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潇湘快评】万志勇/把“德先生”请进课堂

 潇湘原创之家 2021-09-11

把“德先生”请进课堂

作者:万志勇

1919年,为将“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科学)”请进中国,爱国青年发动了“五四”运动。“德先生”可以创设一种平等自由宽松的环境,“赛先生”可以找到规律、方法和捷径,“德先生”和“赛先生”齐心协力,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而“德先生”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必须把“德先生”请进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教学为什么千篇一律、死气沉沉、效率很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教学民主还没有受到普遍重视,“德先生”还没有走进课堂。教师居高临下,摆起架子,动辄训斥者,有之;不了解学生实际,不听取学生意见,随意决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者,有之;只顾自己讲得痛快,不管学生的反应,旁征博引,海阔天空者,有之;压制学生的新奇想象和逆向思维,轻视学生的见解,不允许学生越雷池一步者,有之;搞“一言堂”、“满堂灌”,“目中无人(学生)”,不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还挖苦、讽刺、歧视、辱骂、体罚甚至驱赶学生,造成师生之间的尖锐对立。课堂教学的不民主,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气氛和效果,影响到师生关系,还影响到学生民主意识的形成。
造成课堂教学的不民主,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太长,形成一种超稳定结构,封建意识在许多中国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是思想方面的原因;当今社会的封建因素还在各个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必然影响到教育,是社会方面的原因;中国的传统教育,过多地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育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些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有的教师观念落后,方法陈旧,也还有师德和工作责任感方面的原因。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再不把“德先生”请进课堂,贻误的将会是一代人。
怎样才能将“德先生”请进课堂?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要真正认识到实施民主教学的意义。将“德先生”请进课堂,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上,通过不同见解之间的平等讨论、争鸣,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创新。在这样一个有疑问、有迷惘、有争论、有收获的课堂上,优等生得到提高,后进生受到带动,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启迪,相得益彰。而学生的许多见解和问题,常常是教师事先没有想过的或没想到的。这样一来,教师也得到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只有在民主教学的课堂上,教学气氛才会活跃,师生双方都处于紧张而又轻松愉快的情境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才会呈现出一派生机,学生也才会有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情境。民主教学有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并使师生成为教育的共同受益者。当教师成为教学中“平等”的一员,一些激动人心的现象与深远广阔的珍贵思想就可能会因此而产生。
其次是要解决教育思想问题。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还学生的主体地位。韩愈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平等的主体,允许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也应允许学生对这些知识或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就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独到的见解,在课堂教学或课余商讨中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交流看法。尽管学生的说法不一定全面、正确,但从中却可以看出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只有这种民主的教学作风,才可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打开学生的思路,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造就一批积极进取的、具有健全人格的新时代青年。许多优秀教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语文教学改革家魏书生的课堂上,学生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可以“有多大劲使多大劲”地“辩论”。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对学生提出“三个欢迎”和“三个允许”的开放政策,即欢迎质疑、争辩和发表意见,允许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天津著名特级教师李鉴蕙在课堂上提倡七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争论到炽热化时允许学生自由抢接话茬发表意见,不必举手等待教师批准。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思想,这样的教学,能充分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使学生的人格得到真正的尊重。
第三是要解决方法问题。在课堂中实施民主教学,说说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教师不仅要能够全面理解教材,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把握教学内容,还要善于引发学生联想,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驾驭能力,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放”得适度,“收”得恰当。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使不同层次和有不同需求的学生各得其所,都有收获,使师生实现情感交流,智能迁移,教学相长,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和谐完美的统一。

具体的操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对话式。这是一种变教师一讲到底为师生间平等参与、多向交流的民主教学形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为教学创设一种无拘束、无畏缩、畅所欲言,敢于争论的民主氛围。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智能水平,精心设计提问,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闪耀智慧的火花,让每一位学生都切实感到“展示自己”思想的乐趣和荣耀。尤其要倡导学生对教师的观点进行质疑,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当然,并非学生所有的发言都完美无缺,教师首先应当肯定其思辨的勇气和可取之处,其次则以诚挚的态度疏导、辨析,令其心悦诚服,保持学生继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信心和热情,而这正是实施民主教学的关键点。二是讨论式。这是一种以学生间民主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备课时,教师对需要讨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反复推敲,防止过深或过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了解信息,对学生的研究给以鼓励,在必要时介入指导,使讨论不偏离主题,要注意控制时间和局面。为了便于操作,可将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还应指出的是,讨论小组内肯定有口若悬河的活跃人物,也有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腼腆者,优等生后进生也不可能一开始就融洽地进行民主交流。教师有必要帮助交流有困难的学生确立正确的交流态度,并指导其实施有效的交流行为,同时,利用全组的情境帮助其改变地位。当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在小组里的地位是别人替代不了的时候,民主交流的情境就形成了。

作者简介

万志勇,退休人员。曾在中小学任教,做过中学校长、教研员,后来做教育行政工作。退休后读点书,写点字,唱点歌,散点步,养点花,种点菜,自得其乐。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      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严树林专辑

何贵专辑            夏四文专辑         逸仙散文专评

高三九专辑         赵光专辑              卢从正专辑

长寿采风专辑      彭盼兮专辑         熊业民专辑

李细田专辑           “党在我心中”特刊专辑

童锦华专辑          王飞帆专辑          方东清专辑

方罗平专辑           刘朝朝专辑          刘博专辑

易迎华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