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凡人的写作之路

 尚廉心语 2021-09-10


公号自开通运行以来,三年多笔耕不辍,迄今原创逾600篇。默默付出又乐在其中。无需自我宣扬,无心刻意推介,现关注度逼近500,一般文章阅读数百十人,最多时点击量过两千。

当然,这点成绩与名人大家、网络大V、文学大师等相比,太渺小过寒酸!自己充其量只能算一个写作爱好者。

今回顾本人的习作历程,倾诉自己的写作心得,以期对朋友或学子们有所借鉴!

认识我的人会说“某人,一乡村教师。”,是的,我就一普通凡人,毕生以教书育人为业。初学的数学专业,后进修了教育学。四十年教学生涯,三十年任教初中数学。

不久前,有昔日老师及同学诧异地问道:“没想到啊,你还能写!”也难怪,中学时语文成绩平平,作文得分一般在70左右。

为何渐入老年,反倒有所起色,莫非有啥玄机不成?其实说到写作,真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你所不知的背后故事:

记得十岁左右,被父亲催逼写日记,有时还让我写信(要知道父母均有文化的)。现在来看,这就是父母的远见,这就是早期的练笔,这就是我的开端!遇有会说不会写的字马上问。开始那段时间写的很干瘪,总觉得无话可说,日记就像流水账似的。其实所说这些,不过是学写作开了头,并不曾坚持下来。可我明白了:作文,不就是把心里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嘛!

忘不了,在小学四年级时,一篇命题作文《我上四年级了》,被韩老师当成范文在班上点评,对我是意外的奖赏,印象特别深,快五十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

上中学后,当时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家都忽视语文,当然包括作文,只是埋头钻研理科习题。有幸高一时遇恩师张教数学,蒙她厚爱与鼓励,让我从此爱上数学。一度时期疏远了写作。

十九岁从教,为尽快适应并胜任教师工作,除了做“后记”,还重操旧业“写日记”,总结反思自己工作及生活中的成败得失。曾长期订阅关于思想修养与教育教学类的报刊杂志,如《教师博览》、《青年文摘》、《中学数学》、《父母必读》等,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并作读书笔记。

如今回顾年轻时那段岁月,踏实的教书,辛勤的读写,功夫没有白费,带来了理念更新与精神焕发。长期的文化积淀,促进了后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乃至今天的写作都有积极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在族叔学祁先生的提议下,用寒暑假坚持撰写教育教学方面的专题文章,觉得不错的,便向报刊投稿。记得1994年秋,暑假中写一篇函数的专题被《数学报》刊发,这是平生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心里是满满的兴奋与自豪。无疑对自己的写作注入了强劲动力,由此也开启了创作发表的黄金五年!

2010年初,在表哥志林先生的推介下,以网名“向往”在《扬州晚报》博客网注册,开始拥有自己的网络空间,前后跨度有四年之久。撰写了两百余篇日志(多为生活类题材),有几篇还被晚报采用了。后因故中断了一段时日,该博客不幸被冻结。

2016年10月,受名师王开东公号的启示,尝试注册个人微信公众号,取名为《尚廉之作》(今欲改为“尚廉心语”),自此又开启了新的创作之旅。关注度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非常感谢朋友们的信任、支持和鼓励。三年多来,耗去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可我乐此不疲,做公号已悄然融入个人生活之中。

写作,不应是作家的专利,也不是被考试所逼的无奈。写作是人生中必备一项基本功抒发你的情感,阐释你的见解,传递你的声音,记录你的思想,······,反观自己的成长经历,我觉得撰文,以下四点至关重要!

阅读练笔,筑牢基础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又能促进阅读。从阅读中可学习文章的立意、架构、语言和特色,不断改进自己的文笔文风。其实无论写作与否,阅读应是每个人一生的习惯。

正因为坚持认真的阅读,长期的积累,才为日后的写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我发现,阅读的偏向与写作的题材近乎一致。所以阅读应提倡广泛涉猎,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不可偏废过于局限。

如何练笔?通过写日记有意培养自己爱动笔的习惯,提倡读书做笔记,这不仅提高阅读成效,还可积累写作素材。

日记需坚持不懈,最少每周要记一次。对自己的手稿笔记,不妨经常翻阅,或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看到自己的进步,或引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多阅读与勤练笔这两个方面狠下功夫,也就为创作夯实了基础,由此你会乐意写且能出佳作。

 认可鼓励,激活内力

任何一篇习作,总能找到它的优点或特色,作为读者或老师(家长)若能从中读出看到,并加以肯定或赞美。这对作者是莫大的支持,必将激发其写作的内生动力,成就感会促其做的更好。当然,提出适当的批评和建议,对写作进步也是不可或缺的。

老师对作文的批改、赋分、评价等都对学生大有影响,尤需及时中肯带有建设性的评价,将激发他的写作热情,明白自己的不足会竭力改进。如将出彩的作文公开发表,接受众人的阅读评议,无疑是对作者极大的鼓舞。

我的体会:一个天资平凡的人,有幸其文章被发表或被人们认可,由于经常受到鼓励或支持,从而引发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总想写出更优更美的文字。挖掘自身的潜能,回馈读者的信任。

 修改润色,渐趋完善

有人说“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我深以为然!在初稿完成后,总得一遍遍阅读,一次次修改。直到认为满意后,才发出呈现给读者朋友。说“修改所花功夫超过初稿创作时间”,一点都不为过!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能的话,有人作为第一读者,帮你找出文中的瑕疵与欠缺,参考他的意见做修改当然更好,一般做不到,得靠自己耐心阅读修正打磨润色。

修改,一是发现字词上的差错或不妥,当及时修正或斟酌更换;再是考虑上下文的逻辑性关联性,不恰当的要调整更换,重复多余的、可省略的则坚决删去;三看补充添加不完整、不完备之处,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相信几经修改后的文稿必定更胜一筹!

4  求真务实,彰显特色

一篇文章发出来,勿以为是表现作者的见解或才能,委实是看它对读者的意义和作用即它的社会效益。如能得到读者的认可,赢得读者的支持,博得读者的共鸣,这便是对作者劳动的肯定与褒奖!也必将增强作者的创作热情,不负众望所盼。

三年来做公号的体味颇多!每当看到读者的反馈,每当看到阅读数陡增,每当看到关注度攀升,······,每每此时,内心感到特别幸福。心甘情愿去付出辛劳,倾注播洒的真挚情感,特别珍视读者的反馈评论。虽无声的文字,却是有力的支持,胜似贵重的礼物,令我感动,催我奋发,促我进步。

然而,“我们又不要活在别人眼里”,写作也是如此!不必哗众取宠丧失自我,不用卑躬屈膝乞求奉承。决不要无病呻吟,也不要低级庸俗,有真情实感的投入,体现出独创、新颖与精妙,方能感动读者震撼心灵。

以流畅清新呈给读者朋友,以真情质朴彰显字里行间,以新颖别致获得他人青睐,以超凡脱俗铸就自我特色。

撰美文佳作,奏华丽乐章,需要读写方面长期的积淀和历练,也离不开他人指导、鼓励、赏识的支持助力。当写作些许成就且乐意而为时,那就离成功不远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