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知余额的老人们

 盲观 2021-09-10

不知余额的老人们

2021-08-20

那天,在银行,因为国债发售的原因,所以很慢很慢,排队不长,但很慢!

不过,也见识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我什么都不懂的大爷,还有就是我们是老人你们不说清楚,还有插队,吵闹等等,你以为我是在抱怨?并不是,突然有一种怜悯的感觉针对我看到的景象。

我记得之前我说过,老人和小孩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喜欢小孩而讨厌老人,那是因为小孩是越来越懂事,老人却是越来越固执,所以在我们看来一个是进步的,一个是退步,自然而然我们也就开始了选择,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好好去想这些事情罢了。

我是对的,你说你的,或许是他们的常态,我以前不太理解,但是现在理解了,因为他们信奉的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当然这些话都是没有错的,毕竟我们也都知道经验很重要。只是我们现在社会经历了新社会,十年所经历的变化,或许是过去一两千年所经历的变化,那么你的之前的那一套,可以基本上说是完全行不通的。

很多人说,老年人,没有办法,他们也不想等等,这个我也清楚,但是就算是比例的话,我们现在也太多了点,而且并不是所有老人都如此,毕竟我们也见识过哪些很儒雅的,当然这个是少数,还有更多的是不懂的,不过还好,他们不懂不会乱参与,至少不会参与家庭以外的事情,只是有些参与到自己家庭以外的,反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我在银行的时候,就遇到了两位老人,一位奶奶一位爷爷,都是一个人来的,他们办事也很慢,但是相对来说算是快的了,每个人只要了20多分钟,虽然这件事正常办理的话只要四五分钟就可以,但是他们的确会慢一点。

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知余额。

大爷来买国债,张口就说买18万,要买几几几利润的,银行的人虽然告知没有了,但是还是会继续说,我听说有的,他们和我说了等等。等买好之后,就开始问自己还有多少余额,虽然我感觉银行的服务已经很好了,但是大爷不满意。虽然提醒了应该有子女在场会比较好,但是大爷买的更快了。其实可以看得出来,大爷并不知道自己到底买了什么,或许几年之后再取钱的时候还会好奇,怎么钱少了,毕竟18万这个数目,高不成低不就,肯定是提前算好的了,那么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毕竟他们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别人说的都是对的,自己家人说的都是要害自己的。

还有一个奶奶也是,我在办业务的时候,找上门就吵:怎么变了,我之前那个国债在哪里等等。银行柜员就说:“你那个到期了,我帮你取出来,房卡里里,但是账号还是有的,你这次买的就是那个账号买的!”

什么号不一样等等,老奶奶说了一大堆!

柜员就说“都是一样的,那个号是你购买的号,类似于订单号,号下面那个才是你的账号,都是一样的!”

老奶奶拿着放大镜看了许久说道:“我们是老年人,你应该和我们说清楚,我回家对了半天不一样,你都不和我们说清楚,我之前是在xx买的,人家都说你们好,我都转过来了,你都不说清楚”……

老奶奶又说了许久,但是我记得之前排队的时候,柜员和他说了很多次,我都听到有七八次的样子,因为她老问买了多少还有多少,所以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还说,这个奶奶很时尚,每一笔都是分2万,买不同的,不同年份都买,很会理财!

银行柜员看着她说了很久,没有说话,等她说完说了句:“不好意思,我忘了说那一句了!”

后来,老奶奶走了。

之所以对他们会感觉怜悯主要就是不管是他们,还有很多其他排队的,取号有问题啊,或者什么,其实都是小事,银行的大厅经理也都说了,但是他们都会刻意大声再说一遍,那个时候我能明显的感觉到,他们很尴尬,之所以那么大声的说,是为了表示:

这不怪我,我问了,你们没有说清楚,这件事不怪我,不是我没有素质!

————完————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