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篇名诵 | 张筠英诵咏孟郊《游子吟》

 雷声 2021-09-09
朗诵:张筠英    雷 声 
演唱:谭  晶
撰文/制作:雷 声


溧阳,常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不大,人口不足百万,但建县史已达2500余年,建城史也有1100多年。
溧阳有一弯碧水,名曰"天目湖" 。湖区群山环抱,冈峦叠翠,一湖碧水,清冽纯洁。泛舟湖上,波光粼粼,野鸭起落。远眺流泉飞瀑,悬崖披绿,松涛竹海,猴鹿出没。置身其中,情趣横生,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美妙感觉,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
天目湖有“三绝”:水甜、茶香、鱼头鲜。游天目湖,不吃砂锅鱼头,不用甜水泡白茶,等于没来天目湖。
秋日,游天目湖不为“三绝”,只为凭吊唐代一位溧阳县尉,只为再次品味他的一首诗。
时近黄昏,秋雨飘零,择一僻静农庄坐下。从木格窗向外望,向湖一边,山影黛青,湖水拍岸,杨柳在细雨中轻摆蛮腰。目光转向另一面,那是一片湿地,菖蒲正绿,芦荻微荡,莲萍伏波,倦鸟归林。天目湖牌楼绿岛南侧,坐落一巨大浮雕。浮雕长约三十米,最高处约四米,由三块巨型条状天子石组成品字形。浮雕中间凸起部位,镌刻着中英文对照的孟郊诗篇《游子吟》,左右两侧分别是“灯下苦读”、“春风得意”和“名作诞生”、“奉养老母”的浮雕。
披衣伫立窗前,雨还在下,街灯泛着黄晕的光,映在流淌着雨水的玻璃上。渐渐地,雨幕中幻出母亲慈爱而哀泣的面容——灯苗如豆,颤抖着;老手如柴,颤抖着。颤抖的手,细细的针,长长的线,一针针,一线线,密密的,绵绵的,缝在儿子的衣服上......春天,走在阡陌上,思念娘,儿就似这萌生的小草,沐浴着娘的光辉;秋日,踏上石阶,思念娘,儿恰似这飘零的落叶,带着病痛的斑斓,娘啊,儿拿什么报答你的恩惠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旅途的风尘中,儿什么都可以丢弃,那彩虹般的憧憬,衣锦还乡的美梦,惟一没有丢弃的,就是娘亲手给儿缝制的衣衫,紧紧裹在儿身上的衣衫!儿知道,这是娘唯一的慰籍。儿知道,儿知道,融融春日,娘会泡制儿爱吃的咸菜,等待我;隆冬时节,娘会翻修儿旧日的棉衣,等待我。风雨之夜,儿会在岩头挂起一盏马灯,久久地伫立。而此刻,绵绵的秋雨中,当车声响过,娘又会停下手中的针线,向村口张望。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就是孟郊的《游子吟》,这就是那首堪称人类文化史上讴歌母亲的纪念碑式的五言绝唱!
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举办《最受欢迎的唐诗》推选活动,孟郊的《游子吟》以最高票数名列榜首,被誉为“中华第一诗”。泰国《星期日报》在报道这条消息时评述:“这首诗所以在盈千累万名诗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描写母爱,发扬孝道,而语句浅白,真情流露,感人肺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把这首诗向世界各国推荐为学生的优秀读物。
母爱是永恒的话题。自《诗经》始,歌颂母爱的诗篇数不胜数,为什么孟郊的《游子吟》会一枝独秀,如此深入人心呢?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选材不落俗套,平凡而亲切;二是用对比强调母爱的博大。
从古至今,世间表达母爱的方法很多,但重点都放在歌颂母亲的哺育之恩,表达方式大多是一种“表白”,表白母亲甘甜的乳汁,表白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辛苦,表白妈妈温柔的亲吻,表白温暖的怀抱等等。

