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里兰烟[马里兰烟]

 readeee 2021-09-10
马里兰烟简介
马里兰烟
在我国,随着混合型卷烟的发展,近几年已引进马里兰烟试种,湖北等地已有少量生产。
马里兰烟填充力强,具有阴燃性好和中等芳香,用它与其它烟型卷制混合型烟制品时,可以改进卷烟的阴燃性,又不会妨碍烟的香气和吃味。马里兰烟的焦油和烟碱含量均比烤烟和白肋烟低。
马里兰烟适宜于在海拔900-1000米的区域内、中偏酸性土壤,有浇灌条件的田块或旱种植。种马里兰烟最好的土壤是细砂壤土,表土淡棕色和棕灰色,深约17.8-30.5厘米;心土为棕色或红棕色的砂质粘土,或重质的细砂壤土,这种土壤排水和贮水性良好。
马里兰烟栽培技术马里兰烟是一种淡色晾烟,因原产于美国马里兰州而得名,具有“低烟碱、低焦油”的特点,是生产安全性卷烟的优质原料之一。据资料反映,美国卷烟几乎都使用了马里兰烟叶。1981年,我国就引种马里兰烟获得成功。但是目前仅湖北省五峰县得以保存和发展马里兰烟,因而成为中国惟一的马里兰烟主产县。
宜昌市五峰县地处湖北省西南山区,全县马里兰烟叶适宜种植面积达8万亩。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五峰马里兰烟叶。其出产的马里兰烟具有香吃味好、燃烧性强、焦油含量低、弹性强、填充性好等特点,具有独特地方风格。2000年,北京卷烟厂开始在五峰县兴办马里兰烟叶生产基地,如今取得显著成效,选用五峰马里兰烟研制的“中南海”低焦油卷烟,成为中式低焦油卷烟的代表品牌,不仅畅销国内,并销往日本、韩国和欧美市场,产销规模迅速上升,五峰马里兰生产基地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宜昌市烟草公司转变经营观念,以出产高品质适用马里兰烟为目标,推进五峰马里兰烟叶基地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规范化生产转变,严格规范生产技术措施,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措施到位率,实现了五峰马里兰烟叶的可持续性发展。
质量定位
宜昌市烟草公司为保持五峰马里兰烟所具有的独特地方风格和香吃味,生产出更加优质、低烟碱的马里兰烟,参照国外马里兰烟叶经验,结合五峰实际和厂家对烟叶工业可用性要求,对马里兰烟叶总体质量和相关经济技术指标规定了相关技术标准,并在生产中严格贯彻,目标定位指标有:
产量:单产130公斤/亩左右,上等烟≥20%,上中等烟≥80%;烟叶外观质量:成熟度好,颜色红黄至红棕,光泽鲜明至尚鲜明,叶片宽大,身份薄至适中,填充性好,结构疏松,弹性好的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还原糖0.5%~1%,总糖1%~1.5%,烟碱含量2.5%~4.5%,总氮2%~4.5%,蛋白质11%~18%,氧化钾2.5%以上,氯离子含量0.5%以下。
大田整理
地块选择:时间进度要求在前一年11月~当年1月中旬完成。技术要求:所选择的土地要具有中等肥力、海拔低于1300米、坡度小于15度;土壤PH值5.5~6.5、质地不粘重;渍水田、阴坡田不选用;烟田以冬闲地为主,相对集中。
春耙保墒碎板结:计划进度安排在当年3月中下旬。
起垄待栽:其计划进度安排在当午4月下旬~5月上旬。技术要求:统一时间进行,同一连片区3天内完成;采用起垄技术,垄高15~25厘米,排灌不畅、耕层较薄的田块采用垄高上限,砂土田、耕层较厚的田块采用垄高下限:垄距120厘米,垄宽80~90厘米,垄面宽40~45厘米;垄顶呈龟背开型,单行起垄,垄行高、饱、平、直,趁墒覆膜,根据土壤墒性灵活掌握,用90厘米宽膜。覆膜后采光面弧长不低于60厘米。
科学育苗
时间进度:育苗物资在2月下旬到位,育苗及管理在3月上旬~5月上旬。技术要求:采用马里兰烟品种鄂烟1号,全部采用漂浮育苗技术育苗。壮苗标准:群体要求为,面苗适时,均匀一致,数量充足:个体要求为,苗龄60天左右,真叶8~11片,茎高8~12厘米,茎基直径0.4~0.6厘米,有韧性,叶色绿,根系发达,整齐,无病虫害。
