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席延飞:穷家的孩子哪里有什么特长呢

 牵着蜗牛狂奔 2021-09-10

每次填表,最会遇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因为表中常常会出现一栏“你的特长”是什么?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很为难。
特长是什么?
有网友说,我的特长是能吃。其实,你真要在吃的方面能吃出花样来,也算。木心老师有一篇文章《吃出名堂来》,还有汪曾祺先生写的关于吃的文章,包括最近在读叶广岑老师的《豆汁记》。其实,多数国人在吃上还是停留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上。
我对吃没什么讲究,小时候只要是能吃的东西,榆钱、青苹果、刚灌满仁儿的核桃,酸酸草、野桑葚、野葡萄,只要能顶饥,那里还计较口感呢。
尽管如此,很少吃野生动物。可能是家里少盐缺油,不会烹调。对于植物类食物还是情有独钟。
小时候,物质匮乏,根本谈不上什么爱好,喜欢读书,家里翻来找去没有几本书可读。唯一有的娱乐是哥哥的一根竹笛,于是,没事儿的时候就练习吹奏。好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不用担心噪音扰民,家里北边有个槐树林,夏夜,我就去那里练习吹笛子。

由于我的业余是放羊,虽说放羊拾柴两不误,可是我们那里是荒山,没有什么树,更别说砍柴。所以,这与吹笛子并不矛盾。蓝蓝的天空下,羊群在山坡上悠闲的吃草,一块灰褐色的大石头上,一位少年在吹着笛子,一只叫“赛虎”的牧羊犬卧在他的旁边。
感谢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作业真的很少。放学后,我们趴在的路边的石头上不到半个小时就搞定了。学习资料只有一本练习册,课文我们能从第一课背到最后一页。尽管去学校没有零食可带,早饭可能就是几块红薯。下课铃一响,我们还是蜂拥而出,奔跑者去抢占乒乓球台。要么就是玩斗鸡比赛,打纸面包,抽陀螺。
体育课,就是去抢篮球玩。可惜,学校操场是村民的麦场,不凉晒粮食庄稼的时候才属于我们的天地。一个篮球,我们能抢一节课。最怕的就是一失手,让篮球掉到老乡家的院子里,为了讨回篮球,失手的那个“倒霉蛋”只有低着头被大娘训斥一顿,然后接过篮球转身就跑。前一秒还是垂头丧气,后一秒就又趾高气扬起来。
再后来,上师范时,学校让报体音美选修,因为体育我的确不擅长,跑不快,跳不高,投不远,体育测试拉个单杆还需要同学把我举上去。想学习音乐,听说需要买一把二胡,又要问家里要钱,不好意思开口。就选修美术,不料眼睛当时出了点问题,基本上半学期没有上课。
错过了很多该学习的时光,导致一提起特长自己就惭愧。每次聚会,看到别人能歌善舞,好生羡慕,自己只有做五好观众的份儿。
穷家的孩子,没有一样拿的出手的特长,不是不想学习,只是无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