哺育之恩固然值得大书特书,如果千篇一律,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必然就会大打折扣。孟郊跳出了这样的俗套,截取了表达母爱最平常的一幕:“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裳,真的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在古代,由于商业不发达,人们的衣服绝大多数是家中女性亲手缝制的,或者是母亲,或者是妻子,或者是姐妹,或者是女儿。只有极少数的贵族大家庭才会请专门的裁缝,即便是这样,很多贴身衣物还是会由女性亲人亲手来做。在这种情况下,女性亲人缝制衣服就不仅仅是生活必须,更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很显然,母亲的形象,母亲对儿子的爱,就浓缩为孟郊的笔下母亲亲手为儿子缝制衣裳的场景。“临行密密缝”,虽只有五个字,但画面感非常强,我们好像可以看到,在昏暗的油灯下,鬓发苍苍的老母亲正在连夜为儿子缝补冬衣。老人的视力已经很微弱了,她不得不时时凑近油灯,眯起昏花的老眼,将自己对儿行千里的担忧、牵挂,一针一针缝进那件厚厚的棉布衣裳。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古代男子为了前程,不得不奔走四方,或是求学,或是赶考,或者是到外地做官,或者是长途贬谪等等,每次一走,少则一年半载,动辄三年五载,甚至更久。“意恐迟迟归”,就是一位老母亲对儿子浪迹天涯,挨饿受冻的担忧。她生怕儿子这一走,就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回来。所以她一定要赶在儿子出门之前,把他一年四季的衣物都准备好,尤其是棉衣。如果没有足够厚实、足够保暖的冬衣,那么漫长而寒冷的冬天,母亲又不能守在他身边,儿子怎么能熬得过去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四句诗,看上去好像只写了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一个场景,但母亲佝偻着腰,眯着老花眼,一针一线,迟缓却又极其细致的动作,永远定格在儿子的脑海里,成为他永远都不可能忘记的深刻印象。
母亲一生为儿女的奉献是没有止境的,母爱的表现形式也是衣食住行全方位覆盖的。但是,作为诗歌艺术,当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孟郊摒弃了最俗套的歌颂,只是用最家常、最平凡的印象,来定格母爱的细腻和深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种很家常、很平淡的描写手法,其实并不是孟郊一贯的风格。孟郊是苦吟诗人的代表,他的诗凄苦奇涩,特别难懂,有刻意求奇求险的倾向,因此他得到一个绰号:“诗囚”。可就是这样一位苦吟诗人,他的《游子吟》却显得非常的流畅清新,没有刻意修饰,几乎没有典故,也不需要特别的解释,我们都能够读懂。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母爱原本就是一种最自然、最本能的情感。所以,孟郊在写母爱亲情的时候,用不着冥思苦想,像挤牙膏一样,将晦涩的诗句一点儿一点儿地挤出来。他自自然然地想到了母亲,也就自自然然写出了这首诗,毫不费力,却天然动人。
描写母爱的温暖,并不是孟郊《游子吟》的最终目的。他写这首诗最重要的目的在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用“三春晖”比喻母爱的博大,用“寸草心”比喻儿女的报答之情,核心就在一个“报”字。
人世间,每一个母亲都会爱自己的孩子,而并不是每一个儿女都懂得感恩父母的爱。如果说,为远行的游子缝补衣裳,是每一位母亲表达母爱最朴素的方式,是最朴实的日常生活场景,那么,儿子的情感回报也许比母爱的无私付出更加难得。《游子吟》最难得的不仅仅是歌颂母爱,而是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激和回报。所以,孟郊在诗的结尾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反问语气,用比喻和比较的形式,升华出赤子之心的炽热。母爱就是春天无私的阳光,博大而温暖,子女就是沐浴在阳光下的小草。他很想报答母亲,可是寸草心啊,和母爱的伟大付出比起来,孩子的能力实在是太有限太渺小了,又如何能够报答母爱于万一呢?虽然儿女的寸草心确实很微薄,哪怕竭尽全力也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但毕竟子女的绵绵寸心也是发自肺腑的,也是对阳光最好的感恩和安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苏东坡称赞孟郊“诗从肺腑出,出辄动肺腑”。
孟郊啊孟郊,我知道,这个“报”字对你尤其珍贵。父亲孟庭玢是昆山县尉,收入微薄,家中清贫,是母亲的勤劳贤惠,才勉强支撑起一家人的衣食;
孟郊啊孟郊,我知道,你悬梁刺股,寒窗苦读,是母亲为你拨亮油灯,是母亲为你续杯热水;
孟郊啊孟郊,我知道,命运一直在捉弄你,直到41岁,你才获得赴京应进士试的机会,而命运再一次给你开了一个残忍的玩笑。25岁的韩愈高中进士,42岁的你却名落孙山。母亲没有唠叨,母亲没有指责,母亲给你做可口的饭菜,母亲依旧在灯下给你缝补衣裳;
......       母爱是和煦的阳光,孩儿是阳光下的小草。几经坎坷,46岁那年孟郊终于考中进士,挥笔写下那首著名的形容新科进士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但是,考中进士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做官,他依然一贫如洗,不得不再次为生计而远行奔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场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孟郊的生活里。50岁那年,孟郊终于获得了一个溧阳县尉任命。虽是从九品,官职很低,但毕竟在半辈子漂泊之后,他总算是有了一个安身的地方,有了固定的勉强可以糊口的俸禄。
到溧阳上任的第一年,孟郊第一时间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赶紧回老家将老母亲接到溧阳奉养。这首《游子吟》就是诗人奉请老母来溧阳居住的时候写下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想,这两句诗应该还包含了孟郊对老母亲的无比愧疚之情吧。半生沦落,如果不是母亲一直在鼓励他,他可能早就放弃了。50岁之后,他才真正有了奉养老母的能力。对于母亲而言,其实儿子是不是当了大官,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知道,对老母亲最好的回报,其实就是子女贴心的陪伴。
早在《诗经》中,就已经有表达子女想要报答母爱深情的诗篇,例如《凯风》。孟郊的《游子吟》把母爱比作春天的阳光,而《凯风》不仅把母爱比喻成温暖的南风,还把母爱比作是地下流淌的清冽甘甜的寒泉。爰有寒泉在浚之下,寒泉滋润着泥土,也滋润着禾苗,就像妈妈对孩子的爱,永远都不会枯竭。自从有了《凯风》这首歌颂母爱的诗篇之后,中国就有了凯风寒泉之思这样优美而伤感的词汇,来表达对母爱的感激、追念之情。《凯风》诗中说到有子七人,莫慰母心,也蕴含着儿女不能在父母身边,一尽孝道的自责和忏悔。而孟郊的《游子吟》表达的也是类似的感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微薄的寸草之心,又如何能报答得了无私博大的母爱呢?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如何报答,形式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孩子有没有一颗感恩的寸草心。
       雨歇了,风停了,再一次回眸天目湖畔巨大的浮雕。
       行旅匆匆,未能在湖边住上一宿,有些遗憾。据说,在天目湖畔,夜晚,山林隐隐,可听万松涛,仰头月轮高悬,清辉四泻,天地间,唯有山、水、旅人。晨起推窗,薄薄雾气中,一帘山水湖光杂着水汽扑面而来,像是撮一把本地的当年白茶,放进青瓷茶盏中,冲水成茶.....
喜欢溧阳,喜欢天目湖,因为湖光山色,因为砂锅鱼头和素炒白芹,更是因为孟郊和他的《游子吟》。
母爱是人类最纯真最崇高的感情,知恩图报是做人的优秀品质。《游子吟》是感恩、报恩文化的里程碑式的代表,感染了中国,也感染了世界,其必将百世流芳、千古传承!
(写于辛丑年八月初二大都锦湖园)