育苗阶段温度管理规范:最适温度20℃~28℃,播种至3片真叶阶段,当棚内温度低于15℃时,应采取覆盖等措施保温;烟苗生长期间,温度高于20℃时,采取揭膜降温。
水肥管理要求为:水质应采用深井水或无污染的河水,禁止使用池塘水,除营养液外,盘面水分亦很重要,一般每天喷水一次,喷水量1kg/m2每次。
剪叶技术安排为:5~6片真叶时进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要及时剪叶,①当烟苗生长整齐度较差、大小均匀度较差时,剪去大苗大叶的1/3~1/2;②烟苗封盘后,叶片荫蔽严重时要进行剪叶,剪去竖叶的1/2左右:③需要炼苗时,剪去竖叶的1/2左右,④烟苗已经成苗,不能如期移栽,需要通过剪叶技术控制烟苗生长,依据移栽期,一般剪去大叶的1/3~2/3。一般剪叶2~3次。对苗床发生的炭疽病、猝倒病等,可采用通风排湿控制病害发展,必要时喷雾1:160~200倍的波尔多液或25%甲霜录500倍液防治,大棚虫害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可在苗床后期喷施1~2次抗病毒药剂,并在移栽前喷施防治烟蚜的药剂,其它病虫害可采用相应的药剂进行防治。
合理施肥
施肥进度:基肥在起垄时施入,4月下旬~5月上旬完成;追肥在移栽后20天前后施入,6月上旬完成。
施肥原则及要求:重施底肥,少施追肥,稳氮增磷、钾肥。以氮肥为基数确定氮、磷、钾比例1:1:3。氮肥,主要根据烟田的种植史和以往的经验来确定氮用量,马里兰烟纯氮施用量一般在9~10公斤/亩左右,其中硝态氮占总氮50%,总氮70%作基肥,30%作追肥,底肥中的1~1.5公斤纯氮可用20~30公斤腐熟的饼肥或腐殖酸类肥料代替,但所施饼肥或腐殖酸类肥料的含量不宜超过总施氮量的20%,且必须全部作基肥。磷肥,依据土壤和烟叶分析结果,施肥P2O5每亩12kg,全部作基肥。钾肥,按氮钾(N:K2O)比1:2~3的施用量,约60%作为基肥,40%作为追肥,可分两次追施。
三阶段中耕
大田移栽时间:5月10日~5月25日。技术要求:采用深移栽技术,行距1.1~1.2米,株距0.45~0.5米,“带水、带肥、带药、带土”三角定苗,烟株四周压封严。栽烟深度为烟苗生长点与垄面相平或略低于垄面,不得浅于10厘米,同时也不能深于20厘米,每户在两天内移栽结束,同一连片区时间要求集中,5月25日全部移栽结束。栽后3~5天及时查苗补苗。
营养土要求:每亩用消毒的山间黑土混配1~2公斤专用肥(从底肥中扣除的专用肥)混合均匀后,在移栽时先放入烟窝后栽烟。稳根水要求:烟苗移栽时,浇水于烟株根部,进行稳根。每亩用5公斤的硝酸钾肥溶于500公斤水后进行稳根,单株用水约0.5公斤,硝酸钾深液的浓度不高于1%,稳根水禁止沿烟株淋杆,直接浇于营养土上。移栽10天后统一进行菌克毒克200~250倍喷雾,防治花叶病,每亩用药200~2500ml兑水4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三次中耕时间进度:第一次6月1日前后:第二次6月30日前后:第三次视情况在7月下旬进行。
合理灌溉
宜昌市烟草公司根据五峰县降雨量变化幅度大的特点,经过多年的试验,制定了烟雨配套方案——实施“三先”技术方案,并根据烟株各生育期的需水指标,提出如下措施:在伸根期,移栽后30天内保证田间相对持水量60%左右,以促进根系下扎,当土壤低于持水量50%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在旺长期,加强田间灌水,保证水分供应,保持土壤相对持水量在70%~80%,满足烟株生长发育需求,促进上部叶开片,提高质量;灌水要少浇勤浇,避免干湿交替,扩大叶面积,降低烟叶厚度。在成熟期,保持土壤持水量在65%~75%,促进内含物质的合成和转化,促进充分成熟,降低烟叶尤其是上部烟叶的厚度和烟碱含量,提高内在质量。
推行打顶抑芽
揭膜培土进度在6月中下旬。一般情况下地膜覆盖烟田在移栽25~30天内揭膜培土;遇严重干旱天气,如膜下尚存适量水分,则宜晚揭膜,肥力过大或施肥过量的烟田,也不宜早揭膜;脱肥烟田,需提前揭膜。揭膜时可同时摘去脚叶2~3片,并进行中耕培土。打顶抑芽计划进度安排在7月上旬至7月中旬。
严控病虫害
每年2月下旬至9月下旬都要进行病虫害防治。大田主要病虫防治如下:
