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记忆:一绳之恶(三个小故事)

 京都闻道阁 2021-09-10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文丨陈道

周末,几位朋友闲坐,聊起儿时的一些经历,伤心处,免不了一阵唏嘘;快乐事,皆是会心一笑。说到几十年来的人心变化、人性丑美,也是好一会儿的无语。

老陈讲到一个故事,说是故事,倒不如说是儿时的一个见闻。

他家还住在工厂家属院的时候,家属院里的邻里关系都比较融洽,都在一个工厂上班,抬头不见低头见,熟人熟面孔。每天傍晚,家属院的那片空地就成了孩子们的天下,到处都是孩子们追逐打闹的身影,欢笑之声不绝于耳。

老陈,哦,这个时候应该叫小陈,正与几个玩伴在一片量少衣服的地方拉帮结派玩闹,一位大人走过来,让孩子们让一让,以便他收拢衣物和晾衣绳。看到或听到动静的孩子,很懂事地让在一边,却也有整晚的热烈,喊了几遍没有听到或性子比较皮,没有让开的孩子。晾衣绳收到一半,正好打在几个孩子的中间。小陈眼看着那绳子要兜住小伙伴的身子,便要跑过去把那几个孩子拨拉开,那位大人却是一摆手,意思让小陈不要管,然后,手拉着绳子的一段,用眼睛瞄了一瞄,脸上涌现出一阵坏笑,然后,猛地一拉绳子。只听“哎呀”一声,一个孩子抱着脖颈蹲在地上,大哭起来,那是被绳子狠狠地抽了一下,很痛,却不见血,顶多留一个印儿。那位大人却不动声色,头扭到了另一边,假装看着别的孩子玩耍而微笑,漫步走过去,解开绳子那一头,走了。

一个大人与一个孩子,一绳、一拉、一哭、一笑,这一幕,在小陈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时隔二十多年后,当他与其父亲闲聊说到这一幕。他的父亲很惊讶,询问那位大人的相貌特征,回溯揣测一番道:“你说的这人前年已经死了,刚过五十岁没几天,食道癌,可以说是活活地饿死的。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儿,只听说他不仅怕老婆,而且为人尖酸刻薄,眼睛里只有他的儿宝贝儿子,对别人家的孩子都不好,还特别喜欢贪占小便宜。”哦,原来是这么一个人啊。或许,冥冥之中,这也是有着一种因果吧!

老魏说起他小时候的一个经历。

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买了拖拉机。城市近郊的马路上,经常可以见到拖拉机冒着黑烟“突突突”跑过,速度也不算太快,动静却很大,老远都能听到。正上中学的孩子们,多半都比较淘气,上学或放学路上,变着花样折腾。马路上增多的拖拉机,也便成为了他们变身“飞虎队”的机会。看拖拉机“突突突”地远远过来,就往马路中间蹭,临近拖拉机的时候,紧跑几步,伸手扒住拖拉机后车斗的厢盖边沿,飞身登车。如此,不仅能少走不少路,而且,姿势潇洒,同学面前倍有面子。那时候进城的农民多半都比较宽容,遇到这种情况,要么路边停车,让学生下去;要么,再不情愿,也会顺道拉一段。化身“飞虎队”的学生胆子越来越大,效仿的人也不断增加。然而,最痛苦的事儿,却让当年的小魏赶上了。

那天放学,正与几个同路的同学东拉西扯、踢打胡闹,远远地就听到“突突突”的拖拉机的声音传来。小魏很洒脱地与同学们挥挥手,按照既往的那套动作,飞身去抓拖拉机后车斗的箱盖边沿,感觉抓住了,身子刚腾空要登上,却是“哗啦”“咔嚓”,没想到车斗后厢盖是虚掩的,经不住力,整个翻了过去,小魏硬生生地摔在了马路上,惯性把他拖出去老远,双手都擦出了道道血痕。伴随着这个过程,车厢内几个老娘们哈哈大笑着,随着拖拉机绝尘而去。

小魏趴在那里好一会儿,才缓过一口气。那些已经挥手告别的同学跑过来,把他搀扶到路边,七嘴八舌地说道:“喊着喊着,你还往前冲,拦都拦不住!因为最近扒拖拉机的孩子增多,那些拖拉机手也开始使坏,把后车斗的挂钩虚挂着,一旦扒车而上,就会掉下来。已经有好几个同学中招了。教导主任早就警告不让扒车,这几天说的又那么严厉,估计你又当耳边风了!”小魏听着这些,心里都有撞墙的冲动。真的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三十多年过去了,老魏再说起这事儿,倒也再没有说“有钱变坏”之类的话题,而是有一阵地感到后怕,想一想,如果那时候城市车辆很多,那样摔下来,后面的车一个刹不住,岂不是要英年早逝?检讨反省自己儿时的淘气,车厢内哈哈大笑而去的声音,却又萦绕耳际,久久难以忘记。

老曹接着讲起他前两年遇到的一段见闻。

那一年,他与一位朋友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去肯德基,主要是肯德基里有专门玩耍的滑梯游乐区,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很大,去一趟还要再去一趟。俩人的孩子都有四五岁,可以由着他们自己进去玩。老曹打开了录像机,与朋友站在游乐区边上一边聊天一边录像。一个中午,孩子们玩得都很爽,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回到家中,将录像机接入电视放出来,快乐的氛围很快就被无意间录下的一幕冷却。

那是一个很细微的动作。五六个小朋友都在欢笑着从滑梯上下,一位两三岁的孩子,由他父亲模样的大人带着,也在孩子们中间玩耍。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由父母贴身守护,也是游乐区的温馨提示,对此,也很常见,大家也都理解。问题就出在这儿。当老曹那位朋友的孩子与那位两三岁孩子无意间跑在一起的时候,那孩子的父亲厌恶地扫了一眼,然后却是很意外地伸出脚挡(踹)了一下,差点把孩子拌了个跟头。

现在孩子金贵,谁家不护犊子?录像回放,再看一遍,又看一遍。动作很小,却明显是在以大欺小。瞬间的过程,在录像中定格。老曹的朋友腾地站了起来,转身跑到厨房,拎起一把菜刀,就要回肯德基去找那人算账。老曹赶忙拦住他,紧着一阵劝解。孩子们都在,戾气太重影响孩子,要制怒!

半个多月后,老曹以再次见到那位朋友,才知道这哥们在那天以后,拎着一根棍子去肯德基了好几趟,只是一直没有再遇到那对父子而作罢。现在想来,那可真是一念一脚一眼,几乎酿成一桩血案。护崽之心为天性,人皆有之,然,不危及性命,仅仅是幼童之间戏耍,身为父母却歹毒对待其它幼童,心性之恶足以招来大祸。

三人的故事讲完,我却再无闲聊的兴致。世间大奸大恶自不必说,只说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善恶,其实都起于一念之间,念起念落,善恶乃分,所谓“人心惟危”,便是这个理。不是吗?

2021-9-7夜札记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陈道,河南许昌建安区人,道行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