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幼时的几次小纪之行

 尚廉心语 2021-09-10

印象中八岁到二十岁期间(大约在1971年至1983年),离家告别父母最开心的去处就是去小纪到姐姐家住几天。

姐姐长我十七岁,在我七岁那年出嫁到小纪。在那个物质匮乏精神贫乏的岁月里,父亲此时已被“戴着帽子”下放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家毫无政治地位,一些亲戚为避嫌渐疏远,基本无往来,只有出嫁不久的姐姐,依然恋家顾及父母关照年幼的弟弟。

最初的小纪之行是乘车先到宜陵,这一路往来车辆较多,一般都比较顺利,可在宜陵再往小纪的车却少得很,记得一次在宜陵候车从上午9点等到下午3点,抵达姐姐家已傍晚时分了。还记得有一次同行的有外甥的三叔,看到逆行的车辆倒不少,他幽默道“请你带个信,让开小纪的车快点来,我们都等急了!”

那一次,是我独行去小纪,在宜陵上了开往小纪方向的车,可到了丁沟乔河站发现车不是往东北方向开小纪,而是转向西,发现不对劲,问人家才知这是辆开往樊川的车,原来我在宜陵上错了车,好在发现早,要不费钱还走冤枉路!下了车,就在乔河站的路边等开往小纪的车。

乘车到小纪,车站旁有一户人家姓左,待人很客气。主人曾是姐夫的老上级,两家关系不错,所以到他家歇脚,算是到目的地了。

其实姐姐家并不在小纪镇上,住在小纪西北的竹墩村,竹墩也曾是一个乡镇,上世纪80年代中期撤并隶属小纪镇。所以那时到小纪后,还得再行一段路才真正到达姐姐家。

在那个车辆少交通难的时代,去一趟小纪真的不容易!但是换了一个新环境,享受亲情和美食,姐姐家的生活条件好于自家,每到放假始终是充满向往的。

会骑自行车以后,再去小纪就便利了许多。早晨出发往宜陵方向西行,经张倪拐弯北行往麾村径直奔小纪。十五六岁时第一次走这条路,也算是一次探索之旅,记得那天到姐姐家近中午时分。

这条路大概就骑行过三次,后来姐夫调到华阳(原是一乡镇现隶属小纪镇)工作,姐姐也在那上班。一度时间他们住华阳,以后几年住进小纪的商品房。再去姐姐家的路线改由向北往郭村经华阳西行奔小纪,这条路比经麾村到小纪又近了一些,而且路面宽阔平整,自行车大约行两小时就到了。

姐夫退休后,他们一家都住到县城江都,历经十余次的小纪之行由此就画上了句号。

对于小纪这所远近闻名的水乡小镇,阔别有三十年了。还记得那时候车的车站、去过农贸市场、逛过的街道和商场、姐姐家的原住处、还有吃过几次早茶的“利民小吃部”。

十年前有过一次小纪之行,那是一同事结婚受邀前往参加晚宴。晚上时间匆匆未及盘桓,透过车窗,只觉得夜色中小纪镇区,宛如新兴城市一样壮美华丽。

期盼再有机会故地重游,又能勾起美好的回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