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与女》学习笔记

 小众先锋 2021-09-11

《父与女》是一部有灵魂的短片,它内里的温度,让人热泪盈眶。

悠扬的音乐响起,我们看到云的空镜。影像颇有水墨意境,充满诗情。全片基调呈暖黄色,在暖黄的氛围里讲述了一个关于遥远的故事。

云的空镜过后,巨大的云团后景,壮阔的景象前,父亲和女儿并排骑单车而来。


在这里,给了一大一小滚动的车轮特写,强调了车轮的意象。


 

而后,女儿一直骑在父亲前面,暗示了此时有父亲的依靠。

下一镜头,有一细节处理,女儿歪着头看父亲走下湖岸。“歪头”说明女儿对父亲行为的不解。


父亲冲上岸来,把女儿抱起,慢慢放下。在后面的情节发展中,我们知道这是和女儿的告别。


音乐由悠扬转为悲伤。划船而去,象征着父亲的离去。人会经历很多种离去,死亡是最大的离去。从这里开始,写父与女的遥远。


黄昏时分,女儿骑车爬上山坡,这有一细节处理,即吃力地登车。象征着失去父亲的女孩,生命从此变得沉重。后面多次出现吃力登车的意象。


女儿来到岸边,这有一处细节处理。女儿直接放倒车子,显示了内心的焦急。


第一次,女儿向父亲离去的方向凝视。接下来将有多处凝视,从而看出女儿对父亲的思念和等候。


音乐中加入了风的音效。风卷树叶的特写,然后看到女儿在大风中吃力的骑车、头发的特写、吃力地推车。风的意象,在这里象征生命经历的风风雨雨,大风大浪,暗示着女儿在成长中经历了许多挫折。


此处是另一哲学主题展示的开始,第一次,女儿和一老妇人擦肩而过。女儿骑车,老妇人推车,而这一场景在后文反复呼应。


第二次凝视。


音乐中加入雨的音效。和风一样,雨同样象征生命的艰难,第二层,也从剧情上说明了女儿风雨无阻来湖边守望父亲。女儿在雨中爬坡,踽踽独行。

第二次,长大的女儿和中年妇女擦肩而过。



第三次凝视。



吃力登车而返,音乐变得低沉。


音乐再次悠扬,女儿和朋友们骑车游玩。这有一细节处理。女儿骑在后边,仰头长叹,说明有沉重的心事。其他女孩都很自然地骑行。


第三次擦肩而过。弯背吃力登车,与其他女孩自然地骑车做对比。


 

第四次凝视。音乐声转入低沉。


音乐声起,悠扬。女儿有了男友,说明有了依靠,车平稳地前行,说明有了依靠的女儿生命变得轻松一些。 第四次擦肩而过。


第五次凝视。此处有一细节,女儿的头离开男友的被,向远方凝视。


因为有了男友的依靠,女儿再黑也敢走夜路。


第五次擦肩而过。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女儿,生命变得更加平坦。


 

第六次凝视。对比。男人看风景,女人凝视,心里所想不同,情感不同。



音乐节奏变缓。雪。第六次擦肩而过。可以看出年龄相差无几。


第七次凝视。


第七次擦肩而过。女儿已变成老妇人,和小女孩擦肩而过。细节,女孩骑过,已变成老妇人的女儿受到惊吓摇车把。


第八次凝视。镜头往后拉,给了个大远景。镜头的运动,也加深了苍凉和思念。


镜头横移,用一群鸟的飞舞引入人物。


已成老妇人的女儿推车而来。头顶出现车轮,直接象征生命的前行,车轮很慢的前行,说明已成老妇人的女儿生命也快走到了尽头。


第八次擦肩而过。已成老妇人的女儿和一小孩。


这有一细节处理。老妇人停下,按动车铃,但已经非常滞后,再次强调老妇人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


此处,已成老妇人的女儿多次扶车,车倒,再扶,最后放弃了。这可以象征着人到临近死亡的时候都会垂死挣扎,直到最后无力才放弃。


音乐变得神秘,预示将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女儿走向干涸的湖里,和父亲一样,此时女儿已经死亡。


接下来是一个惊人的影像,犹如一个仪式性的圣坛,中间是父亲划去时的小船。此处有一细节,女儿用手摸船檐,好像触摸到了父亲。


接下来女儿安睡在船里,象征着女儿终于有了父亲的臂弯,回到了父亲的温暖。


接下来,最让人飙泪的一幕出现了,已变成老妇人的女儿逐渐变成了少女时的模样,步伐也由慢走变成了快跑,奔了过去。


女儿看到了父亲。同样是一个仪式性的构图。此处有一细节,女孩向前走了一步,这一步是不相信。


接着父亲向前走了一步,张开了双臂。


拥抱。重逢。


影像上,水墨的画风,橘黄色的色调,女儿蓝色的局部色相。

声音上,音乐随着情绪起伏,风声、雨声、鸟声、水声、车铃声等增强了真实感。

剧情上,多处细节的展示,多处意象的隐喻。 结尾的象征升华,达到一种抽象的哲学高度。

主题上,

一级主题:《父与女》写遥远,亲情的遥远,生与死的遥远。这种大的遥远中却有最温暖的距离。父亲和女儿的距离。最后的相拥,将这种温暖推向了极致,也将这种遥远的悲情推向了极致。

二级主题:轮回,生命的轮回。在一次次的擦肩而过中,人由小到老,由生到死,而生命生生不息,会出现新的由小到老,由生到死,生命的轮回,这种情感的轮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