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文化的鼻祖,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但是,易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灼灼泛光,无时无刻不在指引着中国人的思想。
何为象数派,何又为义理派?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合起来解释象数义理这四个字。 需要注意的是,古人只提出了象数义理这四个概念,但是,却没有对象数义理作出进一步的阐述。我自己根据象数义理与易经的关系将象数义理做出了进一步的说明,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明白象数义理的意思。 先上结论,象数义理就是中国人理解世界万事万物的四个方面。也就是说,我们分别从象的角度去理解事物,从数的角度去理解事物,从义的角度去理解事物,从理的角度去理解事物。
我们先来说一说理。 在象数义理这四个字中,理排在最后,但是,理既是人类理解万事万物的起点,也是理解万事万物的终点,所以,我们在说象数义理的时候,要先说理。 理解就是指人在潜意识深处对事物有了全面的了解,并且这种了解并不能完全用语言来表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长相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面容赢瘦,尖嘴缩腮,身躯像个食松果的猢狲,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从虎腹上割个四四方方一块虎皮,收起一幅,把一幅围在腰间。 揪了一条葛藤,紧紧束定,遮了下体。白布短小直裰披在身上,将虎皮脱下,联接一处,打一个马面样的折子,围在腰间,勒了藤条,这等样才像个行者。 黄发金箍,金睛火眼,身穿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踏一双麂皮靴,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耳额颅阔,獠牙向外生。 象。 我们再来说一说象。 象的全称叫做人象。所谓人象,就是指用人作为载体来表达所有的信息。也就是通过有一定规律的肢体语言,行为动作等来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我们对他人挥动拳头,就算一个字都不说,别人也知道你想要揍他。当你对其他人做出拥抱状的时候,就算你一个字都不说,别人也知道你是在欢迎他。 在语言诞生之前,人们往往用肢体来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不远处有猎物,有危险正在靠近,和其他部落的战争等等。
人象是整个人类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人类所有其他的表达方式都是建立在人象的基础上。 推而广之,我们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万事万物,比如,一条狗,一条河,一座山,一场战争以及天地宇宙的万事万物等等。 数。 这里的数全称是术数。也就是以太极为基础,运用由太极衍生出来的阴阳,四象,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等理论来理解事物的方法。 具体何为术数呢?我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我们从小学开始学习1+1=2开始一直到大学学习微积分,线性代数等等,都属于算数。 我们在解答算数题目的时候发现,所有的参数都是非常精准的,如果缺失一个参数,那么,这个数学题就无解。 比如,我们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那么,我们必须要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边长。只要知道了两个直角边的边长,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得出斜边的边长。 现在,我们假设一条直角边为3,另一条直角边为4,那么,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斜边为5. 但是,如果我们只知道其中一条直角边长3,却不知道另一条直角边的边长,那么,我们就无法得出斜边的边长。 我们将这种所有参数都齐全的数学问题称为理论数学。 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总是有参数是我们没有掌握的。 举个例子,山顶上有块石头被风吹得滚落到山脚,请问,具体会落到山脚的那个点?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理论数学和实际事物之间有一个偏差。 那么,在实验室中是不是这样呢?举个例子,我们常说,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这个是通过实验室实验得出的数据,但是事实上,每一次在实验室测量的数据都有细微的差别,可能是几厘米,也可能是几毫米,只不过这个差别太小了,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才会得出结论,光的速度是299792458m/s 。但是这也说明了一点,任何理论和实际结果之间都是存在偏差的,只不过偏差有的大,有的小。 为什么会出现偏差呢? 原因在于,总有我们不知道的因素在影响实践的结果。也就是说,即便我们知道了影响实践结果的100个因素,肯定还存在第101个因素在影响这实践的结果,如果我们知道了10000个影响实践的结果的因素,肯定还存在着第10001个影响实践的因素不为我们所知。 这些已知的因素和未知的因素共同影响这事物的结果。 