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第134期 2020年,必定是载入史册的不寻常的一年,对上海的轨道交通而言也是如此。10号线二期、18号线一期今天通车,而15号线基本建成也计划于明年春节前通车。而在开了三家万达广场的闵行区境内,轨道交通网络也正在逐渐加密。今年,就有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轨道交通嘉闵线、轨道交通23号线先后进行了选线专项规划的公示,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13号线西延伸:钥匙尖上的新动能今年6月,上海市交通委公示了《上海市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工程选线专项规划(草案)》:工程自13号线金运路站引出,至17号线诸光路站,在联友路—诸光路段与规划25号线共线。线路途经嘉定、闵行、青浦3个行政区,经过的主要区域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徐泾镇、华漕镇等,近期可与规划嘉闵线、17号线、2号线等换乘。全线设置5座车站,分别为纪翟路站、芳乐路站、季乐路站、运乐路站和诸光路站(以上均为暂命名)。
规划方案示意图(图片来源于上海发布,下同) 线路走向:本次公示范围内,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工程总长约9.6公里。线路起于轨道交通13号线金运路站,沿金沙江西路—纪宏路—联友路—金丰路—诸光路走行至诸光路站。全线设置5座车站,分别为:
纪翟路站(暂命名) 
芳乐路站(暂命名) 
季乐路站(暂命名) 
运乐路站(暂命名) 
诸光路站(暂命名) 如果说,闵行区的版图如同一把“金钥匙”,那么虹桥枢纽以及虹桥前湾地区则是闵行区这把“金钥匙”的钥匙尖。而时间倒推20年前,这一区域是闵行区相对边缘的北三镇——华漕、诸翟、纪王。随着2010年虹桥枢纽的启用,这一区域彻底翻身由麻雀变成了金凤凰,并在此筑起了引人注目的巢穴,吸引更多的资源在此集聚: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电竞小镇、国际社区、国际学校……资源集聚的同时,这一区域近枢纽而无轨交的尴尬也逐渐显露出来。那么,13号线自东向西第四次穿越苏州河,由嘉定区进入闵行区北境之后,彻底激活了原先的北三镇——如今的虹桥前湾地区,也为闵行这把“金钥匙”的钥匙尖注入了新的动能,让其作为长三角客厅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增强。嘉闵线一期:串联闵行南北的主心骨如果说,13号线是激活了闵行区的北境,那么“千呼万唤始出来”嘉闵线一期(城北路站-银都路站)可以说是串联闵行区虹桥、莘庄两大主城副中心,连接闵行区北部、中部与南部的主心骨。这条线历经了近20年的规划,从早期的5号线北延伸,到后来的17号线,再到后来的20号线,最终于2016年定名为嘉闵线。改变的是名字和线路,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方便沿线居民出行的初心不应改变,促进闵行南北连通的使命不会改变。规划嘉闵线(城北路站—银都路站)是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南北向市域线,线路途经嘉定区和闵行区,自北向南经过的主要区域有嘉定新城、南翔、江桥、虹桥商务区、七宝、莘庄等,与轨道交通线网中多条线路换乘。
规划方案示意图 如规划方案示意图所示,闵行区内的8站,银都路站可与5号线换乘,七莘路站可与12号线换乘,七宝站可与9号线换乘,虹桥站可与2号线、10号线、17号线和机场联络线(在建)换乘。而莘庄正中心的莘建路站未来大概率能与1号线西延伸进行换乘(以后续规划方案公示为准),而沪星路站则很有可能成为未来远期的25号线换乘站。
银都路站、莘建路站 
七莘路站(暂名) 
七宝站(暂名) 
沪星路站(暂名)、迎宾三路站(暂名) 
