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福是一种习惯,不幸福,也是一种习惯

 盲观 2021-09-10
幸福是一种习惯,不幸福,也是一种习惯
2021-06-30
昨天说到幸福感的定义主要是合一感,是一体的,那种亲密感、稳定感、安全感、内在的充实感,是这些东西合在一起是幸福感。
这种原型实际上来自于人类最初的在母体里的那种感觉,人跟母体是合一的,它有这种稳定感、安全感。
羊水包着,还有很好的减压设备。
所以那个小孩有时候他哭的时候你把他一抱起来,把他抱得紧一点儿,他就不哭了。而且有本书讲:你把他抱到左边的时候比抱到右边的时候更容易安定下来,因为左边的心脏跳动是他所熟悉的,他在子宫里面他就常常听到是那个心脏的跳动声音。
这是根深蒂固的骨子里带来的东西,这种根深蒂固的感受,它是深入到你的骨髓里头了,这是你的所有幸福感的来源,包括后来在你长大的过程当中,母爱、整个家庭给你的这种温暖。所谓的温暖就是你跟外物之间的合一。如果你不合一的话,你就觉得它很凉。这种合一感,然后是安全感、稳定感,就是这种感觉。那么不幸福感就相反啦,就是差别感、对立感、不安全感等等,这就不幸福感。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有不幸福感,但有的人在童年的时候,他的幸福感比较好。
被抱得多啊,就容易产生幸福感,并且把这种幸福感作为一种兴奋模式,停留了下来。或者说在他的成长的过程当中,他没有受到太多的这种威胁感、那种被抛弃,因为小孩其实经常会问的很多问题里头都包含一个问题,你会不会抛弃他?很多不懂事的父母就喜欢这样做。
就像是很多女青年谈恋爱的时候,长得挺成熟的,但她的心理上是没有过奶嘴期的。她永远问的问题是“你爱我吗?”,“你爱我吗?”这句话的背后是什么?“你会抛弃我吗?”。
近似于在子宫里头、在母体里头那种感觉,一直有这种需求,缺乏这种感觉,那你就会缺乏安全感。但是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会有一些替代性的东西,那不可能回到母体当中了,那你周围的这种感觉,也就是对人、对物。
当小孩拿着一片树叶,看着一朵花,甚至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一个被丢弃的一个玩具,他拿到手里的时候呢,是一种他跟它之间的一种合一感和亲密感的话,那他也会产生这种幸福感。有些是因为父母智商很低,动辄就是“爸爸不要你了”、“你再不吃饭我就不要你了”,这种话说出来呢都是大人的那一种要挟,其实小孩子他感觉到的不是要挟,而是什么呢?而是真正的在内心的伤害。
父母在教育的时候,经常会把他跟别人进行对比。
这种恶意对比,你看谁谁谁怎么样,你怎么样。逐渐逐渐各种各样的暗示汇聚起来的时候,他跟周围的环境、跟他人就产生了一种对立关系。当他看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在看这会不会威胁我、他会不会伤害我、他会不会取代我的位置,等等。这种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就是不安全感、不稳定感,或者说不幸福感,就成为一种习惯。所以幸福是一种习惯,不幸福,也是一种习惯。
幸福和不幸福的人在同样一个情景下,她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是因为她的内心里头有幸福感、有安全感、有稳定感以后,她摔了一跤,她不认为这是多大个事情,她觉得很好玩。如果内心本身就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的人,他要摔一跤的话,他马上就会百感交集,就会哭起来。甚至会联想到今天自己点儿那么背啊、是不是上苍要惩罚我啊……诸如此类。
只要你愿意寻找这种理由的话,总会有这种理由,所以拧巴的人总遇到拧巴的事儿,尴尬人偏遇尴尬事儿,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完————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