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本体论的发现,宣布神创论的彻底破产,唯物论的彻底胜利

 淘沙金 2021-09-10

宇宙自然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规律的特点是什么?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到哪里都是规律。例如事物同性排斥异性吸引,这个规律在英国,在中国都是适应,在两千年前、1万年前,乃自宇宙诞生前后,还是在当今世界,都适应,没有空间时间限制,这就是规律。这种规律一般指哲学规律。还有一种规律是科学规律,因为科学规律是反映具体事物的,所以它有时间,空间限制。例如牛顿在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总结提出的三大运动定律,第一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第三定律揭示出力的本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三大运动定律互相独立,逻辑自洽。但它只适用于经典力学范围,适用条件是质点,惯性参考系以及宏观、低速运动问题。

所以,研究宇宙自然规律的学问,只有哲学和科学。那些不反映规律的科学,都是不科学,伪科学,反科学。同样,不反应规律的哲学,都是不哲学,伪哲学,反哲学。这样说起来难听,所以把这类哲学称为唯心主义哲学。

牛顿的经典力学遇到的不能解释问题,爱因斯坦发现了重力场理论,时空的弯曲,出现了相对论,补充完善了力学理论。同时出现量子力学,宇宙学出现大爆炸膨胀宇宙论和坍塌收缩宇宙论。这些都是人类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但是关于引力的第一推动问题,始终没有解决。量子力学探讨到中微子阶段,无法进行下去。关于引力是超距还是光速问题?关于四种力的大一统问题,爱因斯坦用他的理论,花费几十年时间探讨,终于以失败告终,抱憾离世,临终前烧毁他的全部手稿。科学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牛顿经典力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这无疑都是无比正确的。但是,这个力是哪里来的?牛顿解释,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只是说对了一半。物体相互作用产生力,那物体的力又是哪来的呢?第一推动是什么?牛顿无法解答,于是他想起了亚里士多德存在的存在,圣经的上帝。

力是哪里来的?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没有错。从物质的诞生,就有了力。中微子,夸克,中子质子,原子,分子,乃自星云,星系,恒星,无不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并形成希尔球运动。没有物质就没有引力和斥力。但是,在物质(引力场)诞生前,引力和斥力已经存在了。引力究竟哪里来的?引力和斥力,是物质诞生后自身产生的,还是物质诞生前,引力和斥力就存在,这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认识宇宙规律的根本问题。

对这个根本问题的思考,涉及到人类的思维,这是哲学问题。黑格尔的辩证法,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国哲学叫阴阳变化、相生相克;量积累质飞跃,来自中国的物极必反;否定之否定,黑格尔自己都承认来自中国易经的正反合。因此,黑格尔哲学来自中国哲学。黑格尔哲学之前和之后,所有西方都没有辩证思维, 都是柏拉图神创论及其解释。唯物辩证法可以在中国哲学中找到渊源。马克思把黑格尔辩证法内核发展成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发现同性排斥、异性吸引规律,还有场论规律等,其实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人类观察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种种科学证据表明,引力和斥力并非物质诞生后自身产生的,而是物质诞生前从娘肚子带来的。引力和斥力,存在于物质诞生前的宇宙空间,存在于希格斯玻色子场。也就是中微子诞生前,宇宙就存在引力和斥力。这样,宇宙中事实存在着两种引力和斥力,一种是物质诞生前的引力和斥力,一种是物质诞生后(引力场)的引力和斥力。物质未诞生前的引力和斥力,是母体,物质(引力场)的引力和斥力,是演化、是变种,是子女关系。牛顿和爱因斯坦研究的引力和斥力,就是后一种。牛顿没有意识到还有另一种引力和斥力,并且弄不懂引力和斥力的来源,爱因斯坦也没有意识到还有另一种引力和斥力,但他觉得还有一个宇宙常数,有一个以太。后来科学家经过研究,只有宇宙存在暗能量和暗物质,才能解释宇宙自然的变化,西方科学界至今也没有意识到还有另一种引力和斥力。我们把物质未诞生前的引力和斥力,称之为原始宇宙吸引力和离心力。引力场诞生前的原始吸引力和离心力,同引力场的引力和斥力,共同托起天体物质世界的平衡,共同参与其运行,并且吸引力和离心力,起主导作用。主导天体物质世界(引力场)的运行。

