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说·第104期 上期带大家神游了一下上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一部分,有六处革命遗迹,四处古人类遗迹,两处古代文明遗迹,五处古建筑,一处古墓葬和一个古代石刻。但这些还不到上海4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一半。本期,我们就来看看剩下的那个大类。
上期读者“Deny”留言说“我说上海没啥历史,都在苏杭。我老婆及其一家人脸色都不太好看然后我说上海有极其强大的近代史,气氛一下子缓和了。”这位读者说得没错,说上海的古代史,多少有些气虚。上海直到清雍正年间才因为清代海关初设(于康熙年间设立)而成为道台驻地,地位慢慢超过同府的华亭县。又因为近代为洋船洋炮轰开国门,进而赶苏(州)超杭(州),在1949年之际,上海竟然成了中国当时最发达的城市。因此,这一百多年的近现代史里,上海必然留下了浓重的色彩。本期,我们就以一条旅游线路来将这剩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串联起来。
 佘山是松江九峰之一,但在近代成为天主教的一大圣地,建有天主教堂。天主教会原先在徐家汇的气象观测站开始进行天文观测如地磁、授时等,渐渐发现徐家汇不适宜进行更深入的天文观测,遂开始在佘山兴建天文台。在20世纪初在西佘山顶安装了从法国订购的双筒折射望远镜和铁质圆顶。天主教会一直运营到抗日战争时期,后因租界和特权收回,政权易帜,天文台最终为国人接管。 从西佘山下来,还要步行一段才能到嘉松南路上的地铁九号线佘山站。虽然这段路依然非常艰苦,不过比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往返于佘山和徐家汇两大天主教圣地的信徒来说,这条路已经好走了不少。松江区一共有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古人类遗迹(广富林),有古代石刻(唐经幢),有古建筑(方塔),还有近代文明,种类方面徐家汇站8号口上来,往南走过徐家汇藏书楼跨街的一条走廊,来到蒲西路口,因为施工关系,建筑工地的脚手架遮蔽了徐家汇天主堂的风姿,以至于稍不留神就会走过。
 曾在1984年斯皮尔伯格的《太阳帝国》里出镜的徐家汇天主教堂全名天主教上海教区徐家汇圣依纳爵主教座堂。关于是否能入内参观,笔者两种说法都听说过,但目前疫情尚未完全解除,宗教场所一般也不会对非教众开放。不过笔者2019年确实免费入内参观了一下。 徐家汇天主堂为哥特式的天主教堂,其特色就是一对高耸入云的塔尖,与同在沪西的拜占庭式的息焉堂,简直完全不同。很可惜,这对塔尖并不是原物,在特殊年代,上海地区许多基督宗教的宗教场所的塔尖和圆顶都被拆毁。天主教堂朝东,往南不远处即为上期提到的徐光启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类别在上海的唯一一处。沿漕溪路向北至徐家汇五岔路口,往北即为华山路,华山路旧名海格路,为旧法租界的西边界路,沿华山路走到广元西路口,这里就是曾经虹桥路的终点。而在广元西路北面就是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这个命名颇值得玩味,因为此地为上海交通大学,而有交通大学名称的学校非常之多,但天下交大皆出于此的意味不言而喻。而不说“南洋公学”或许因为南洋公学这个名称用的时间不长,而很多建筑已经是改名交通大学之后了。总而言之,共有16处建筑入选了“交通大学早期建筑”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图书馆、新中院、中院、新上院、工程馆、科学馆、北四楼、执信西斋、文治堂、总办公厅、体育馆、新建楼、盛宅、华山路校门、史穆烈士墓、五卅纪念柱,等16个--摘自维基百科。从交通大学向东不远就是今天非常热门的网红马路武康路,而在武康大楼街对面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故居初建于1920年代,但宋先生1948年后才在此居住,建国后这里是宋庆龄参与国务活动以及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直至其1963年迁往北京居住,因此此故居的意义不仅仅是历史人物的居所,更是宋庆龄后半生的许多活动的见证。2001年,这里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庆龄故居内有一个时钟,停在20点18分,这是宋庆龄逝世的时间。宋庆龄在北京的居所也是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在后海醇亲王府内花园。 徐汇区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上期提到的龙华塔和龙华烈士革命纪念地。 从宋庆龄故居出来,向东在上海图书馆坐十号线往虹桥机场方向在虹桥路站换三或四号线中山公园下即可抵达圣约翰大学旧址,今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
