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雕塑头条』大匠之道 · 李青峰

 雕塑头条武主编 2021-09-09


大匠之道 · 李青峰

   者:李青峰

主   编:王 伍   武晔男

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策   划:北京艺彩风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匠之道》系列丛书介绍当代中国艺术名家的精品力作及其艺术人生。《大匠之道·李青峰》一书展现了李青峰多年来创作的雕塑作品。这些作品内容涵盖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陈列性雕塑五大方面;雕塑的基本形式有圆雕、浮雕和透雕,内容丰富,在材料运用方面有钢铁、石材、铜、泥等。其中的钢铁雕塑,是利用克拉玛依市这座石油城在生产实践中废弃的金属做雕塑,不仅从环保出发变废为宝,同时保存住了这个石油之城的历史记忆。本书是一次雕塑艺术的集中展示。这些雕塑作品来源于生活,服务于人民,反映了当下中国雕塑的高水平和艺术趋向。 

 李青峰   LI QINGFENG 

曾用名李曙光。现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会员。

1980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新疆分会,原为新疆克拉玛依群艺馆馆员。

1981—1982年,进入湖北美术学院美术系进修。

1983年,组织创作、编辑《克拉玛依美术画集》,由新疆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4—1988年期间,担任克拉玛依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1994年赴成都,从事环境、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制作。

2002年,为克拉玛依市的克拉玛依文化一条街设计并建成中国西部最长的浮雕墙《克拉玛依颂》,该浮雕墙长216米,平均高5.5米,面积总计约1500平方米,为大型浮雕艺术。

2008年,与杨锦云共同创办聚雅画廊,并赴日本东京参加由中国文化部艺术交流中心和日本聚友国际画廊举办的“东京国际画展”。

2012年,与杨锦云等共同为新疆克拉玛依白碱滩区白沙滩景区金属焊接雕塑艺术园创作四十余件金属雕塑,开创了西部环保生态雕塑艺术的先河。

2013年,为克拉玛依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场再立环保生态金属雕塑七件。


邂逅钢铁

文 / 李青峰

李青峰与其他艺术家在创作中融合了一些中国元素,这既很好地体现了传统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的特点,又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一段创业史”的深情回忆,非常难得。我完全相信,如果有更多国内外优秀雕塑家的参与,新疆克拉玛依市的金属焊接雕塑将走出一条更新、更有特点的雕塑之路。

——鲁虹

我的孩提时代就是在油田矿区和戈壁度过的。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最容易捡到的东西就是废钢丝或废铁。我的玩具常常就是用钢筋敲砸成的铁环,或是用螺帽滚珠与沥青制成的钢的陀螺,它们给我的童年带来无穷的快乐。稍大一些,我就可以用废钢丝或废铁为家里做一些火铲、火钩之类的烧火用具,久而久之,加工钢铁就成了很自然的手艺。我当时渴望长大后当一名钳工或者铁匠,与钢铁和机械打交道的经历成就了我儿时的梦想。

李青峰作品《中国龙》

我喜欢敲敲打打,手脚不闲,后来又喜欢上绘画,最后成了新疆油田专业的美术工作者。当时油田的美术工作需要经常去井队采风,在看到巨大的井架时我就想,用那些废旧的钻井设备和巨大的井架可以创造些什么?也许在那时,与金属焊接雕塑的缘分就开始悄悄萌芽了。

李青峰作品《飞翔》

2011年,我应邀为克拉玛依白碱滩区的白沙滩景区做景观规划。与甲方沟通后,大家都提议一起去旧材料库转转。一到现场我就被震撼了:在近一平方公里的场地里堆满了各种报废的油田器械,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钢铁构件静静地排列在偌大的场地里。当我们从那里走过时,那些伸展的钢铁肢体仿佛在向我们招手,在列队翘首企盼着命运所给它们的新的安排。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召唤吧。

李青峰作品《突破》

很快,我和甲方达成了制作一批金属焊接雕塑的意向,我们准备筹办一个金属雕塑焊接艺术试验展,并创建一个艺术创作基地。不多的经费、开创性的工作和一片荒野戈壁,时间只有几个月,困难大于想象……

为了心中的梦想,我想,总得有人先干起来,总得尝试一下钢铁艺术给予我们的挑战。如果西部广阔的戈壁能建立起一个金属焊接艺术的创作基地,那么中国西部粗犷、沙砾的原野上就会形成一道当代金属焊接雕塑的艺术风景。所以就算再难,我们也要用行动去实践自己的主张,这应该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金属焊接雕塑艺术节研讨会现场

后来我专程去广州、深圳拜访了道坚兄和振华院长,并从学术层面征求了他们的意见,也表达了希望雕塑学会给予一定支持和帮助的想法。4月中旬,我们相约在成都召开了金属焊接艺术雕塑展的看稿会,所邀请的艺术家们都很踊跃,甲方在观摩了创作草图后有了极大的信心。

草图其实和作品的最终效果差距很大。旧钢铁艺术的特点就是重构,类似中国绘画的“随物象形、随类赋彩”。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会根据材料特征和空间关系,由每个艺术家或小组独立发挥其艺术想象,通过对所选材料进行重构、焊接,使材料自己说话,并重新赋予它新的生命。同时,我们还需要钢铁结构、基础支撑所提供的安全性和保留其工业特质。这一过程需要艺术家的巧思,也需要组织者的统筹能力和辛苦奉献。终于,第一批作品成型了,我们有幸能将这批钢铁艺术作品伫立在大漠,奉献给在大漠工作了几十年的石油工人们,并让退役的旧设备焕发出新的生命。比如,龙年诞生的钢铁金属《中国龙》就是一个原本完整的井架的重生。

李青峰与雕塑家、工作人员合影

能让废旧钢铁在资源再生的道路上给社会带来新的精神享受,用艺术延续油田发展的传奇,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和自豪。希望旧金属雕塑公园的建设可使油田的艺术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封面封底




内页版式

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