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和张爱玲

 李萍拾尘 2021-09-10

      自从张爱玲于八十年代末,在大陆被发现以来,很引起一阵阵的热。最近又很有人拿张爱玲,比肩鲁迅,我说这不能比;也有人不屑,认为她怎么能和鲁迅相提并论?我也觉失之确当。

      前者,是觉得张爱玲在文学上的建树很大,也反映人类的丑恶,这些都和鲁迅有一比。如果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是同意的。

      写下这个题目,把鲁迅放在前面,就突出了鲁迅;若写成“张爱玲和鲁迅”,又突出了张爱玲。这都不是我的本意。可汉语的尴尬处,就在这里显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真是让人束手无策。干脆换成“两个文人”吧,可鲁迅并不单单是一个文人呀!用一般的文人来定义他,实不确当,想必是个中国人都不同意。把张爱玲比之文人,我以为也不确当,因为她除写了一些散文、小说,并没像一般文人那样地执着于文化的建设。这样想来,一切都不恰当,权且只能这样命名罢。

鲁迅

      在鲁迅和张爱玲之间,不能比较高下,我以为是确当的。原因是:其一,他们真的是互不搭界。用一句俗语比喻是:井水不犯河水。你唱你的戏,我敲我的锣。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天空。我觉得这样比的人是缺乏常识。没进行深入分析,就眉毛、胡子一把抓起来。对于世人来说,他们是几乎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鲁迅逝世于1936年10月,张爱玲则活跃于1942年至1944年。他们文学上最有成就的地方都在上海。可是他们并没有交集。鲁迅从不知有张爱玲,张爱玲也从未读过鲁迅,最起码在文章中未提到过鲁迅。

      其二,鲁迅与当时的文人或交好或交恶,好的互相砥砺,惺惺相惜。比如对瞿秋白,对冯雪峰,对萧红;恶的唇枪舌战,口诛笔伐,比如对梁实秋,对胡适。所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说实在的,鲁迅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深恶痛绝,痛加挞伐,于茫茫黑夜之中郁闷彷徨,渴望一线黎明。用现在的话说是一枚“愤青”,而且我还要加上是一枚硬骨头的“愤青”。鲁迅倾向革命,他的政治色彩是很浓的。所以,毋庸置疑,他是左翼文化的旗手。但他终没有加入任何政党。对于当时中国的黑暗,他也仅止于批判,也并没有找到出路。

张爱玲

      相比较而言,张爱玲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也可以说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对社会、对政治漠不关心(也可能由于她自身的原因,她是藏起了这种关心)。所以,她根本不屑批判。她的生花妙笔,只用于写周遭的生活,那些琐碎的人性。打个不恰当的比喻,鲁迅的批判是实指——黑暗的现实,黑暗的统治,卑琐的文人,麻木的国民性。他有强烈的拯救、变革的意愿在其中。而张爱玲的揭露是虚指——人性的阴暗面。这种阴暗面不分种族,不分阶级;不分时代,不分地域,如影随形——藏在人心最深处的角落。而且根本无以拯救(起码在很长一个时期)。这是最可哀悯之处。读鲁迅,我们可以义愤填膺,血脉贲张,站在高处,指点江山;但是读张爱玲,我们只有更加萎靡、伤痛,恨不得扭头看一看,身后是否还拖着一条尾巴。

      鲁迅和张爱玲,他们是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舞台。不同类的物质,怎么有可比性呢?你能拿高楼和蔬菜比高低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