游子吟

迎母溧上作

孟郊 〔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
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
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朗诵者简介:

张筠英,著名演员、朗诵艺术家,北京人。1965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协会,北京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理事。1951年10月1日国庆曾给毛泽东献花,成为全国小朋友们羡慕的对象。张筠英从事影视工作多年,后来致力于广播演播事业,贡献卓著,曾在话剧《青松岭》、《霓虹灯下的哨兵》、《杨开慧》等戏中担任主要演员。为中央及各地广播电台录制了近千余篇文学作品,其中诗歌《一月的哀思》、《风流歌》,长篇小说《北国草》、《秋之惑》、《你为谁辩护》、《圈套与花环》等影响广泛。1987年被中央台列为十大演播家之一,1991年再次获得"优秀演播艺术家"称号。独立执导译制片240余部(集),其中有《空中小姐》(日)、《三个侦探》(英)、《两个女人的命运》(西)等,在第二届全国译制片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舞台--广播--配音的语言处理》的论文。提起张筠英这个名字,大家好像不是很熟悉,但提起《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我们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有谁知道这首歌是一首电影主题歌呢?这部电影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儿童片,片名就叫《祖国的花朵》,而这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儿童电影的主演就是张筠英。

2019年10月,获评"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瞿弦和,是张筠英的爱人。
演唱者简介:
谭晶,1977年9月11日出生于山西省侯马市,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独唱演员,中国当代歌坛开创民族、通俗、美声三种唱法融为一体的跨界演唱风格歌唱家。先后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1998届民族声乐专业本科班、解放军艺术学院2006届通俗唱法专业研究生班,是中国第一个通俗唱法硕士学位获得者。