而术数,就是从未知因素的角度来计算事物的结果。 在上面石头滚落山坡的例子中,我现在把问题变一下,山顶上有块石头被风吹得滚落到山脚,现在知道有关石头本身的一切信息,包括重量,大小,形状等等,以及风的一切信息,包括风力的大小,方向等信息,但是,却无法知道关于山坡的任何信息,比如倾斜度,光滑度,有无树木阻挡等等,请问,这块石头最终会落到山脚的哪个点? 对于个人的情况也是如此,比如,在高考之前,要计算自己考的如何,应该怎么算?我们知道,高考的结果涉及到很多方面,平时的成绩,临场的发挥,乃至于一些突发事件等等,都有可能影响高考的最终成绩,而这些因素往往是信息缺失的,也就是说,在实践中,一个人不可能了解所有的信息从而对未来作出一个十分精确的判断,总有一些信息是缺失的,通过算数的方法就无法得出结论,就只能用术数了。 还是上面那个石头从山坡上滚下来的例子,在具体的实践之中,人是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总有一些影响石头的着落的的信息无法为人所知,所以,这就是实践和理论的区别。
在本文的后面,我会对术数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讲解,在这里就先介绍到这里。 义。 义就是指文字。 天地宇宙万事万物,都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没有用文字表达不了的事物。 人类从诞生以来,创造出了非常多的语言和文字。我们中国人使用的,就是中文字。 对于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两个人来说,交流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中国的文字包括字和文。 其中字就是指一个一个的汉字,文就是指文章。 字。
我们知道,在人类社会最开始的时代,是没有文字的,那么古人是以什么为依据创造了这些文字? 也就是说,这个字为什么要这么些而不是那么写?一个字这么写的依据是什么? 中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阶段。 其中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始祖。 那么,我们的祖先根据什么规则创造了甲骨文呢? 我先举几个例子: 东。 我们看一下东的字形演变过程: 东对应的人象,就是人举起双手放在眼睛前面做眺望状。如下图: 我们知道,既然是眺望,那么,要看的东西肯定非常模糊,不清晰,太阳出来之前,东方是一片鱼肚白,非常模糊不清晰,需要人眺望才能看清楚。东字的写法,就是人举起双手。 在古代,古人认为东方属邪,所谓邪,就是看起来像是看清楚了,但是实际上却是没有看清楚的意思。 东字还有东道主的意思,也就是宴请宾客或者举办什么活动的时候的主办人。也可以理解为别人在宴会或者活动上都是两手下垂,只有东道主举起双手,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再举个例子, 黄。 我们看一下黄的字形演变过程: 黄对应的人象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其引申义之一是一种颜色。我们知道,中国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皮肤都是微微的黄色。故而黄字可以表示一种颜色。 黄字还可以表示色情的意思,也就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事情。 黄字还可以指代整个人类。比如,黄帝,其意思就是整个人类权力最大的人。 在甲骨文中,除掉部分表示天然事物的名词之外,其他的甲骨文的字形都是依据人来创造的。而用来表示人造物的名词,也是依照人象创造出来的。比如: 门。 我们看一下门的字形演变过程: 门对应的人象,是人的左脸和右脸。如下图: 后世便把和脸具有类似形状的东西称为门。 酒。 我们看一下酒的字形演变过程: 酒对应的人象,是人闭着眼睛闭着嘴。也就是人嘴里含了一口酒然后闭着眼睛在品尝的样子。如下图: 这部分名词主要是人造物的名词,比如上文中的门和酒,它们都是人造的,其字形依据从一开始便是以人为依据创造的。 但是,还是有一些字是直接依据事物的具体形状创造的。这部分字主要是表达天然生成的事物的名词,比如: 虎。 我们看一下虎的字形演变过程: 我们看到,虎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和老虎很像,几乎就是照着老虎的样子画下来的,但是小篆的字形则和老虎完全不同,完全看不出老虎的影子。 虎字小篆的字形其造字的依据是人射精之后阴茎还能够继续勃起,其引申义就是非常强。一般人射精之后阴茎便无法再次勃起,只有极少数人射精之后还能够继续勃起,说明这些人就像老虎一样强。也可以理解为,老虎的骨头大补,吃了老虎的骨头之后,人的阴茎能够在射精之后马上继续勃起。 牛字。 我们看一下牛的字形演变过程: 我们看到,牛的甲骨文和牛很像,几乎就是照着牛的样子画下来的,但是小篆就完全和牛的样子不同了。 牛字的字形依据,刚开始的时候是牛,但是到后来,牛字的字形就变成了一个人把头伸了出来。也就是人用牛耕地的时候,往往会把头向前伸。如下图: 同时,牛也有牛气冲天的意思。也就是当一个人把头伸了出来的时候,可以理解为这个人牛气冲天。如下图: ![]() 如果牛仅仅只是指一种动物,那无论如何都不会有牛气冲天这个词语。因为牛最多只是比人力气大一些,从地位上说,牛反而要供人驱使。 但是当到小篆的时候,所有的汉字的字形全部都变成了以人为依据。 以下这些字暂时没有发现甲骨文的写法,其最初的字形就是小篆。可以理解为甲骨文时期,这些字还没有被创造出来: 比如,师字。 我们看一下师的字形演变过程: ![]() 师对应的人象为一个人站在原地举起胳膊。我们知道,当老师讲课的时候,就是站在讲台上举起胳膊。所以,师可以指代讲课的人。如下图: ![]() 另外,在军队中,将领指挥士兵冲锋的时候,往往会站在原地,将手指向前方,让士兵冲锋。所以,师也可以指代军队。如下图: ![]() 假。 