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就像船漂在大海中一样。船把水压弯曲了。这个船就是重力场。而水就是暗能量暗物质场。时空弯曲这个时空,并非真空,而是暗能量场和暗物质场,也就是原始吸引力和原始离心力场。重力场把原始吸引力(引力)场和原始离心力(斥力)场压弯曲了。正确的比喻,暗能量暗物质场(时空)象个大网,球(重力场)投进去,大网弯曲,球在大网内旋转,不会掉下去。

也就是宇宙在大爆炸前,宇宙中存在吸引力(引力)离心力(斥力)和热。那个势能就是热。热的来源在哪里?是怎么来的?热的本质是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回答。但这又是科学必须回答的,爱因斯坦想回避,回避不了。

宇宙大爆炸的瞬间,热是以亿计的温度来计算的。这些热哪里来的?也就是说在宇宙没有物质之前,没有物质运动,热是哪来的?现在终于找到了答案:吸引力(引力)和离心力(斥力), 热,能量,质量,时间,空间原来都是一回事,一个本体。

宇宙的主要矛盾就是吸引力(引力)和离心力(斥力)的矛盾,所有的宇宙现象,都是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导演的,也就是阴阳变化、相生相克。德国哲学家康德首先是科学家,1775年 ,发表《宇宙发展史概论》 提出宇宙发展的观点 。他认为物质微粒的引力和斥力,支配了最初的宇宙星云的元素的运动 ,是星云内部的运动形成涡动,进而发展为整个星云的整体旋转 ,当空间某点出现了更大的团块形成引力中心时 ,他就能使周围物质快速落到他上面 ,中心体迅速的增大起来 ,于是形成了一个星系的旋转运动的中心 。用现代科学观点考察康德的星云说,关于引力斥力起支配作用,形成整体涡动旋转,并形成引力中心,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引力和斥力怎样涡动旋转的?根据当代科学的成果,我们可以描述其基本原理。在天体物质世界未诞生前,宇宙中只有吸引力和离心力,同性排斥异性吸引,吸引力和离心力在相互吸引、碰撞、湮灭、转化中,碰撞出些微能量,这就是暗能量。暗能量分为暗能量吸引力和暗能量离心力,在相互吸引、碰撞、湮灭、转化中,碰撞出热,这个热就是引力,热引力。热不是物质,是科学家讲的暗物质。热引力就是杨振宁说的自旋团,这个自旋团里同时包含着引力和斥力。在相互吸引,物质反物质湮灭、转化中,诞生了中微子。于是,天体物质世界诞生了。引力场(重力场)诞生了。

原始宇宙吸引力和离心力,为什么能够诞生暗能量→诞生暗物质(热,引力)→诞生物质(引力场)?固然由于相互吸引、碰撞、湮灭、转化形成的,就吸引力和离心力个体来说,碰撞后,湮灭、消失了,同时相互转化为对方。但是,吸引力和离心力在涡旋运动中,速度是不一样的,每100万个单位中,吸引力(引力)比离心力(斥力)快“6”个单位。杨.李宇称不守恒定律,吴建雄的左右手试验,证明了这一点一一速度诞生物质。牛顿关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同时力也是诞生物体的原因。

那个多余的“6”,正是吸引力和离心力矛盾运动(相生相克,物质反物质斗争后)的结果,从而诞生暗能量→诞生暗物质(热,引力)→诞生物质(引力场)。

为更好理解,再具体谈一谈,它们是怎样演化的:古宇宙最初无中生有,出现微弱吸引力和离心力,吸引、碰撞、湮灭、相互转化。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吸引力比离心力速度快,碰撞诞生出新的“6”个吸引力,这新的“6”个吸引力,已不同于原来的吸引力,而是正、反、合的结果,具有“能”的含量,吸引力和离心力,在涡动旋转过程中,吸引力拼命吸引凝聚,吸引凝聚什么?凝聚那个具有“能”含量的“6”个吸引力,从而形成了旋转中心,形成奇点。

具有“能”含量的吸引力,这个“6”可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积累过程。从1直到积累到6,6个层次,只有累加到“6”,达到了量积累,才能发生质飞跃。这同易学卦象相暗合。吸引力拼命吸引凝聚,吸引凝聚越来越多,当达到“6”个量积累时,这个凝聚点(奇点),就发生了大爆炸,于是暗能量诞生了。

