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过五十,兄弟姐妹之间关系再好,也要有界限

 布衣粗食68 2021-09-10

01

你的全心全意,在亲戚看来,总是别有用心。

七十六岁的二伯前些天晚上突发脑梗,七十三岁的二娘哭天喊地,把住在隔壁的我们和邻居们都喊醒了。

我赶到时,二伯的床前已经聚集了好几个人,有四伯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堂哥阿林,还有几个邻居,他们正在商量着打120,因为二伯的养子外出打工了,是否赶紧送医院还要打电话征求他的意见。

性子急躁的我,看着二伯已经无法坐立,说话也口齿不清,就赶紧自作主张:由我开车送二伯去医院,以免耽误病情。

这也没有办法,陪同二伯去医院的几个亲戚,都没有读什么书,都是在工地上累苦力养家糊口,我算是唯一一个读书人,跟社会的接触面稍微大一点点。

小县城的人民医院,夜晚接急诊,怎么也快不起来。终于,拍了片子,验了血,做了些基础检查,医生的意见很明确,情况危急,建议转院。而此时,二伯养子的电话依然处于关机状态。

转院与否,阿林哥说要问二娘,二娘则要我来决定。我深知这个决定本不该由我来做,可眼下,救命要紧,我没得选。

县里到市里,差不多四个小时车程,这期间,我脑子里不停地思考,如何跟二伯的养子说明情况,如何回应我自己爸妈的担心,当然,更让我发愁的是,二伯的病情如果恶化怎么办。

虽然我们走的是危重病人绿色通道,有专人引导,但做完各种检查,真正回到病房,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

此时,二伯的养子也快赶到医院了,但入院通知亟需有人签字,于是,我又一次代签来了。

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二伯,不惜一切代价。

为了让二伯的养子没有后顾之忧,我打电话给两个在省城工作的妹妹,让她们立即转点钱给阿智,还决定自己请假两天,帮着一起照顾二伯。

因为阿智对二伯的敷衍态度,让我很是不放心。

事实也证明,我的细心和耐心,以及对于二伯的鼓励,给予了他很大的信心。但这期间,阿智基本上不说话,阿林哥也先行回家去了。

两天后,我妈打电话,命令我赶紧回去上班,把照顾二伯的重任交还给二娘和阿智。

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妈妈又是心疼又是埋怨,开始讲述为什么不能对二伯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不然,这份孝心只会被当成别有用心,亲戚们反而会疏远了。

01

亲戚关系再好,也亲疏有间,里外有别。

二伯和二娘几乎就是爸爸的“父母”,也是我们一家的恩人。

因为爷爷奶奶去世得早,爸爸是二伯和二娘带大的,爸爸和妈妈结婚是他们操办的,第一次建泥巴房也是他们资助的。小时候,我们姐妹三上学,二伯和二娘也时常给我们送来学费,平时蹭吃蹭喝就更不用说了。

但二伯后来领养了四伯的儿子,也就是阿林哥哥的亲弟弟阿智,四伯总是怀疑二伯和二娘偏心我们家三姐妹,所以,长大后,我们反而走动得少了,但那份厚重的恩情,却从来都不敢忘却。

妈妈说:二伯二娘有养子阿智,就理所当然由阿智给他们养老了,生病住院是大事,万一有个意外,你们姐妹三个能负起这个责吗?

以前,我还总不以为然,经过这些天“近距离”的接触,才有切身体会,对于二伯二娘来说,他们最信赖的人,始终还是他们的养子阿智,哪怕他一副不理不睬的样子,而这个重担,也理应由他来挑。

尤其是二娘,她一直都很是不安,但她一直没哭,直到阿智风尘仆仆赶到医院那一刻,她才放肆地哭出来,那份忐忑似乎也着了地。

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别人家里的事情,再怎么关心,都不能“越界”。

02

亲戚关系再好,也不能喧宾夺主。

平常日子里,爸爸妈妈也总是和二伯二娘走得更近一些,眼看着他们日渐苍老,有什么好菜、好吃的,都要偷偷给二伯二娘送去一份。每到逢年过节,我们姐妹三也总爱去看看这两位老人,顺便带上些吃的用的。

当然,四伯也住在隔壁,为了不让他又抓住把柄,每次我们都先去他家,也会送礼物。但很明显,话不投机半句多,总是客套一番就走了。

而二伯和二娘,我们总有数不尽的牵挂。

给爸爸妈妈买衣服,也顺便给他们买了,当然一旦被爸爸妈妈知道,他们就会指责,一来是破费了,二来是间接给了阿智压力。

阿智从小被宠爱,后来成家之后,依旧享受惯了,成年在外打工,也并不怎么寄钱回来,至于二伯二娘的日常生活,他更是很少过问。

这一次二伯住院,我便很是自然地把对二伯的关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喂饭喂药、翻身擦背,说笑聊天,事无巨细,样样周全,以至于病房里的医生护士和病友,都在夸赞二伯,生了个好闺女。

每当此时,二娘总是不无遗憾地说,不是亲闺女,是亲侄女,自己没生养,老天不待见。

而阿智则更是一扭头,就走出病房去,不再搭话。

我深切地感受到,虽然表面上我尽力照顾好了二伯,但实际上,这是对他们一家人的伤害。于是,我也很感激妈妈及时打来电话,让我找到了借口,可以离开。

阿智心不在焉,可就算苦了二伯二娘,那也是他们自己的命了。

03

亲戚关系再好,也不能干涉他们的“家事”,要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我说起阿林对二伯的冷漠,妈妈也很难受,但她说,这是人家的家事,我们无权干涉。唯一能做的,就是该出钱时出钱,该出力时出力,至于日常生活,就各自管好自己吧。

可不是嘛,几天后,二伯出院了,按照市医院的建议,要求二伯回县里的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但阿林把二伯送回来第二天就走了,他说还有老婆孩子要养活,打工要紧。

二娘说,去医院住院,谁来送饭呢?在医院食堂就餐,她才舍不得那个钱呢。虽然她和二伯有养老保险,但那些钱,是留着给阿林的。除了维持基本生活,一分钱都舍不得用。

至于二伯,他劳累惯了,哪怕走路都还走不稳,又挣扎着,要帮二娘一起下地种菜了。

对此,我毫无办法。,就像妈妈说的,出于做人情,我拿了几百块钱,买点肉,买点牛奶送过去,看望一下,就走了。

至于他们不舍得吃,不舍得用,不舍得花钱继续治疗,那也遵从他们自己的意愿,不再急得睡不着觉了。

我无法改变阿林,更无法改变二伯二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最好的相处,就是尊重他们,不加干涉。

05

结束语:

亲戚之间,关系再好,也终归只是亲戚。

除去生我者和我生者,我们能够“独断专行”做一些决定,其他人,都只能是生命里的一个过客。

有恩于我们的,努力报恩;有过过节的,学会释怀;不必背着沉重的情感包袱,一再苛责自己,非要怎么样才算尽心尽力。

只有把握好了尺度,才会相处不累,才会让亲情永续。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