我们看一下假的字形演变过程: ![]() 假对应的人象,是一个人双眼看着另一个人的同时伸手去摸这个人。如下图: ![]() 也就是这个人明明看见了另一个人,却假装没有看见,还要用手去摸这个人。意思就是这个人很假。也可以理解为借助,也就是除了用眼睛看这个人之外,还借助于手来感知这个人。 假字又有假借的意思,也可以通过这个动作反映出来,也就是人除了用眼睛去看一个人之外,还借助于手来感知这个人。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小篆之后到清末之前的所有的中国汉字,其字形的依据都是人。 也就是说,当古人要造一个字的时候,是先把这个字要表达的意思用人表达出来,然后在根据人的形象造出了字。 我把和文字一一对应的人的行为称为人象。并且每一个汉字都对应一个人象。 那么,这个结论到底正确不正确呢? 如果你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吹毛求疵,要想得到一个绝对精确的答案,唯一的方法就是造一个时光穿梭机,通过时光穿梭机穿越回古代造字的那个时代,然后亲口问那个造字的人,问他这个字的字形的依据是什么。 但是,在时光穿梭机造出来之前,我们都无法得出一个完全精确的答案。 那么,是不是没有完全精确的答案就无需学习了呢? 在这里,必须要说一下我们对待社会科学的态度。总所周知,社会科学就是对人类社会进行研究的学问。对于自然科学而言,所有自然科学都存在着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水在0摄氏度的时候会结冰,哪怕多一度都不会结冰。光的速度是每秒钟30万公里,一点偏差都不会有。等等等等。 但是,社会科学在很多方面却是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的。比如,马克思认为,物质是不存在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句话是怎么得来的呢?马克思对此的解释是从宇宙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得来,得出了这个结论之后,又反向运用来解释整个世界,发现能够解释得通,没有任何漏洞,那么,这个概念就是正确的。 同理,我认为,所有的汉字其字形的依据都是人。也是我通过对所有的汉字进行总结概括得出来的结论,得出了这个结论之后,又反向运用来解释所有的汉字,发现从小篆之后到清末之前造的所有的汉字都符合这个结论,没有任何一个汉字例外。 一部分甲骨文和清末之后造的汉字没有对应人象,其原因在于,甲骨文是汉字的雏形阶段,这个阶段尚没有系统的造字规律,故而有一部分汉字其字形是依照事物本身的样子造出来的,但是,到了小篆阶段,这部分汉字也都变了过来,变得全部依照人来写字形。 而清末之后,由于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国人便也没有依照祖先的造字规律来造字了。 比如锇,钇,钴等字,不是说不能用人象来表示出这些字,而是说这些字的字形所对应的人象和它的意思没什么关系。
我们知道,《易经》写于商朝末期,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字出现于商朝末期,而《易经》就是中国有记载的第一本书。换句话说,以后中国数千年中出现的无数本书都是由《易经》的格式推演而来。 那么,我们知道,在现实中还有词和句子。但是,我们认为,词和句子是由字和文章演变而来,可以看成是字和文章的延伸。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象,数,义,理是我们中国人理解万事万物的角度。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象数义理具体的意思了。我们知道,在历史上,对于易经的研究一直分为两个派别,一个是象数派,一个是义理派。 那么,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呢? 所谓象数派,并不是说从象和数的角度去理解易经,或者说是以象数为主去理解易经, 所谓义理派,也不是说只从文字的角度去理解易经,也不是以文字为主去理解易经。 事实上,无论象数派还是义理派,在理解易经的时候,都是从象数义理四个部分来理解易经,不同之处在于,象数派在理解易经的时候,不唯书,不唯圣人言,偏重于自己的理解,以达到在实践中能够具体运用。 而义理派则是在理解易经的时候,要多读书,以圣人言为标准,以达到圣人的标准。 在历史上,象数派以朱熹为代表,义理派以孔子为代表。 从二者关于易经的注释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孔子作《易传》对易经进行注释,《易传》中只有文字,没有图像和数字,读者只需要对《易传》进行多次阅读,即可掌握孔子的思想。朱子将河图洛书和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定位中国文化的源头,但是,无论河图洛书还是太极图,都是只有图像和数字,没有一个字。其原因就在于朱熹是希望后来人要有自己的理解,要自己对这些图象做文字方面的注释。所以,朱熹对于河图洛书和太极图一个字都没有写。 象数派和义理派各有优劣,对于象数派来说,所理解的每一点都是自己的,这样更有利于在实践中具体运用易经。但是缺点则是易经很难读懂,往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够读懂,并且不同的人理解起来千差万别,往往莫衷一是。 而圣人言往往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并且超过了很多普通人的理解,读圣人言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易经,但缺点就是关于易经的理解毕竟是别人的,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往往没有那么得心应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