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石塔——《四门塔》

 龙行七大洲 2021-09-10

《四门塔》是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的神通寺内。此塔身通体由巨大的青石砌成,单层,正方形,四面各开辟一个拱门,故而俗称“四门塔”。于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建成,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四门塔》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石塔,也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单层亭阁式佛塔,为中国早期石质建筑之典范。有“中国第一石塔”、“华夏第一石塔”之美名。其造型简洁,有中国汉代建筑的道风。它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历史和古代建筑建造特色都有着较高的价值,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之一。整个塔除塔刹部份(塔的顶部)略有装饰外,其它部份无明显的装饰,整个形体浑厚而朴实,古朴又简洁。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门塔》呈平面四方形,用当地出产的大青石砌成,质地坚硬,1000多年来尚无风化侵蚀的情况。由塔基、塔身、塔檐和宝顶组成,是一个方形单层单檐亭阁式石塔古建筑。塔身每边宽7.38米,通高15.04米,壁厚0.8米。其东、南、西、北四面各辟有一半圆形的拱门。塔身用全部用雕刻有浅席纹的大块青石砌成,塔顶外檐用石块挑出五层作为塔四角攒尖的锥状屋顶,上置石刻塔刹,其形象丰富,造型优美。正中置覆钵和五重相轮及宝珠组成的塔刹,也全是石刻。檐下的内凹和屋面的优美凹曲给方正刚劲的石塔增加了柔曲的意味。塔内室中心砌硕大的四方形塔心柱,四周有廊环绕。塔内室顶部是用16根三角形的石梁搭接于塔心柱与塔外墙之上,三角形石梁上置有石拱板,以构成塔室,支撑上层的屋顶。全塔呈现简洁而质朴的风格。

关于《四门塔》的建造年代,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前秦皇始元年(公元351年)所建,有的认为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所建,1972年在对塔身进行大规模翻修时,发现塔顶内有“大业七年造”(公元611年)的刻字,由此才确定塔的始建年代为隋代,这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塔。

《四门塔》塔心柱四面台上有后人移置的四尊佛像。四个佛像各有自己的名号:西边叫无量寿佛;南边叫保生佛,东边叫阿閦佛,北边叫微妙声佛。

西边的无量寿佛

南边是保生佛

北边面微妙声佛

塔室中各佛像面门盘膝而坐。雕佛皆螺髻、端庄、自然,其形体南北两面大致相同,面相呈长圆形,面貌清癯,著袒右肩袈裟,衣带作小结,两眉中央有白亳相,只是南面保生佛双手分置于两膝。北面微妙声佛一手扶膝,一手扬起,似正在讲经说法;东西二面佛像形体也大致相同,面相均呈方圆形,是双手重叠于身腰中部的“禅定”佛像,只是东面的阿閦佛,袒右肩,外著敷搭双肩袈裟式外衣,衣带作小结下垂甩向左肘上;西面的无量寿佛,外著敷搭双肩袈裟式外衣,内著褒衣作小结。

四门塔东门内的“阿閦佛”诞生于北魏时期,发营排列有序、横坚成行,额面扁平饱满,眉线漫弯修长,双眼微昧秀扬。鼻线平直挺峻,唇线清晰分明,嘴角上扬内敛、微露笑意,下巴圆润,两侧丰腴适度,耳垂低于嘴巴。

东边的阿閦佛和阿閦佛完身纪事铭

阿閦佛佛头曾于1997年3月7日晚被盗。1999年9月,佛头被盗案侦破。据案犯招认,佛头被卖给一个南方人。2002年2月,台湾法鼓山基金会接到信徒赠送的佛头。2002年3月—7月,圣严法师联系台湾学者林保尧教授和山东大学刘凤君教授对佛头进行鉴定,并商讨送佛头“回家”事宜。2002年9月19日,台湾有关部门同意将四门塔佛头归还济南四门塔。2002年12月16日,济南市文物保护协会会长邹卫平亲率7人专家小组赴台接佛头“回家”。2002年12月17日,济南市文物协会“四门塔石雕佛首”迎请团与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成员一行22人,共同护送四门塔佛头,乘飞机回济南。2002年12月21日,香积阿閦佛首重返四门塔,身首合一,重归完好。

现在阿閦佛下有一碑记,记录了佛头被盗和复原的全过程。

图片拍摄于2020年7月山东之旅。文字资料参考来自“百度百科”及《四门塔》说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