 这座校园,位于苏州河的一个几字型河湾上,应该是中国地面上最早的大学。 圣约翰大学因其教会大学的属性,未能延续香火,于1952年全国院校大改动时解散,其主要的科系转入1951年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而校舍则于1954年后归新成立的华东政法学院使用(之前为华东师范大学分部)。如今,华东师范大学筹备设立申江书院(为圣约翰St.John的谐音)以精神复校而已。 穿过一百多年岁月锤炼的校园,走过苏州河上独一无二的校园桥,华政桥,便可到达华政校园的普陀板块,因此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由普陀区和长宁区共享的。从普陀一侧的校门向东,不久就走到曹杨路桥,桥下也就是十三号线和十一号线换乘的隆德路站。在此搭上十三号线可去往下一站。普陀区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上期提到的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思南路沿线其实还没有可以迅速抵达的地铁站,无论是十号线的陕西南路、新天地站,九号线的打浦桥站(泰康路出口),还是十三号线的淮海中路站,这一带还是需要步行多走走的。
 沿复兴中路走到思南路,往南便是思南公馆,以及思南公馆中的一片重要建筑,义品村。其中一幢便是当年中共中央驻沪办事处,因为当时保持工作低调的关系而将这里称为“周公馆”,但即便如此也是经历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敌特工作的。周公馆目前为免费开放,即便只是看一眼义品村的洋房也是值得一去的。 沿思南路往北,即为我们上期谈到的中山故居,若时间充沛,两地可同日前去,每处只需要1个小时就可大览其胜。
 科学会堂位于思南路南昌路口。原名法国学堂,最初为法国总会所在地,后来法国总会在今花园饭店新建,此处就捐给教育机构。1958年,新成立的上海科协正式入主此楼,由陈毅书写“上海科学会堂”。科学会堂还曾为2009年的大片《建国大业》取景处,包括蒋介石的办公室,毛蒋重庆会面等场景在这里拍摄。科学会堂为法国文艺复兴式样,是第八批也是最新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继续沿思南路往北,寂静慢慢后退,城市的喧嚣逐渐充斥耳膜。沿淮海中路向东行,至成都南路口,这里便是渔阳里,也就是我们上期所讲到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旧址。 沿成都南路向北,路面的噪音,逐渐为不远处高架上的引擎轰鸣所掩盖。但不知不觉间,你也走近了一片都市绿肺。在这里,你何曾想过也曾是市井嘈杂的生活景象。不过这里还保存了一些老建筑,例如中共二大会址。
 8. 中共二大会址 中共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召开,因为自第四批开始已经没有革命遗迹类的划分,在2013年被认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被分为“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中共二大的门牌号为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如今却变成“老成都北路7弄30号”。不过,后来公共租界将南北成都路打通,形成一条成都路。但后来租界收回,法租界的贝谛鏖路改名为成都南路,而原来的成都路则改名为成都北路。后来南北高架桥的修建,未被拓宽的成都北路变成了“老成都北路”。 唯一遗憾的是,现在已经无法想见中共二大代表如何在熙熙攘攘的里弄生活中秘密开会的。

2010-4
9.马勒别墅 沿着延安路高架稍稍向西走两个路口,便可看到一幢造型极为别致的别墅,周围还有模仿其屋顶造型多层建筑。这就是上海最有名的别墅之一,马勒别墅。马勒是一个普通的冒险家,记得小时候课本里记得他给自己的马匹喂方糖,而那时候方糖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孩是如何神圣而不可轻近的高级物品。 不过马勒别墅还在于他的建筑特色,它始建于1914年,但马勒接手之后,多少因为他是个瑞典裔的英国人,将其大变模样成挪威式的建筑,在上海的洋房中,北欧式的并不多见。而且其内部结构十分精巧,常常让人不知身在哪一层。其中还杂糅了一些东方元素,如楼道里的佛龛,以及门口的石狮子,也算是中西合璧了。

