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中国影展变化

 小众先锋 2021-09-11

某种角度上,影展是市场的一面镜子。中国电影市场近年的发展,也让影展的形态变得更为细化。一直以来,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直稳占内陆影展至高地位,而2016年,“电影城市”不再只是北京、上海两大一线城市,开始向全国辐射。

▲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影城,每年门口的回忆,关于抽烟、关于新朋旧友、关于黄牛

▲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纪录片《我们是X》红毯 X Japan鼓手林佳树

首先,影展仍然是一种工具化表达。在一带一路的文化构想下,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打开中西部市场,为亚洲各国的影片提供了一个展映窗口。丝路电影节下的东盟影展等版块,提供了地缘亲近性电影进入中国的可能。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看电影》承办的“青蓝计划·大师班”,雅克·贝汉授课现场

更重要的是,诸多以青年导演、青年作品为概念的影展涌现。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浙江青年电影节、重庆青年电影艺术展、长春青年电影节、杭州平行影像周、上海青年导演海上影展、厦门集美·双栖青年映画季、内蒙古青年电影周、南瓜奇幻电影节、女性影展、惊奇影展……很多大大小小的影展不但在国内征片,同时面向国际,凸显了更为细化的概念,比如主打青年,或者主打某一电影类型。

▲集美·双栖青年映画季。“蔡明亮 无无眠大展” 露台放映《无无眠》

▲平行影像周

其中,经过十年的辛勤努力,FIRST青年影展一直坚持推崇年轻活力酷文化,挖掘新人新作,他们主打青年、处女作,对于主流电影工业之外挖掘独立制作的优质作品,比如《中邪》、《喜丧》、《八月》;而浙江青年电影节的定位同样主打青年,但通过电影节的平台,主要挖掘新人,扶植新人,并让独立制作者向产业靠拢,为产业输送新鲜血液。两者,代表了细化后影展两种不同的道路。

FIRST青年电影展。于镭导演惊艳《造化》

▲浙江青年电影节。青年导演论坛

影展的另一变化是类型片影展的增多,北京南瓜奇幻电影节、惊奇影展等主打类型概念,奇幻、科幻、恐怖等类型片成为这一影展的发力对象,在文艺类影展繁多的情况下,类型片影展或将成为今后中国影展的发展方向之一,且类型影展同样将不断细分。

影展对于电影发展意味着机会,更多的新人被挖掘,更多的作品被看到。同时影展对于影迷也是狂欢,得以在影展期间集中看片、交流探讨。年轻影展的集中涌现,对于中国目前的传统市场形成一定冲击,越来越多电影工业人士的触角,已经看到新影展以及新人新秀的蓬勃力量。

2017,《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实施,中国影节影展或将迎来更为复杂难说的变化,如今爆出的有平遥国际电影展。

关于影节影展的一切,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