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 焦糖玛奇朵·早茶夜读

 早茶夜读 2021-09-10

文  |  焦糖玛奇朵

本月主题书确实没有(重)读,读过的也早还给老师(此处切入老师画外音:并没有收到!);然而与几本主题书的作者倒是各有些机缘,赶上今天是教师节,不如拉杂些八卦,赎回些碎银两。

《接触与碰撞》的作者是一对学界伉俪,李老师在母校执教,田涛老师则大名既不限于法学,更不限于学界。他治法律史,尤其是通过契约票证等法律文书的辑佚整理,钩沉法律制度的真实应用“场景”,做得既细致又有趣。更重要的是,田老师是个妙人,法律史研究之类的,在他说是“正途”,却也更像是“余兴”,他真正投入大力气的是收藏。藏书,藏物——又绝非如今活跃于拍卖场子那些把老物件儿当新股票一般的“投资人”藏家——他深谙版本学与目录学,珍本善本也好,票据文牍也好,乃至其他家具物什,一桌一椅一抚尺,内里皆有阔达深远的旨趣。我只在多年前听过一场他的讲座,“信手拈来”竟不是修辞。当时最羡慕是隔壁寝室法律史专业李老师的学生,常能被召去导师家里做客闲谈,顺便就参观了“法律史”现场。可惜天不假年,田涛老师2013年忽然心脏病发辞世。前数月在一个聚会上,说到一个法律史领域的课题;一位学者叹息,田涛去世太早,这课题——只有他真有能力完成;其他人要做,那也就是凑趣儿吧。

我当时心下略感到“学术研究”这档子事的残酷:竟是不仅要与活着的同侪们“卷”个没完,好容易弄出些什么,还免不了被冷眼旁观的放在一个虚拟却也真实的坐标系上来评价;Otherwise,学术生命这件事比到最后,有时也可能只是在比物理生命。所以教师节,祝福老师节日,最实在的可能还是“身体健康”。

《西法东渐》是本好书,我本科时读过初版本,有助于冲破高中教科书的“知识障”,林林总总提供了非常多的有用线索,有心之人随便扯住一个线头,都能织出一件得体的珍珠汗衫;而且附录相当实用,前几年还用到过其中的人名索引。也与作者有一饭之缘,王教授是相当风趣随和之人;我一时受到和煦春风感召,刚开席各人做过自我介绍,我忽然脱口而出“感觉您特别眼熟”!“哦?像谁?”——答不出!我于是整顿饭都在苦苦思索,想为自己抛出的梗寻一个call back。最后锁定答案是某位古早TVB甘草演员。但这种答案毕竟也不成话,只能自己一边吃着芷江鸭一边脑内循环着王菲的声音——“没,没想到答案,那我也不要寻找题目”。

《法治源流》的作者要从师承上来说,或可攀附得稍不牵强。唯一见过的一面,是在前辈学者的葬礼上。作者彼时作为逝者最成功优秀(in Chinese,“成功”在某些语境下有着相当具体而狭隘的标准,such as副部级;且又直接可以被换算为“优秀”)的弟子代表,却又碍于那种“成功”而必须分外低调。书生故事的上篇“学而优则仕”多有雷同,下篇“仕途艰险”则各有各的情节,至于尾声“退步抽身”就更是机缘难料了。于今之学,法律更是与这种故事模板,天生近便。细论“源流”,总归一切有尽头。

哇,写过一千字了!不能再写了,不能给老师们鞠躬送束脩已是惭愧,为了碎银子消费老师,更得有个限度(被自己的良知感动!)。教师节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无论祸福,都不要提菩提老祖的名字!——AKA“权责统一,法治之光”。

杨早新书

绿茶新书

邱小石新书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

本期编辑:白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