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同儒研究成果被引用到《人文甘肃》学术核心丛书

 南风快讯 2021-09-10

《甘肃人文》2021年第一辑

据悉,近日《三上词话》作者马同儒先生所考证创作的《发现:兰州肃王府变故之下的“碧血碑”》一文的部分成果及观点,被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文甘肃》所编录的文章引用,为增强所录论文的信息价值,同时为相关学科文献索引和检索系统提供了信息交流来源的作用。

孙华嵘《肃王府:兰州历史文化的见证》第152-162页

马同儒《发现:兰州肃王府变故之下的“碧血碑”》一文,于2020年9月6日,发表于“今日头条”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观点,被著名兰州文史专家孙华嵘先生在撰写的《肃王府:兰州历史文化的见证》一文中引用。引用部分是涉及到兰州肃王府“碧血碑”文字因年久脱落无法辨识的前提下的而重新补缺的核心内容。重新辨识兰州“碧血碑”而补缺的核心部分,必须至少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对诗词的基本知识十分的熟悉,且有较强的创作能力;二是对古音,即中古四声有相当深厚的研究;三要精通书法,尤其对草书要有一定的研究和书写能力。基本达到了这三项要求,才能重新对兰州“碧血碑”进行考证辨识,这样经过考证辨识成果,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引用《三上词话》作者部分

《人文甘肃》,是系列丛书编纂的书籍,是甘肃省政协确定的一项重点工作。自2018年酝酿、启动、实施及编撰第一辑以来,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认可,得到了省内外专家名家的积极参与和各有关方面的通力配合。《人文甘肃》,一年两辑,孙华嵘先生撰写的《肃王府:兰州历史文化的见证》的一文,属于2021年第一辑。

引用《三上词话》作者部分

《人文甘肃》,该丛书将省内外名家力作和研究成果集结成册,系统化挖掘甘肃文化内涵,全景式展现甘肃文化风貌,多角度阐释甘肃人民的创业史和奋斗史,为社会各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甘肃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也为讲好甘肃故事、传播甘肃声音、宣传甘肃发展成就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对于增强甘肃人民的自信心、提升甘肃人民的自豪感、扩大甘肃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将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兰州“碧血碑”

孙华嵘先生在撰写的《肃王府:兰州历史文化的见证》一文中称,《三上词话》作者马同儒先生对于兰州碧血碑的辨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者对碧血碑进行的首次考证辨识”。附《三上词话》作者马同儒对兰州“碧血碑”的辨识如下:

(七律)次司马太恒吴老先生韵兼送之甘(囗)
边城春柳解婆娑,别殿香风依绮罗。
白简暂违双凤阙,丹衷只表五云阿。
平戎漫讶龙堆远,狩猎频从鸟道过。
最是识荆观万户,何堪回首阻关河。

兰州“金城关”廓下的“碧血碑”

附:被引用《三上词话》作者马同儒所吟兰州“碧血碑”的诗及书法作品:

七绝·兰州“碧血碑”
掩镜风长正画眉,矛戈忽闪眼前时。
凭高一望芳辰错,弱向倾碑意不迟。

《七绝·兰州“碧血碑”》书法作品

孙华嵘先生所撰写《肃王府:兰州历史文化的见证》一文中引用《三上词话》作者马同儒先生关于重新对兰州“碧血碑”的辨识结论,经专业学术《甘肃人文》发表认定,标志着是对兰州“碧血碑”文的辨识目前最为权威的结论。[1]

参考

  1. ^孙华嵘:肃王府:兰州厚重的历史文化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4839692161192188&wfr=spider&for=pc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