暗能量其实就是离心力,爆炸膨胀后拼命释放暗能量。暗能量同时又是吸引力和离心力。在相互吸引、湮灭、转化中,还是每100万个单位吸引力暗能量比离心力暗能量多“6”个单位。由于暗能量已经具有“能量”的含量,他们的碰撞、湮灭、转化,物质反物质正、反、合运动中,相生相克,达到“6”个量积累时,宇宙又发生了一次大爆炸,诞生了“热”,这种热不是散落在宇宙中到处都是,而是装在一个叫“引力”的存在中。这就是引力的来源。引力就是“热”,热,就是引力。热引力是一个自旋团。吸引力的吸引凝聚就是热的凝聚,凝聚的奇点就是热。

这样,宇宙完成了一吸一呼的演化机制。暗物质(热,引力)=吸引力,暗能量=离心力。宇宙天体演化到暗能量和暗物质阶段,宇宙天体呼吸成为常态。表现为暗能量的呼出(膨胀)和暗物质的吸入(凝聚热)。

暗物质(热,引力)同时又具有吸引力(引力)和离心力(斥力)。吸引力(引力),凝聚热,拼命把热凝聚在一起,当达到“6”个量积累时,又发生了一次大爆炸,诞生中微子,于是天体物质世界诞生了。吸引力和离心力涡动旋转,形成收缩凝聚热,奇点爆炸,诞生新的物质,暗能量膨胀,然后又回到收缩凝聚热奇点,这样反复循环过程。

当代科学成果证明了这一点。根据塌缩理论:膨胀→奇点;根据大爆炸理论:奇点→膨胀,宇宙这种呼吸循环过程,引力主导收缩,凝聚,吸引过程。由于引力是热,所以,事实上,是热主导了整个坍塌,收缩,凝聚过程。科学事实是这样的,恒星→由于热而收缩坍塌为红巨星→由于热而收缩坍塌为白矮星→由于热而收缩坍塌为中子星→由于热而收缩坍塌为夸克星(理论)→由于热而收缩坍塌为中微子场(假想)→由于热而收缩坍塌为黑洞→由于热而凝聚为奇点(假想),这样一个过程。那个奇点,就是热的凝聚,由此得出结论,热就是引力。在宇宙大爆炸前,除了热之外,并不存在什么另外的引力和斥力。如果不把热看着引力,而另外寻找什么引力,完全不符合科学事实。热是引力的载体。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中国哲学分析,宇宙一切真相就变得明朗了。

哲学和科学探讨宇宙自然规律,并不是同步的,有时哲学在前,科学在后。例如从万余年前到16世纪,中国哲学走在前面,完成了人类对前期科学技术的量积累。此前,现代科学没有诞生。没有充分的量积累,没有中国持续1500年的科学技术文化的输出(李约瑟语),西方无论如何都不能发生现代科学,这是规律。把现代科学诞生,嫁接在古希腊身上,这是西方扯淡。有时科学在前,哲学在后,16世纪后,由于中华科学技术的传播,质飞跃出现在西方,西方出现科学技术,300年领先。现代科学成果又反过来证明哲学的规律性。这就是科学证明哲学,哲学推动科学。哲学在探讨宇宙自然规律上走了不少弯路。同样,科学在探讨宇宙自然规律上同样走了不少弯路。

哲学走哲学之路,科学走科学之路。通过上述分析,哲学虽然发现了宇宙本体论,但是还没有经过科学的证实。科学还有许多重大困惑问题,科学可以沿着探讨暗物质、暗能量,物质、反物质,镜像世界,平行宇宙,弦理论M理论膜理论的路子走下去,探讨未知的粒子,寻找希格斯玻色子。西方科学怎么做都可以。但这并不影响哲学对本体论的探讨。如果哲学对本体论的探讨答案被科学所证实,那是两全其美,乐见其成。暗物质和暗能量两朵乌云,经过哲学和科学的探讨,物理学或许发生新的革命性变化,当然这都是大家都希望的。无论是哲学,还是科学的探讨,都是唯物主义的范畴,是人类认识宇宙的思维规律。

通过哲学对宇宙本体论的探讨,完全推翻了神创论,让神创论在科学界彻底消失,比如柏拉图的理念论,所谓理念论,不过就是一个概念论,而所谓理念论就是神创论。这是宇宙运行规律吗?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存在的存在,不过是用逻辑对事物的分类,上帝的第一推动,这哪里是什么宇宙运行规律?直到近代科学规律的出现,又有了康德的超验的彼岸,不可知论,这哪里是什么宇宙运行规律?因此,这样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垃圾文化。辩证证唯物主义哲学发现了本体论,标志着神创论的彻底崩溃,辩证唯物主义的彻底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