10. 中福会少年宫 从马勒别墅再往西,过静安寺就来到了中福会少年宫。一座少年宫能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显然得有一些别样的来历。没错,这座建筑是曾经在上海呼风唤雨的嘉道里爵士的宅邸,人称大理石宫。这在当年其实已经是公共租界的边界,也就是市郊。 嘉道里(Kadoori)按照名字来看其实并非英国本土人士,他们实际上是流散于伊拉克地区的犹太人,在英国殖民统治的孟买追随沙逊家族发家的。在英国各大、势力范围内,嘉道理家族不断扩大,至今他们在香港还有很大的产业,著名的半岛酒店就在他们旗下。 这座嘉道理宅邸是艾利·嘉道理主持家族事务时建造的,他们原先的宅邸失火了,而他的夫人也因为救火而不幸离世。艾利于是在大西路(今延安西路)准备新盖住宅,据说他将建造计划托于友人,但他遇人不淑,友人虽有建筑设计师却只爱杯中物,于是等艾利重回上海之时,友人长醉未醒,而友人转托的设计师却给他设计了一幢过于奢华的大理石宫,所消耗的钱财若换成粮食可以让14万人吃饱一整年。当然这次小小的事故早就了这座后来变成中福会少年宫的奇特住宅,而嘉道理家族则依然财运兴旺。 小学时,笔者曾与班集体一道参与过这里的文艺汇演,而后也就没再去过了。 2016年,静安区与闸北区合并,老闸北区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静安寺过去略有些周折,最方便的方法便是静安寺坐二号线到南京西路换乘12号线到曲阜路站。从曲阜路站下来,不久便能走到西藏路桥北堍,这里便是四行仓库战斗的所在地。
2017-12
关于四行仓库战斗,我们公众号着墨不少,在此就不赘述了。相信去年《八佰》热映之际,许多人也已经去当地打过卡了。那面弹孔密密麻麻的墙,宛若是几万万中国人的哭墙。
 从西藏路桥往南,遥遥便可看见宛如外星生命体的百联大厦和丽笙酒店,但当年这里能看见的第一高楼是国际饭店。 在南京西路和黄河路口的国际饭店,建于1934年,长年占据上海第一高楼的地位。这是在上海留名的匈牙利籍斯洛伐克裔设计师邬达克的最杰出的代表作。虽然后代人在纽约找到了国际饭店设计灵感的出处,但不可否认邬达克在贯彻设计理念上的高效,他总是能将欧美最先进最流行的建筑设计元素加入他的作品,使之到今天也丝毫不觉得落伍。避开南京路的人潮,沿着二马路九江路快走到外滩时,一座古朴的尖顶教堂定能让你驻足一观。 上海租界百年,教堂无数,能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目前仅有徐家汇天主堂和圣三一堂,圣三一堂为基督教堂,一般都比天主教堂显得简单质朴,久负盛名的教堂如以高耸的塔尖闻名的科隆大教堂、以繁复的天际线米兰大教堂、修建至今一百余年仍未完工的巴塞罗那圣家大教堂几乎都是天主教堂。而基督教堂在建筑的考究程度上则要低很多。圣三一堂在初建时即屡屡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教徒们不得不屡屡对此大修,某年台风过后,又告毁塌,只能临时另建。痛定思痛之后,英租界当局准备好好修建一座教堂,可最初找的设计师胃口过大,担心花费超支的英国人找了另一个设计师收尾,最终于1869年,今天所见的圣三一堂正式完工。当然这一个半世纪带给这座教堂就是一次次风雨洗礼,经历炮火和人祸的折磨,这里依然是一片闹中取静的好去处。 离圣三一堂不远就能听到海关大楼的东方红钟声,以及越来越少见的轮船汽笛声。外滩建筑群集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26座建筑物,跨黄浦、虹口两区,甚至还包括了连接两区的百年外白渡桥。 每一幢建筑各有特色,各不相属,却被归类,类似这样被一锅端的还有天津的五大道历史建筑群。不能说这样打包毫无道理,但是如此丰富多彩的一个组合说也说不完,却混不吝地塞在一起有些可惜了。外滩建筑群中并未包括法租界的建筑,法租界外滩的气象塔并未在其列。 距离外滩不远,四川路桥北堍的邮政总局大楼,却单独地成为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绿色外墙的英国式古典主义建筑是苏州河上的一颗宝石。不过它的塔楼顶部也是后来重建的,毁坏的原因就不必多说了。大楼中庭和北侧靠天潼路的一些旧库房已经改为了邮政博物馆。建筑本身对于邮政事业的象征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实际的工作价值了。外滩,过外白渡桥,在属于外滩建筑群的上海大厦和浦江饭店之间,是曾经的“宽街”(Broad Way,即百老汇路,大名路旧称),大名路在曾经的沿大名路向东,走到一座桥,过了桥路名就变成东大名路了。这座桥跨过的是虹口母亲河,虹口港。沿着虹口港两侧的马路,西岸九龙路,东岸溧阳路便能走到虹口港的上游,俞泾港和沙泾港交汇处。这里矗立着一座新兴的文化设施,上海一九三三,而其最初的功能是上海公共租界的宰牲场。 查阅资料时,笔者才发现,上海一九三三最初是2007年就已经开业了。但是它开始广为人知则又要过去很多年了。1931年,公共租界花费重金打造了这座远东最大的屠宰场,时隔三年才告竣工。按说当时的人都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如果他们能预料到1937年淞沪战争将把北上海打成一片火海,而租界将在1943年彻底消失,或许就不会以时价3900万银元来打造这个宰牲场了。但上海也就因此少了这么一座具有古罗马巴西利卡风格的独特公共建筑了。有时,还真得感谢那些不计后果的付出。今天的虹口区雏形最早由北四川、虹口和提篮桥三个区合并而成。