虹桥站(暂名) 如果说13号线西延伸的公示是“符合预期”的话,那么嘉闵线一期的规划公示一出来,关于增设银都路站的规划可谓是赢得一片喝彩,对莘庄南、颛桥以及南闵行区域来说属于“意外之喜”。嘉闵线银都路站与5号线的同名站点可以实现同站换乘,5号线+嘉闵线通过这一站的串联,彻底形成闵行区南北向的发展主轴线——嘉闵线-5号线轴线,不仅沟通了虹桥、莘庄两大副中心,还能兼顾南闵行区域与虹桥枢纽地区的快速连通。嘉闵线的意义不仅于此,该线还能在一定程度程度上解决闵行区“北部缺纵线、南部缺横线”的结构性矛盾。自北向南,闵行区及周边的13、2、10、机场联络线、9、12、1、5可以通过嘉闵线进行串联,解决了原先只能乘坐常常遇上拥堵的虹桥枢纽4、5路或者轨交必须要去市区兜一圈的现状不足,大幅缩短乘客的时间成本,提高乘坐的舒适性与便捷度。正是因为看到了嘉闵线的发展轴线地位,闵行区南七宝的中谊路附近、嘉定区陈翔路附近的居民增站呼声很高,想必公示期间交通委也收到不少增站的请愿,希望最终能有一个合理的方案。23线一期:为吴泾与江川的复兴吹响了奋进的号角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临近年末最后公示的一条线,但并非最不重要。23号线作为连接徐汇和闵行滨江区域的一条近江线路,结合黄浦江两岸的综合开发,未来的潜力还是值得期待的。先看线路:拟建轨道交通23号线一期线路总长约28.5公里,线路起于闵行开发区站,主要沿东川路—龙吴路—天钥桥路等道路走行至上海体育场站;设置22座车站,分别为闵行开发区站、文井路站、华宁路站、金平路站、东川路站、沪金高速站、紫竹高新区站、江川东路站、紫龙路站、放鹤路站、吴泾北站、墨江路站、澄江路站、龙吴路站、景联路站、华泾路站、徐浦大桥站、龙瑞路站、上海植物园站、龙启路站、龙漕路站、上海体育场站(站名均为暂命名)。线路全线按照地下敷设方式进行规划控制。对沿线涉及的市政交通设施应同步规划控制。
规划概况 规划中还提到,线路设置一处车辆基地,为澄江路车辆基地,位于龙吴路以西、澄江路以南,与规划轨道交通19号线共用。按规划设计标准控制用地规模。车辆基地应进行上盖综合开发利用,功能将与地区规划、城市生态空间等相协调,并结合后续的方案深化进一步明确。
闵行开发区站-文井路站-华宁路站 
金平路站-东川路站 
沪金高速站-紫竹高新区站 
江川东路站-紫龙路站-放鹤路站 
吴泾北站-墨江路站-澄江路站 
龙吴路站-景联路站 
华泾路站-徐浦大桥站-龙瑞路站 
上海植物园站-龙启路站-龙漕路站 
上海体育场站 
澄江路车辆基地涉及规划要素方案平面图 别看23号线站间距不大,对周边的带动作用却不小,尤其对于吴泾、江川(老闵行)地区来说,这是为1992年前的老闵行区的全面复兴吹响了奋进的号角。老闵行区,90后、00后可能概念上并不太清楚,甚至有交大的新生初来闵大荒,常常会问为什么那块区域要叫“老”闵行?长话短说,现在的闵行区全境过去大部分为上海县,只有江川路街道和吴泾滨江地区在1992年之前为正宗的“闵行区”。合区之后,区别于新闵行区,原有的江川路区域的闵行地名依然存在,故俗称“老闵行”。“老闵行”是新中国第一座工业卫星城,缓缓流淌的黄浦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静静地看着四大金刚、一号路六十多年来起起落落的变迁。是曾经盛极一时的工业重镇,在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曾经没落过一段时间。我们公众号后台也经常收到老闵行和吴泾地区的读者留言:浦江镇都有仁济医院了、浦江镇都有2条地铁了、浦江镇都有万达了……我们吴泾怎么什么都没有?那时候的吴泾,在外人眼里,两面临水,是一个死角,交通不便,没有地铁,公共交通长期靠着“龙吴线”等市通郊线路苟延残喘。城区的风貌因为工业厂区的存在而显得有些灰头土脸。现在的吴泾,正在逐步转型,曾经的工业巨人正一步一步从泥沼中走出,并获得新生。生态环境也在日益改善,黄浦江滨江改造、兰香湖、吴泾间隔绿带的兴建,让这一曾经硬核的工业风区域,逐步走向了生态改善区域。闵行区作为既有黄浦江又有苏州河的上海三个城区之一,黄浦江的滨江牌最大的重任交给了吴泾的未来。上海2035总规里明确的战略留白区域的头牌给了这片滨江的区域——保障符合城市发展目标和功能导向的重大项目、重大事件落地。黄浦江边上上次战略留白如此面积的土地还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那吴泾这里,预留给具体什么重大项目、重大事件呢?这给我们充满想象空间,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好了,这期就和大家唠嗑唠叨这儿吧,如果觉得本文有用,欢迎收藏和分享。这三条公示的新线里,你最关注哪条呢?欢迎投票和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