2000年,首次参与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开始在歌坛重要场所崭露头角,受到观众关注。同年,因获得第九届青歌赛专业组通俗唱法金奖,被观众所熟知。2002年在央视春晚首次独唱,演唱其成名曲、跨界唱法的代表作《在那东山顶上》,前后曾十二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逐渐为更多观众所熟知。她的歌声创造性地将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和舞台剧融合在一起,其主演的《木兰诗篇》、《白毛女》、《鸟巢·吸引》、《文成公主》等作品,为中国民族歌剧和本土音乐剧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2016年的“蒙面唱将猜猜猜”见证了她从主旋律歌手、晚会歌手到全能唱将的逆袭,同时也使她向更加多元化的音乐形式进军。2017年,作为首发阵容参加湖南卫视音乐比赛节目《歌手》,同年2月25日上午,歌手谭晶在网上发文表示选择退出《歌手》。


作者简介:

       雷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开始文学创作和从事新闻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9年出版新闻学专著《新新闻体写作》一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为该书题写书名;1990年北京亚运会撰写的通讯《如烟的梦后,是黎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收入亚运文献集《亚运在北京》一书;1994年,撰写9集电视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摄影散文集《追梦》。


长按二维码,关注雷声视角

1、名篇名诵 | 濮存昕咏诵李白《将进酒》

2、名篇名诵 | 吕中咏诵李清照《声声慢》

3、名篇名诵 | 乔榛咏诵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名篇名诵 | 乔榛丁建华咏诵白居易《长恨歌》

5、名篇名诵 | 鲍国安咏诵苏轼《前赤壁赋》

6、名篇名诵 | 姚锡娟咏诵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名篇名诵 | 孙道临咏诵白居易《琵琶行》

8、名篇名诵 | 孙道临咏诵杜甫《兵车行》

9、名篇名诵 | 肖雄咏诵刘禹锡《陋室铭》

10、名篇名诵 | 吕中咏诵柳永《雨霖铃》

11、名篇名诵 | 姚锡娟咏诵柳永《望海潮》

12、名篇名诵 | 孙道临咏诵张继《枫桥夜泊》

13、名篇名诵 | 濮存昕肖雄咏诵周敦颐《爱莲说》

14、名篇名诵 | 肖雄咏诵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5、名篇名诵 | 濮存昕咏诵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16、名篇名诵 | 薛飞濮存昕咏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7、名篇名诵 | 童自荣咏诵岳飞词《满江红·怒发冲冠》

18、名篇名诵 | 王刚咏诵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名篇名诵 | 徐涛咏诵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20、名篇名诵 | 陈道明咏诵苏轼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1、名篇名诵 | 鲍国安咏诵苏轼词《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22、名篇名诵 | 徐涛咏诵杜牧《阿房宫赋》

23、名篇名诵 | 方明咏诵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24、名篇名诵 | 薛飞咏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5、名篇名诵 | 濮存昕咏诵王维《桃源行》

26、名篇名诵 | 任志宏咏诵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7、名篇名诵 | 乔榛咏诵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8、名篇名诵 | 鲍国安咏诵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9、名篇名诵 | 姚锡娟咏诵李清照《如梦令》

30、名篇名诵 | 孙道临诵咏贺知章《咏柳》

31、名篇名诵 | 虹云诵咏杜甫《石壕吏》

32、名篇名诵 | 张家声咏诵杜甫《新婚别》

33、名篇名诵 | 方明诵咏李商隐《雨夜寄北》

34、名篇名诵 | 焦晃诵咏李白《蜀道难》

35、名篇名诵 | 焦晃诵咏杜甫《登高》

36、名篇名诵 | 王庆祥诵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7、名篇名诵 | 虹云诵咏李清照《夏日绝句》

38、名篇名诵 | 徐涛诵咏王维《山居秋暝》

39、名篇名诵 | 方明诵咏王维《使至塞上》

40、名篇名诵 | 孙道临诵咏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1、名篇名诵 | 方明诵咏王之涣《凉州词》

42、名篇名诵 | 孙道临诵咏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3、名篇名诵 | 童自荣诵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4、名篇名诵 | 徐涛诵咏高适《别董大》

45、名篇名诵 | 孙道临诵咏刘禹锡《乌衣巷》

46、名篇名诵 | 夏青诵咏崔颢《黄鹤楼》

47、名篇名诵 | 童自荣诵咏张九龄《望月怀远》

48、名篇名诵 | 孙道临诵咏柳宗元《江雪》

49、名篇名诵 | 虹云诵咏贾岛《寻隐者不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