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摄影爱好者,在这里拍下这世界罕见的奇特景观。
从水上公路左侧下去,沿着一条小路往湖边走,看到鱼民泛舟湖上。浅滩的水草在风中楚楚的招摇,迎来送往,亦深藏起鸥鹭的踪迹。站在湖边的草丛中,眼前是一片片草地和芦苇。远处,各种鸟在水天之间飞来飞去,若隐若现,这些构成了不同于草原的湿地特有的风景。
前面是草甸纵深处,准备要近距离接触鄱阳湖的“精灵”。当我们即将接近草甸深处的水面时,惊喜出现在眼前,一群白鹤在湖边寻找食物。再往前走,想近距离的观察和拍摄时,这些“精灵”们却闻风而动,展翅而飞。人称“鸟叔”,爱鸟如痴的丈夫,觉得十分惋惜,认为没有拍到它们起飞的好画面。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这些都是世界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啊,能亲眼目睹它们在眼前展翅而飞,已经是十分值得庆幸的事了。
走进芦苇荡,找一快干爽的地方,安营扎寨,搭好帐篷,原地休息。呈大字形的躺下去,将自己整个身体掩没在这无境的芦苇荡中。仰望着湛蓝的天空,偶尔掠过的白鹤和天鹅印在蓝蓝的天空中,伴着鸟鸣声。还有水面上跳来跳去的鱼儿,心却与鸟一起在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闭上眼睛尽情享受那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惬意。
 当我凝神注视着天空上那一只单飞的大雁,孤独地翔舞在湖天之间,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不由得自内心深处涌了出来。每当夜深人静,我一个人、面对着寂冷的电脑排列文字的时候,每当我走出户外,寻找天地之间那种空灵的感觉时,我觉得,自己就像鄱阳湖上那单飞的一只大雁,将自己内心无尽的情感,默默地撒落在鄱阳湖上,撒落在水里岸边……
一艘鱼船向湖边驶来。一个带着斗笠的鱼民走下船,从船上卸下来几筐鱼。聊天中得知,鱼民姓赵,在鄱阳湖打鱼三十多年。老赵的皮肤黎黑透亮,头发象秋天的湖草,被风刮的蓬松凌乱地站立着。十根指头整日与鱼网撕扯,干裂得像小木棒。他一边熟练地挑选着框里的鱼,一边向我介绍说,鱼少的时候一天能打几十斤,多的时候一天能打上千斤,要看运气了。这些鳜鱼、白鱼、乌鱼、银鱼等肉质鲜嫩的鱼,当天就运往黄山、南京。挑剩下的鲫鱼、黄芽头、草鱼、鲢鱼一会就送往当地的市场。说着,一辆卡车开到了不远处的土路上,几个人与老赵一起把鱼装上车。一切又平静下来。  
落暮时分,一轮夕阳放射出万道金色的光芒,映红了天际,一队队归巢的鸿雁、天鹅、白鹤、琵鹭,在火红的夕阳前面缓缓飞过。真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望着这动静结合,雁群嵌入夕阳的美丽画卷,我多想是那一只晚归的雁鹭,翔于天际,栖之湖中。在每个日落黄昏,与夕阳相依,盘旋在这氤氲缭绕的诗情画意中,向来来往往的过客,展示着她的唯美和深遂。
夕阳西下后,湖面上雾气一团一团在黑暗深处浮起。水雾像轻纱般覆盖着湖面。一轮明月照耀着湖面,浮动的月色像跳跃着无数的银光,静静的月影如梦如幻。湖上的航标灯飘浮不定,时隐时现。湖边的芦苇和草静静地摆动,偶尔响起鱼跃的声音,几只水鸟被惊起,拍着翅膀从草尖上掠过,又消失在另一片草丛中间。岸边,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村落里,纷纷点起灯火。湖岸的灯光和湖里的渔火连上了天上的星星,分不明是星星斗落在了湖里,还是灯火点在了天上。
