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饭碗不该成为教师的关键词

 品爷 2021-09-10

“看你家孩子,在学校教书,这一辈子都不用发愁。看看我家姑娘,上个班,起早贪黑的,也不知道瞎忙活啥,哪天公司不用她了,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可咋弄。
经过小区的花园,或者坐在公园的阴凉处休息,总能听到阿姨在一起聊孩子工作的事情。
在父母的眼里,教师之所以会成为一个人人追捧的香饽饽,主要就在于它的稳定。
这种思想一代代的被延续下来,直到今天,教师的关键词依旧是工作层面的“铁饭碗”。
而教师背后承载的意义,却被慢慢地忽略了,甚至被践踏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段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师说》,也是我们上学阶段必背的课文。
可今天的“师说”,是一种什么境况呢?


01 完成教学任务 KO 传道授业解惑
备课,上课,完成学校布置的其他工作。
现在的一些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与教学无关的行政事务上。
因为这些事情短时间就能出成绩,对绩效考核,职称评定都有好处。
至于教学的事情嘛,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可问题是,有多少老师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把孩子放在了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勇敢地提出问题,带着他们去解决问题呢?
而且,教育的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也是让孩子爱上探索知识,学会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她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知识带来的乐趣。
更是让他们在学校这个集体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帮助他人,从而形成完整的品格。
这个门您真的给孩子领进去了吗?


02 家长全权代理  KO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教师最常用的一句话: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差别怎么就那么大。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老师教的都一样,如果孩子还没有学好,那就是家长和孩子的问题,做老师的也没有办法。
我想问的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惑老师了解吗?
上完课,孩子们找不到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需要家长批改,订正。我们也知道老师的不容易,可是没有反馈的教,能达到学的效果吗?
我们仅仅是为了教,不管学生的学吗?
学生之所以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也是在跟老师的不断探讨中感受到的求知的快乐吗?
众所周知,学生最大的成就感不单单来自家长,更多的是来自老师。
老师一句话的分量能抵家长一百句话的分量。
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甚至盖过了家长对孩子的影响。


03 谨遵师命  KO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有一天放学,女儿特别沮丧的跟我说,妈妈,今天老师读课文的时候,一个字读错了,我跟老师说了正确的读音,老师瞪了我一眼。
虽然对老师的做法,我持保留态度,可是保护孩子对教师的尊重,往往比简单粗暴地吐槽教师更重要,我只能跟女儿说,老师只是想提醒你,不要打断她讲课。
其实,女儿的老师我是见识过的,她只喜欢听话的学生和听话的家长。对于她说的话,学生不能有任何的质疑,对于她布置的作业,家长不能用其他形式完成,必须按照老师说的来。总之一句话,我的道理,听我的。
实际上有些学生因为爸妈没有按照老师说的做,被叫到了讲堂上拍照,照片还被老师发到了班级群里。
这种事情对孩子的伤害,可想而知。
这也是我们做家长的,不管怎么努力,也无法完全弥补的。
品爷有话说:
“双减政策”是我们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然而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学校制度的改革和教师队伍的优化。
虽说教师里面没有师德或者缺乏师德的只是一部分,
一个德行败坏的老师,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两个人,而是一群人,更是这群人背后千千万万个家庭。
这个后果,我们任何人都承受不起。
因为教师的教育属性就注定了这支队伍必须是清一色的德行高尚的人。
就像师范两字的由来,德高为师,学高为范。
所以,选择成为一名教师,不是选择了一个铁饭碗,而是选择了一份神圣的事业。
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在赢得尊重和掌声的同时,也承载着国家的责任与希望。
待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我们想由衷地道一句:“老师,您辛苦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