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人的存在,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些极简单的道理。

 听岚 2021-09-11

GOOD  NIGHT

你跟时间相视而坐,相处交流,莫用力过猛,时间也有自尊。
今天推荐一本书——《万物皆有欢喜处》。
读完这本书,去看了一下微读和豆瓣,鲜有人写书评,可能是受众的原因,但是个人对这本书极其喜爱。因之推荐一下
吾曾心醉丹青画,少小离家。秋月春花,大道未成徒自嗟。而今汝去为雕匠,却为粮麻。艺海无涯,勤奋钻研结硕瓜。
不知道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屏幕面前的你有何种想法?

我想到的是张载的那句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而,比起所谓的成功,更让人值得去追求的生活是宠辱不惊的状态。

曾跟朋友说过,我喜欢钢笔,在这个只需要敲键盘的时代,不知道有这个爱好的人还有多少?

以前的墨水,现在的笔囊,工作至今,中性笔大行其道,一直都是钢笔伴身。工作的地方两支,家里三支。出门读书也随身携带自己的钢笔。
而在上面这本书中,我看到《最后一家修笔店》时,心中不免感慨万分。
这是一个儒雅的、颇具耐心的老实人,本分了一辈子,也因太过本分而落伍,他的店铺落伍,他的手艺也落伍,却是最奢侈的落伍。这些年,我们失去了钢笔,也失去了许多其他东西。
有一个朋友,她的妈妈是非遗传承人。
我曾问过她,为啥不去继承她母亲的衣钵?
从她支支吾吾的言语中我能感觉到,有叛逆,有独立等诸多复杂的情绪混杂,却唯独没有那种不屑或者鄙夷的感觉。
她朋友圈中时不时更新阿姨的动态,也能看出对这一传统的自豪与支持。
可能我们还年轻,不懂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不知道等我们懂的时候,会不会还有机会?
但是,我真的挺佩服那些能在这条路上坚持下来的人,那些能工巧匠、手工艺人,是你们让这一缕香火绵延不绝,是你们让传统文化能在这块节奏的生活中留有一方净土,有的人“守得云开见月明”,但或许,大部分人没能看到那一天,不过种子既然已经种下,必有成材的那一天。

自己前前后后买过三次印章,都是送给朋友的,有龙凤呈祥,也有胡杨木,有阴文也有阳文,但是貌似自己却没给自己留一个。哎,不说了。回头就给自己做一个。
这是我华夏文明的见证,她流传至今,其经历的曲折,岂是一言可以概括的?
作者能够将这些诉诸笔端,成于书籍,已是不易,我们读之,不是因为作者,而是因为文字,因为其背后的诸多不易。
所以,很感谢作者。
试想也是,书的推荐序有一篇是周国平写的,另外两人不太熟,但仅此一人,不难想象,这本书承载着的重量。
我们面临的诱惑太多,如何才能忠于自己的内心,只有静下来才能知道。
如书中作者所言,所有的一切,都无需被附加太多。
晚安~
— / END / —

你若喜欢,点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