皎洁的圆月挂在空中,宁静的湖水显得更加美丽。在温柔的鱼火、月光、星光的陪伴下,枕睡在鄱阳湖的大湖池上,我的心是自由而随性的飞扬。如那湖面上翔飞的雁鹤,无拘无束,盘旋掠舞,灵动飘逸,安然舒畅。我似乎与大湖融为了一体,完全能够感受到鄱阳湖那真真切切的律动心跳。朦朦胧胧地进入了梦境。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听到由远而近的鸟叫声。走出帐篷,抬头一看,空中一队鸿雁,排成长长的人字形,正在头顶上空飞过。匆匆忙忙打开手电筒,瞬间调整好照相机对焦点,降低快门速度,举起相机,跟着雁群一阵狂拍。从雁群飞过头顶,一直拍到雁群渐渐地远去。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拍到这么大的鸿雁群,而且距离这么近,心里面的感觉无以言表。望着远去的雁群,望着周围的芦苇荡和前面一望无际的湖水,刹那间,我真正的体会到了《鸿雁》这首歌的词作者吕燕卫先生创作时的心情和感受……
天越来越亮。眼前的湖面逐渐清晰鲜活起来。天蓝水绿,湖平山缓,风在水上滑行。湖边停泊的鱼船在原地轻轻地摇动,偶尔撞出冲击水面的响声。雾气在被云霞照得斑斓的湖面悠长悠长地飘浮。远山是一抹淡淡的烟痕。隔年的枯草里,素净的白蒿,翠绿的苋帚菜,肥硕的铁扫,柔韧的马鞭草和纤细的碎米花,一堆堆地汹涌绽放。生命萌动的气息四处弥漫。壮硕的水牛卧在草丛,与那些轻盈的鸟默契着,憨憨地眨着滚圆的眼睛。
一阵风吹来,周围芦苇开始摇曳起来,发出刷刷的擦碰声。天和水在很远的地方连接起来,天上一丝云也没有。水被天照出一片白亮,刺得睁不开眼睛。不时有鱼船从白亮的湖面上划过。
太阳出来了,湛蓝的天空飘浮着一片片白云。风在耳旁喃喃细语,几只鹭鸟在头顶飞翔,湖天的界限,波光粼粼处,一片片白羽在阳光下闪烁。一个又一个从云端钻出的鹤群、雁群,长羽临风,翩跹而来。漫天都是惊心动魄的鹤舞和鸟鸣。辽阔明亮的湖面,跃动着千姿百态的鸟群,仙子一样的尊贵,处女一样的纯结,大士夫一样的优雅。它们是鄱阳湖的美丽使者,早已习惯了鄱阳湖的肥美,习惯了这里生活的从容。高兴了,就引吭高歌;忧郁了,便低头不语,兴奋时,振翅而飞。
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鄱阳湖,其实你的美,是无以言表的,你没有特有的轮廓,没有既定的水岸。你把触角伸向了远古,把人文流到今昔。你沉淀的是故事,传承的是生命之源。“谁解剩舟寻范蠡,五湖烟雨独忘”。那份超然,那份禅定,传唱了千年,亦神往了千年。只是在这鄱阳湖之中,曾经慕名而来的帆影,早已烟逝。如今只剩下白云悠悠,湖水依旧,和那划过天际的飞鸟。“万顷湖波水渺茫,两堤新绿柳丝长。晚来疏雨浮鸥外,何处渔郎泛小航”。细嚼着那馥郁的诗行,置身在这湖中,荡于浩渺清波之间,竞贪婪的不忍离去,已然不觉自己只是一匆匆过客。
在鄱阳湖的腹地大湖池的芦苇荡里住了7天7夜。已经“弹尽粮绝”。收起帐篷,把心情和鄱阳湖的魅力一起装进行囊。依依不舍,一步一回头,默默地告别大湖池,告别芦苇荡,告别水天之间的所有生灵。
七日相伴,最难忘,卧水枕湖听风语。寄情鄱阳,愿他日,重来此处与鸟飞!

 

作者简介:
方秀华,女,笔名方圆,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摄影家协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先后在全国、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散文诗、报告文学、论文、新闻(消息、通信)等文章和作品240多万字。报告文学《足迹》获《中国作家网》全国报告文学征文金奖。散文《走进绍兴》《昨夜,我与父亲共进晚餐》等作品先后获国家级、省级二等奖、优秀作品奖。现为《中外华语作家》签约作家,中外华语作家文学院院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