而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三区各中一样。提篮桥区则喜提...... 说起提篮桥,这是每个上海人都会会心一笑的地方。去南京路、淮海路只需要报地名,做什么别人管不着。去提篮桥一定要报备,但有时,你说“我去提篮桥看我小叔叔”,依然还是会产生歧义的。 提篮桥监狱不是建国后才有的,这也是殖民者强加于上海人民的......废话,只要有gov,必然是有jail的。提篮桥监狱建造于1901年,初期有近500间囚室,但1935年规模扩大至四千余间。 这里曾经在抗战胜利后关押过南京大屠杀首犯谷寿夫,以及香港和台湾的日占负责人(所谓总督)。因特殊原因,未能提供腾讯地图上的地理位置(所以这才是上海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最难去的一个地方吧)。坐标:31°15′20.08″N 121°30′36.86″E / 31.2555778°N 121.5102389°E东大名路过海门路就急向右转,过惠民路,路牌就换成了杨树浦路。公共租界过虹口之后,一直是南北狭窄,一路向东拓,一直到周家嘴。杨浦区的精华,历史底蕴因而也主要在杨树浦路以及长阳路之间。 杨树浦水厂是杨树浦路上特别醒目的建筑,绛红色的城堡式建筑提醒着来往过客,这里是所谓“远东第一自来水厂”,它是上海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主体建筑及周围30米为保护范围,且整个厂区实施建筑控制,可谓是想当严格的保护了。而它2013年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就是无论杨树浦一带工厂民居如何拆迁,杨树浦水厂将长久地保留下去。特别是杨浦滨江段初步建成,大家又多了一个新的角度去看杨树浦水厂了。
 沪江大学创立于1906年,位于杨树浦路军工路,当年还是远离都市喧闹生活的幽静所在。沪江大学的建筑优美,曾被评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2019年被评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沪江大学和圣约翰大学一样,因为教会背景都在建国初期解散消失了。略有不同的是,沪江大学的背景是浸信会,其教会比创办圣约翰大学的圣公会更激进一些。不过,在大陆办不下去的十三间基督教会背景的大学纷纷南下香港,成立了崇基学院,也就是今日港大的一部分,香火虽然并没有变旺,但毕竟也是留存下来了。今天沪江大学的校园主人是上海理工大学,一间说不上太好,但在上海也算小有名气的学府。检阅了一下花名册,还真留下两位,这两位还真给所在区填了空白了。
 上海面积第一大的市辖区浦东新区,仅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因为距离其他地方实在太远无法编排入市区内的行程。张闻天故居位于浦东祝桥镇,临近浦东国际机场,是其青少年时代的住宅。 其故居为浦东典型的三合院,一排正房,两排厢房和四间杂房。 上海4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最后一处有点特别。它是一处已经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的古代海防设施。 它也是奉贤区的唯一骄傲。明清时代,奉贤属华亭县,沿杭州湾的古海岸修建了海塘用以抵挡海浪侵袭。 这段海塘遗址位于沪杭公路、奉柘公路南端,今已不临海,长度约有4.5公里,曾被称为“上海小长城”。虽然这一海塘遗址已经纳入最高级的保护,但人们对于遗迹保存仍有很多问题。
本期带大家周游了在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近代部分(除上期所及革命遗迹),上海十六个区中宝山、金山、崇明遗憾落空,闵行、浦东、嘉定、奉贤仅有一棵独苗。但相信若干年后,会有新的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会花落申城,届时相信这些区会有一些新的斩获。相关:
沪说 | 上海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30周年: 59处建筑,您都去过了吗?(上)
沪说 | 上海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30周年: 59处建筑,您都去过了吗?(下)
近期:
沪说 | 别说上海没有历史:在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一览(上) 从“五大新城”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本质内核是什么?
沪说 | 黄浦路名拾趣(二)卢湾及老法租界篇--法租界里也有一条闵行路
天袁地访给您拜年啦
城事 | 白天赏梅,晚上赏灯,公园里的莘庄,留住了年味
天袁地访:行走的上海人文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