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先木随笔——《谈风骨》

 怡心延年 2021-09-10

风骨——指人的刚正的气概,顽强的品格,正直文人的文学作品刚健遒劲。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孔子作《春秋》微言大义,一字之贬,胜于斧钺。

自古文学作品都有正变之分,《诗经》为正体,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楚辞》为变体,如班固所言:骚体,骄躁,狭隘,露才扬己。《礼记·乐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正通矣。

《汉赋》继《楚辞》词藻华丽,内容堆砌,平铺,思想惟上,颓废,靡漫,直至东汉末年的《两京赋》乃至魏晋时期的《三都赋》大赋,亦复如是。

因此,天下文人不以为然,开始反思便谈玄论道,于是就出现了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此时,曹丕写出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系统的文学批评《典论》。       他批评人文相轻,尊古卑今,贵闻贱见,向声背实。其实,当时的文人们内心是苦闷的,他们既反传统,又不愿和新兴的统治者合作,只能装疯卖傻。

建安文士嗑药,散发,竹林七贤喝酒,裸身。曹氏和司马氏都反对忠义,主张孝道,谈忠义他们自己就站不住脚。所以,孔融和稽康都是以不孝的名义杀掉的。

文学发展到南北朝时期便出现了《骈文》,《骈文》的词藻比《汉赋》更加华丽,在文体上还要讲究整齐,对仗,韵律。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用骈文写的。

他在《文心雕龙·风骨》篇里论述了三个方面:一,风骨的概念;二,气,采与风骨的关系;三,风骨与新巧的讨论。初唐诗人陈子昂狠批南北朝的文学,他在《修竹篇序》里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他强调两点:一,风骨,骨气端翔,音情顿措,光英朗练,有金石之声;二,寄兴,言之有物,托物言志,托物寄情,寄怀深远。如他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盛唐诗人李白也十分推崇陈子昂的主张,李白:蓬莱文章建安骨。中唐的韩愈便发起了古文运动,反对骈文。他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也。韩愈的主张,受到宋朝欧阳修等众弟子的追捧,史称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由于程朱理学,宋明心学的兴起,古文衰落,骈文又复兴。清代桐城学派创始人方苞:以发明义理,清正古雅,言必有物为宗。再重修古文。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砸烂孔家店,开启了白话文。

其实,文学艺术,风骨与文体,修辞并不矛盾。有文采有风骨的文人,用骈文用华丽的辞藻,照样能写出有风骨的好文章好诗歌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