赤星病:农业防治方法是提高营养抗性:适当稀植,控氮增磷钾,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效果明显,适时采收。药剂防治方法:40%菌核净500倍液每7~10天一次,一般2~3次,在发病初期防效可达70%以上,配合以多抗霉素、多菌灵等进行防治效果好。
黑胫病防治方法:之一是实行轮作,消灭带病菌土壤,适时早栽,搞好田间卫生。之二是药剂防治,采用72%甲霜灵锰锌或25%普力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发病初期灌根1~2次。
根黑腐病防治方法:之一是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土壤消毒,消灭土传病菌,合理施肥(腐熟有机肥、微酸性肥料、控氮增磷钾)、开沟排渍、揭膜起垄促进根系发育。之二是采取药剂防治,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灌根。
空茎病防治方法:之一是农业防治,土地实行轮作,田间卫生(无菌肥料、无杂草、虫害等),露雨停作,晴天伤口愈合。之二是药剂防治,用200单位/ml农链霉素于打顶抹芽后涂抹。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防治方法:之一是农业栽培防治,加强亩床及田间管理,提高烟株抗性。之二是应用药剂防治,采用菌克毒克250倍、病毒必克500~800倍、金叶宝400倍液等叶面喷雾,结合灭蚜进行防治。
主要虫害药剂防治方法:对地老虎与蝼蛄,可用90%敌百虫伴菜叶,或24%万灵乳油、2.5%敌杀死1000倍喷雾;对于烟青虫,适时用24%万灵乳油、2.5%敌杀死1000倍喷雾;防治烟蚜,可用一次性涕灭威穴施防治,中后期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喷雾。
严格田间管理
宜昌市烟草公司经过多年探索,根据马里兰烟叶在不同的生产时期对株高、可见叶数、株形等作出要求,并以技术检查的形式督促落实。技术要求如下:
团棵期:移栽后30天左右,株高达到25~30厘米,可见叶数12~14片,烟株横向伸展宽度与纵向生产高度比为2~2.5:1,烟株近似半球形,叶色绿至深绿,烟株生产整齐一致。基本无病虫害。
现蕾期:移栽后55~60天左右,约50%的烟株现蕾,至初花期烟株高度达到173.3厘米以上,茎围10.3厘米,可见叶26片以上,叶色黄绿,脚叶开始成熟。
成熟期:打顶后7~14天,烟株呈筒形,株高100~110厘米,单株有效留叶数20~22片,节间距5厘米,中部叶长70.7厘米,宽25.7厘米,叶长椭圆,群体结构合理,烟株高度基本一致。
标准化晾制
烟叶成熟主要特征和成熟度标准:
下部叶:适时早采,叶色变浅,叶边缘枯萎;中部叶:成热采收,叶色变浅,叶肉突起,叶缘向内卷,叶尖变黄,易采摘;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叶色变浅,呈内绿色,叶尖下垂,成熟斑寮起,带黄色,叶片易折断。采收时间:提倡下午4点以后进行,天气干旱宜在10点钟以后进行采收。
采收的鲜烟上绳方法要求:对分片摘叶采收上绳晾制的烟叶,将采收的叶片按成熟度再细分为欠熟、成熟、过熟三个档次,不划筋,根据叶片大小分别间将叶片上绳晾制,上绳时叶基对齐,叶背相靠,均匀一致。40片/米,绳距20厘米左右。
对半整株砍收晾制的烟株,将4~5株穿一杆,杆长1~1.2米,先在简易棚内预凋萎1周,再进入晾棚晾挂,杆距25厘米。
晾制设施技术要求:晾挂面积60平方米/亩,禁止屋檐下或露天晾烟。标准晾棚要求:选址地热平坦、通风向阳,占地30~40平方米/间;砖木结构,长6~8米、宽5米,檐柱高4米,楼索两层,层高2米,横梁间隔1.2米;上下前后对应设置通风门窗,开关灵活,上盖及四周严盖严实。
晾挂期间,烟叶先挂在晾棚下层,根据烟叶外观变化,逐步转移到上层。晾制温度17~35摄氏度,相对湿充凋萎期80%左右,变黄期70%左右,定色期60%左右,干筋期50%左右。晾制时间45天左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