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21) 三绝句 其三 唐·杜甫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杜诗解》: 右绝,写殿前兵马即盗贼。“杀人”,“人”字妙。并不杀贼可知。 《读杜心解》: 注意尤在此章。刺中人典军也。禁军之害,等于山贼羌、浑,可以鉴矣。 《杜诗镜铨》: 笔力横绝。此等绝句,亦非他人所有。 (22) 题城南杜邠公林亭(时公镇淮南,自西蜀移节。) 唐·温庭筠 卓氏垆前金线柳,隋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分(一作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北梦琐言》: 杜邠公自西川除淮海,温庭云(筠)诣韦曲杜氏林亭,留诗云:“卓氏垆前金线柳……”邠公闻之,遗绢一千匹。 《围炉诗话》: 杜悰以西川节度移淮南,温飞卿题其林亭云:“卓氏垆前金线柳……”杜氏赠之千缗。使明人作此题,非排律几十韵,则七律四首,说尽道德文章、功业名位,必不作此一绝句;又,如此轻浅造语,杜氏亦必以为轻己。风俗已成,莫可如何也! (23) 杂曲歌辞 其四 少年行四首 唐·王维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摩诘《少年行》诸篇俱激烈慷慨。 《唐贤清雅集》: 雄快事说得安雅,是右丞诗体。 《唐人绝句精华》: 王维此题共四首,大抵美游侠能立边功,又悯其赏功不及,观第二首“孰知”二句与第四首末句,此意显然。 (24)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对床夜话》: 唐人绝句,有意相袭者,有句相袭者。王昌龄《长信宫》云:“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孟迟《长信宫》亦云:“自恨轻身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又杜牧《沈下贤》云:“一夕小敷山下路,水如环佩月如襟。”白乐天《暮江吟》云:“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刘长卿《送朱放》云:“莫道野人无外事,开田凿井白云中。”韩偓《即日》云:“须信闲中有忙事,晓来冲雨觅渔师。”此皆意相袭也。 《升庵诗话》: 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 《唐宋诗醇》: 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诗境浅说续编》: 上二句写江天晚景入妙。后二句言一至深宵,新月如弓,正初三之夕;其时露气渐浓,如珠光的皪,正九月之时。夜色清幽,诵之觉凉生袖角。通首皆写景,惟第三句“谁怜”二字,略见惆怅之思,如水清愁,不知其着处也。 《全唐诗佳句赏析》: 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②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七绝《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约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活像一幅油画。“铺”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后两句写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弯如弓,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薄暮时分风光,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25) 听曹刚琵琶兼示重莲 唐·白居易 拨拨弦弦意不同,胡啼番语两玲珑。 谁能截得曹刚手,插向重莲衣袖中。 《履斋示儿编》: 杜诗《戏题画山水图》云:“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即白乐天《听曹纲琵琶示重莲》云:“谁能截得曹纲手,插向重莲红袖中。” 《侯鲭录》: 白乐天《琵琶行》云:“曲罢曾令善才伏。”而善才不知出处。《琵琶录》云:“元和中,王芬,曹保保有子善才,其孙曹纲,皆习此艺。次有裴兴奴,与曹同时,其曹纲善为运拨,若风雷,不长于提弦;兴奴则长于拢撚,下拨稍软。时人谓纲有右手,兴奴有左手。”乐天又有《听曹纲琵琶示重莲》诗云:“拨拨弦弦意不同……”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