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作者:赵桂君  自1984年国家立法教师节以来,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全社会尊师重教早已蔚然成风。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现如今,各行各业每个家庭,对教师的要求和敬意一直与时俱增。人民不忘教师,教师更不会忘人民。有人说,世界上有两个职业离不开良心,一个个是医生,另一个是教师。不论你说还是不说,社会不能离开他们;不论你是看还是不看,他们都在那里。这些年,医闹多了,侮辱教师的事件也层出不穷,但医闹闹不走医生对病人的望闻问切,谩骂骂不走教师对三尺讲台的坚守,社会的每一步进步,教师的的作用都无可替代。有人把教师称作危险职业,我不赞同这种说法。面对不懂的事的中小学生,教师总比他们懂事吧。所以,做一个爱学生让学生尊重让社会包容的的教师,必须学会懂事。这个懂事就是懂法,知礼,宠不惊,辱不怒,用爱和法律保护自己。我们的教育制度是为人民服务的制度,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句话很容易明白,但执行起来很难。面对“三观”还未健全的中小学生,教师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身正为范,立德树人。无论社会怎么变,教学方法多么多,教学的主要方法无非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没有这个精神,教学可能只是对知识的灌输。学要与时俱进,诲应因材施教。任何时代不要企求感恩获得成就和尊严。感恩是礼,职业是爱。没有爱的教学,只会把学生教成做题的机器,知识的俘虏。没有爱的教师,可能得到的是满腹的牢骚,得即喜,失即忧。对教师来说,只传授知识,没有思考,就像只低头走路不抬头看路的行人。教师的的思考,来自学习和安静。少些喧嚣,少些指指点点,少些问罪,还给教师静思的权利,比任何絮絮叨叨的叮嘱“指导”都有效。素质教育喊了几十年,教育的本质没有变,教学的现状没有变。不是不能搞素质教育,而是一代代在应试教育下成长的领导和教师摸不准素质教育的脉络。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改,让基层教师无所是从,在文件和会议的研讨中疲于奔命,笔记本记的一摞摞,落实到课堂上少之又少。像其他行业一样,学校也有这个怪现象,最优秀的教师大都走上领导岗位,两年三年渐渐离开教室离开讲台。也许有人认为,知名教师优秀教师到了领导岗位,他们所起的指导作用更大,一人带十人领百人,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就会大大提高。事实是这一办法作用不大。领导们也可能认为名师和优秀教师在领导岗位上更有权威,更善于管理,可是,你看看中小学尤其是重点中学,有几个主管领导是教师出身的?可况这些教师一旦走上领导的位置,他们的业务离教学越来越远,哪里顾得上教学指导。懂行的人都明白,教师这个职业,不是手把手传帮带就能立竿见影的,所有职业都和人的学识、修养、悟性有关,而教学的这个特点给更突出。恰如没有音乐天赋的艺人,再大的后天培养也成就不出伟大的歌手。这几年,给予优秀教师的待遇不少了,补助、补贴,国家省市县各级的都有,难道非要把他们安在领导岗位上,才算给予他们最好的奖赏?或是是对他们的第二次认可?节日不是追功邀赏,节日是提醒人们牢记,节日是休息的日子。每年教师节,各级领导都要到学校慰问,教师们要打扮的整整齐齐欢迎领导的莅临。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这一天让教师们把办公桌拾掇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教材不见了,讲义不见了,作业不见了,各种辅导材料不见了,形形色色的各种笔记听课记录都不见了,难道要让领导看看教师的办公桌的宽大舒适,看看教师的风采?半个灰头土脸,七分呆傻麻木,分不清山珍海味的书呆子们,和领导有什么话可说呢?难得岁岁年年,感谢年年岁岁,教师们终于在这一天扬眉吐气精神抖擞了。兴奋之余,我还来得及赋诗一首,作为对这个节日的祝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