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世纪“全民影像”的愿景,今天的中国厂商正一一将其实现

 wunianyi 2021-09-11

谁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和最顶级的玩家有对抗的能力,这才是未来中国手机品牌的追求。

——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

► 文/观察者网 周昊

在中国电影史上,有一部知名的悲剧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该片导演蔡楚生把抗战前后近十年间的复杂社会生活浓缩到一个家庭的遭遇之中,勾勒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

但少有人知道的是,这部影史上的经典是中国第一部用国产摄影机摄制的故事片,其拍摄器材来自于郑崇兰先生所创办的维纳氏电影器材厂,用于拍摄的35毫米电动有声“维纳氏”电影摄影机共生产了12台,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1937年,郑崇兰先生开始在上海谋求制造第一部国产相机,但其经营的照相馆却毁于侵华日军的炮火,致使相机制造一事一直延误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得以恢复;后续生产的仙乐牌箱式相机也是我国相机制造史上可考的第一台国产相机。

郑崇兰先生制造出第一部国产相机时,距离中国历史上首张照片诞生已过去百年。彼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无力发展自己的影像工业,仅能依靠仿制来制造产品。比如前文所提到的仙乐牌箱式相机,便是仿照柯达公司生产的“Box Brownie”相机而做。

尤为巧合的是,郑崇兰先生所仿照的“Box Brownie”相机在1900年上市时售价为1美元,其宣传口号为“you press the button,we do the rest”(你只管按下快门,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们)。厂商希望该型相机的推广能够让摄影技术从专业化走向平民化。

但很显然,20世纪中叶之前的中国并不具备人手一部相机的条件,先辈们所追寻的“影像平民化”愿景也直到近些年才真正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促成这一变革的正是换道超车的中国手机厂商。

计算摄影与专业化

手机摄影技术的发展让影像创作变得更加简单,同时消费者对手机摄影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一步步由最开始的“拍着玩”进化至“拍的好”、“拍的专业”。即便是夜景、运动、视频等极端场景,消费者也期待仅用手机就能实现更好的成像效果。

图片

在9月6日举行的“芯之所像”影像技术分享会上,vivo用历时24个月、投入超300人研发的自研专业影像芯片V1给出了全新的思路。据vivo方面介绍,V1芯片与主芯片协同合作,在主芯片ISP的基础上,叠加V1芯片的内置算法,利用高算力为消费者带来最佳拍照体验的同时,还拥有低延时、低功耗等特性,效果体验兼容兼得。

换言之,vivo是通过独立ISP芯片的计算能力进一步强化了手机的拍照效果,使普通消费者真正感受到算法加持下影像系统的原地起飞,“you press the button,we do the rest”不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愿景。

伴随着vivo V1芯片的正式应用,手机摄影也正式进入了硬件级算法时代!

图片

所谓计算摄影是一种数字处理技术,它可以从成像机理上改进传统手机相机,并将硬件设计与软件计算能力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全方位地捕捉真实世界的场景信息。具体在手机领域,包括高动态范围成像(HDR)、图像缩放(或叫超分辨率)、图像防抖、图像识别、自动对焦、背景虚化等技术都属于计算摄影的范畴;近年来,这些技术的应用让手机可以突破镜头和图像传感器的物理极限,从而拥有拍摄出可以媲美甚至超过专业相机照片的能力。

传统手机厂商的做法是利用手机SOC的计算能力来应对移动影像的各类需求,这种模式在初期收效甚好。但随着手机影像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集成式ISP所带来的发热耗电严重、镜头调教困难等问题接踵而至,一套固定的影像方案不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V1这颗ISP芯片的问世,不仅开启了vivo的半导体造芯之路,也在更深的层面讲述了vivo自己的影像发展蓝图。而另一个体现vivo专业影像定位的特点在于,除了计算摄影,光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020年末,vivo选择与全球光学巨头蔡司开启战略合作关系,在光学工艺、镀膜工艺等硬件领域全面向专业级摄影看齐,并将影像的目标由“还原眼之所见”进化至“超越眼之所见”。

图片

在vivo的角度看来,移动影像行业会朝专业摄影师+专业相机+专业后期的方向发展,而作为一个终端消费品牌,如何满足从普通用户到专业用户的全部需求,则是vivo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

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表示,vivo要有自己的影像处理系统,这是合作伙伴无法帮我们解决的问题,因此vivo将芯片布局在了影像赛道,这也是vivo基于过去数年用户动态研究和技术动态研究所决定的路线。

影像背后,是追逐高端的梦想

9月9日晚,搭载V1芯片的vivo X70系列正式亮相,浓墨重彩的影像系统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整场发布会的核心,与此同时vivo也为自己划定了冲击高端的起跑线。

图片

什么是行业天花板?

什么叫该有的都有?

无论是此前vivo引以为傲的“微云台”技术,还是与蔡司联合研发的光学工艺,这些最为核心的差异化体验都成为了vivo X70全系列的标配。而且在蔡司T*镀膜标准之外,vivo X70系列还采用了SWC超低反AR镀膜、ALD镀膜、IRCF色素旋涂等光学行业尖端的镀膜技术及加工工艺,只为改善在手机拍摄中被用户饱受诟病的眩光和鬼影等成像问题。

在最高规格的X70 Pro+这款产品上,vivo选择了大底微云台三主摄的设计方案,并破天荒的使四摄系统全部支持光学防抖技术,这让X70 Pro+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同时具备四摄光学防抖的影像旗舰手机。

在主摄镜头上,X70 Pro+也摈弃了行业通用的塑料镜片方案,并将超低色散高透玻璃镜片引入手机摄影,其阿贝数(色散系数,用来衡量透明介质的光线色散程度)高达81.6,远高于手机塑料镜片的50,同时玻璃镜片温漂低、色散低、通透性强的3个特点也进一步保证了手机成像质量的稳定。

强大的光学硬件搭配V1芯片提供的算法加持,“所见即所得”的X70 Pro+足以称之为目前手机影像领域的天花板。

但一款优秀的高端旗舰不应该只有影像,X70 Pro+还采用了一块获得了Displaymate A+认证的6.78英寸2K屏幕,其7项指标被评为无可挑剔并打破了14项显示记录,再一次化身行业天花板。

图片

其他硬件方面,vivo将骁龙888 Plus处理器、55W有线快充和50W无线闪充、IP68级防水、双扬声器、X轴线性马达等各方面硬件全部拉满,“该有的都有”成为了X70 Pro+最真实的写照。

在国内高端市场苹果一家独大的当下,vivo需要一款影像优势足够明显且无短板的产品来接过高端挑战者的大旗。毕竟手机摄影与短视频的结合为大多数普通人保留下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移动影像在事实上为每个普通人构建了专属于自己的纪录片,这条与用户情感产生共鸣的高端之路,正是此前“vivo们”所缺少的。

2019年胡柏山曾提到vivo的长期战略服务于高端,高端用户就一定要感知到产品上独特的vivo元素;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专属于vivo的元素凸显出来。

很显然,vivo已经选择了影像和芯片为自己的专属元素,尤其是在造芯热潮的加持下,二者的结合收获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并不意外。毕竟对于目前的消费者而言,影像提升带来的高端体验是最容易被感知的。

X70系列发布会之前,胡柏山再次对外表态:能够在接下来和市场上最顶级的玩家拥有对抗的能力,这才是未来中国手机品牌的追求。而vivo选择用影像+芯片的模式为中国手机品牌指明了第二条站在峰顶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