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个伟大的人真的很难——于谦

 牵着蜗牛狂奔 2021-09-10



又读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对于谦的描写是最用心的。

在也先率领的蒙古骑兵围困北京之际,挟太上皇朱祁镇相要挟,可是于谦临危受命,以文臣身份指挥了这场北京保卫战。可谓,杀伐果断,决策英明,临危不惧。使大明王朝转危为安。

首先,拒绝南迁。

在有人企图建议学习南宋,向南方转移时,于谦断然拒绝。

其次,变被动为主动。

拥立新皇朱祁珏 ,避免受蒙古也先的敲诈与威胁。这一招使也先最后的筹码失去作用,反而成了烫手的山芋,敲诈不起作用,作为人质,还费粮食,送又送不走。明朝新皇帝朱祁珏压根儿就没打算接自己的哥哥朱祁镇回去的意思。

第三,九门决战,调度有方,指挥若定。

城中有穿盔甲不出城迎敌者,锦衣卫斩之!

将不顾兵,斩!

兵不顾将,后退者,后队斩前队!

大军出城,九门皆闭,不得入城,有擅自入城者,斩!

作为兵部尚书,于谦没有坐守城中,而是在德胜门迎敌,设伏,利用民房和神机营,全歼也先的先锋队。鼓舞了士气,打击了蒙古军的气焰。

就因为这件事我对于谦肃然起敬。能打战,能打胜仗,这才是真正的人才。

第四,廉洁奉公。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拚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抄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有的贪官家中现金过亿,据说用验钞机都烧坏了三四个。

可当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里时,才发现这是一项十分容易完成的工作,因为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抄家的官员万没料到,一个从一品的大官家里竟然如此穷困,他们不甘心,到处翻箱倒柜,希望能够找出于谦贪污的证据。

不久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于谦家中有一间房子门锁森严,无人进出,大为兴奋,认定这是藏匿财宝的地方,便打开了门。房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陈设着两样东西--蟒袍和宝剑。这是朱祁钰为表彰于谦的功绩,特意赏赐给他的,于谦奉命收下,却把它们锁了起来,从未拿去示人以显荣耀。

抄家的人最终收敛了自己一贯嚣张的态度,安静地离开了于谦的家,因为他们眼见的一切都明白无疑地告诉了他们:这个被他们抄家的对象,是一个人品高尚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朱祁镇事后不久也十分后悔,特别是在徐有贞阴谋败露后,他曾反复责问另两个当事人石亨和曹吉祥,为何要编造谎言诬陷于谦,石亨没有办法,只好把责任推给徐有贞,回答道:"我也不知道,这都是徐有贞让我这么说的。"朱祁镇听到这句话,目瞪口呆,只是不断摇头叹气。但皇帝是不能认错的,朱祁镇便将这一任务交给了他的儿子。

八年后,太子朱见深刚刚继位,便下了一道诏书,为于谦平反,并召回了于谦的儿子于冕。到万历年间,懒得出奇的明神宗也对于谦敬仰有加,授予谥号"忠肃",以肯定他一生的功绩。



一首《石灰吟》就是于谦的伟大人格的写照: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